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成功励志 > 纽约市长彭博:我如何白手起家
11
05

纽约市长彭博:我如何白手起家

  纽约市长彭博:我如何白手起家

  我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公司,成为纽约市市长,成立慈善基金。基于这些经验,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成为成功企业家的诀窍。

  1、学会冒险

  人生太短,不能浪费在避免失败上。

  1981年,我失去了我有过的唯一一份全职工作,而我热爱这个工作。但我从不允许自己回头看。第二天,我就冒着很大的风险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基于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会失败的未经证明的想法:让人们可以从电脑中获取金融信息。记住,这时候个人电脑还未被发明出来。

  2001年,当我考虑是否竞选市长时,很多人都反对。他们都担心我会失败。但有一个人说:“如果你能够接受自己做败选演讲,那为什么不试试呢?”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建议,我遵循了它。

  要想成功,你首先要接受失败—然后你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放手一搏。

  2、创造运气

  运气在成功中起到一定作用。你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不管你选择做什么,即使不是你梦想的工作,也要努力工作。做早晨第一个出现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单位的人。努力工作能给予你简历无法创造的机会。

  3、坚持不懈

  坚持真的会有回报。

  当我开设自己的公司时,我会到下城(纽约南部)买很多咖啡。然后我会带着这些咖啡到美林集团—我们的目标受众—然后在大厅徘徊。

  “你好,”我会说,“我是迈克·彭博,我给你买了一杯咖啡,可以和你谈谈吗?”哪怕人们疑惑我是谁或我从哪儿来,他们仍然接受了咖啡。

  然后我每天都会过去,努力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我了解了产品的受众和他们的真正需求。在我建立BloombergLP(彭博资讯)三年后,美林集团购买了20台终端机,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客户。

  4、学无止境

  英语中最强大的单词就是“Why(为什么)”。世上再也没有比一个开放的、追根究底的头脑更强大的