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成功励志 >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11
05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文/张海春(87年江苏盐城人,雷锋网主编,业内戏称“中国硬件创业教父”,硬创不识张海春,身家过亿也枉然!)

  寂静的夜,人们总是习惯在这个时候,去独自思考人生、回想过往的辉煌与落寞。至少我是这样,在我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恶习”一直陪伴着我。在深夜,我会复盘曾经失去的钱权与感情,尝试着找寻其中的规律,让自己在下一次尽量避免。事实也的确如此,同样的错误我很少在遇到。当然,有种错误叫做“原则”,这个我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有人曾经问我这样会不会很累,其实我也不知道。虽然我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不到,但是却依然可以精神充沛,也许是我爱我的职业。至于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现在已经返乡,走的时候,还在向我抱怨北京的空气、交通,以及北京的一切。其中最令他不满的就是,他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总有着一种怀才不遇的想法。

  想想也对,而立之年的他,在北京手持两万不到的月薪,难免有些单薄。要知道月薪其实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市场对你评定的价值,市场认为你“不值钱”,认为你不牛逼,你再抱怨也于事无补。也有些人通过粉饰自己,不断跳槽获得价值的提升。可惜那只是短暂的假象,当你真正落地去做一些事的时候,你的能力就会暴露无遗,当价值与能力不匹配的时候,你不得不去找下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就是一直在跳槽。

  你的牛逼只是假象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因为别人就不会记得你。譬如我,我还谈不上是牛逼的人,跟我一起吃饭的不亚于5000人,但是我能叫得上名字的无非就那几百人,手机通讯录中也就几百人。很多人说认识我,我都不知道是谁,更有甚者一年都说不上一句话,还说是我朋友,然后用我名义去找我其他朋友谈合作,真是莫名其妙。

  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组织过一个“互联网高管”类似的组织,里面大都是微软、三星、BAT等VP级以上级别的人。某天,一个电商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找到我,非要我让他加入,最终碍于情面我让他去我们的会所去了一次,然后他就到处打着这些高管的名义出去招摇撞骗。后来我通过朋友关系,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北京分公司也就他一个人。

  这样的“人才”,我相信我们的朋友圈随处可见,总以为认识就是朋友,加个微信、QQ就是朋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信息极度透明的今天,想要找到牛人的联系方式,实在太过于简单,但是想要成为朋友就真的很难。要我看对方压根就没把你当朋友,不信你可以试试去找你认识最牛逼的人借钱,看别人会搭理你吗?

  又譬如很多人喜欢说圈子,说人脉,说自己认识谁谁谁,感觉自己很牛逼,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我从来不相信不是一个层级的人,可以做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去交流。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但是例外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别人就不会搭理你。所以请看清自己牛逼的假象,你其实并不牛逼,你的人脉可能连点头之交都没算。

  什么是真正的牛逼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牛逼。真正的牛逼就是看你能够吸引多少人,能够影响多少人。说白了就是你有什么价值,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www.lzdaxue.com)这里的价值并不只是金钱,你能开拓别人思维,与别人探讨某种深度话题也算。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时候你连这个基本的价值都没有,在别人的眼里你就像幼稚的孩子。

  当幼稚的孩子进入大人的世界,很少会得到怜悯,更多的是嘲笑。即使你混进了高端的圈子,别人也还是看不起你,因为你的level不够、权利不够、知识不够,什么都不够。即使在跟你同一个级别的圈子中,你都谈不上出类拔萃,又怎能让比你级别高的大佬们看得上你?留给你的只有异样的眼光而已。

  所以你还是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有料,变的牛逼吧。那个时候,你再去混“圈子”,混人脉,别人才可以接纳你。至于现在,只能是呵呵,扪心自问你做过什么牛逼的事,有没有帮别人融过超过20亿美金的钱,能否一个人一年扛5亿的销量,敢不敢对投资人说,你可以带部门,用一年时间做一款应用做到500万用户,我不是一个牛逼的人,但是我敢。

  其实关于人脉、圈子的话题,我之前就曾经写过,可能是写的不够深刻,并不能改变某些人的思想,这篇也是如此。我只是想传达给这些年轻人一个想法,就是跪舔比你牛逼的人可以,但是前提你自己得牛逼,而且是大家认为你牛逼。

  记住: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牛不牛逼,市场说的算,而不是自吹自擂。

  成功离我们还有多远

  好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脚下的路似乎比我们的更平坦,别人拥有的资源似乎比我们更多更好,别人的装备似乎更加精良……总之,我们左顾右盼觉得自己就是不如人,于是我们想,既然这样就不要空折腾了吧!所以我们看到同样的事情别人成功了,就安之若素地认为人家就是比自己强,所以成功预料之中;如果别人失败了,我们会很庆幸地抚着胸口安慰自己,幸亏我英明没有做出这样的傻事……我们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机会面前错失良机,在一次次的挑战和竞争面前拱手相让,在一次次可能获得经验和教训的经历面前绕道而行。我们的确确保了自己不受伤害,不经历失败,但我们也毫无疑问地以自己的思想为桩把自己栓在原地,困于方寸之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同时在下雨天外出办事,一个人腿有残疾,一个人没有雨伞,一个人健康又有雨伞。结果回来的时候,残疾人安全地回来了,没有伞的人也基本没有弄湿衣服回来了,只有健康又雨伞的人摔了跤而且弄湿了衣服回来了。因为残疾人觉得自己腿脚不便,所以小心翼翼地走路,没伞的人专走屋檐和树下的路,而只有健康有伞的人得意忘形地跑着、跳着,并自恃有伞在大雨里奔走,所以一不小心栽了跟斗……

  有的时候我们没有败在自己的短处,而是败在自己的长处上。

  在人生的博弈场上,我们貌似没有别人的天赋,可是我们还有健全的身体;貌似我们缺乏贵人的帮助,可是我们少了对外界的一份依赖;貌似我们缺乏与别人抗衡的禀赋资源,但是这让我们更加地“知后而勇”……没有哪一个成功,早早地竖起旗帜告诉我们可以为之奋斗,好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竖起一面旗子,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样奋斗过的人生才不算后悔吧?

  人生是一场没有预演的演出,是一个可能没有观众的舞台,是一场甚至不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赛跑。我们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站在哪里,走到哪里?

  心之向往应该是快乐所在,幸福之源。从心所欲的生活将是所向披靡的生活。

  如果我们崇尚奋斗的人生,那么所有经历的苦难便是一份财富;如果我们崇尚奉献社会,那么得与失自然就不在庸常的界定范围;(www.lzdaxue.com)如果我们立志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我们就会不在乎暂时的居陋室、食简食、居人下;如果我们决定要成为一个豁达开朗人,我们怎会为一句话、一个小事锱铢必较,久久无法释怀呢?如果我们的灵魂里种满善的种子,又怎么会收获不到德的馨香?

  当然,如果心之所欲是无休无止的贪欲,那么你也会所向披靡地走向你自己设好的地狱之门。

  所以,人生为自己竖起一面旗帜很重要。旗帜高扬,前进的脚步就不会踯躇不前;旗帜高扬,生命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旗帜高扬,一切的曲折必将成为回望时的风景。

  我们总在疑惑成功究竟是什么样的?何时会垂青于自己?

  其实,我们只要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心无旁骛,坚持到底,那么自会有别有洞天的风景在等着你。

  要知道,成功不是复制别人,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因此,成功离我们不是很远,只差一个“奋斗”的距离,只差“坚持”这一刻钟而已。

  时刻不停的工作,你将一事无成

  文/迈克·哈里斯

  四月初,美国和英国的网络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报道,哀叹“懒惰的法国人”。据报道,法国新出台了一项劳动法规,禁止工作单位在下午六点之后,给他们的雇员发电子邮件。实际上,这个消息与其说是“懒惰的法国人”的证明,不如说是“懒惰的新闻记者”的范例。因为据《经济学人》解释,所谓的“法规”仅是一项劳资协议,而非一项法律。其目的在于促进特定范围的专业人士的身体健康,而且,在该协议中,也没有对电子通讯的严格的宵禁令。

  与所有传说一样,这个传言揭示了那些传播者们心中的一系列由来已久且深以为然的价值判断。英国人和美国人长久以来一直在怀疑,当他们作为战士在团结奋战的时候,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是否在终日闲逛。英国人和美国人一直以此为傲。据盖洛普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五月份,大多数的美国工人认为他们与同事的频繁交流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在无线通讯时代,纯粹的“停工时间”并不存在,而人们认为他们因此而更加快乐,也更加有效率。

  但我们真是如此吗?在研究了关于这个题目的上千本书籍、文章、论文,在采访了诸如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甚至是教育学和文学领域的诸多专家后,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习惯了在床上检索财经新闻,在早饭时回复同事的电邮,并将此种负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将长久存在的工作环境接受下来时,我们会自以为是全心投入而不知疲惫的员工。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些细小而简单的工作。毕竟,忙碌并不等同于效率。

  同时,请不要忽略我们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娱乐,在我们忙于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时,这些娱乐往往会分散我们的精力。脸书和推特统计发现,他们网站最繁忙的时间往往是工作时间。毕竟,那些被要求在周日早晨,也必须回复老板召唤的雇员们,不会认为在周三的下午与朋友网聊有什么不妥。

  研究显示,这种因网聊而导致的走神代价巨大。员工不仅需要付出时间来回复朋友的推特,更需要时间和精力来“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正如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教授道格莱斯·詹特尔(他在研究媒体对注意力的影响方面颇有建树)所解释的那样,“每一个认为自己善于处理多任务的人都错了,我们只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的切换,并且给我们自己带来额外的负担。”

  注意力焦点的每一次转换,都会给大脑的工作造成迟延,并且会给大脑造成不断积累的负担,最终,一个处于忙碌状态的员工,将无法保持创造力所需的持续爆发的能量。不断的联系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工作”,是的,但也意味着我们从未在全力的工作。

  一些人和组织,需要寻求那些充满勇气的新理念,或是那些明显具有批判性的想法,他们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断开联系比保持联系更有益处。(www.lzdaxue.com)你无法要求一个只能跑六里地的慢跑者去参加短跑的比赛,同样,你怎么能要求一个整个早晨都在接听电话的员工,在之后的会议中发表出最有见解的内容呢?

  某些员工的工作,确实需要依赖经常的实时的交流。但另一些员工的工作,却需要被从电子信息的风暴中解救出来,得到休息。对电子邮件进行批处理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每天用你少量的时间来处理电子邮件,节约下来其他的时间以进行实际的工作。大多数的同事和客户,不会因为在三个小时里没有得到回复而死去,如果真有紧急情况的话,他们可以给你打电话。

  伟大的科技史学家梅尔文·克兰兹伯格说过:科技并无善恶之分,但也并非中性。在信息时代,这个论述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我并不主张采取那种禁欲主义的毫无余地的严格规则,就像前述的那条充满幻想力的18点之后电子邮件禁令一样。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太过于崇拜通过电子手段相互进行联系了。我们不能总是忙于完成外界环境中的工作或是娱乐,我们必须主动的决定在不同的时间,保持与科技的不同距离,从而最大化我们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和快乐。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
  • 推荐: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chenggonglizhi/37640.html

    成功励志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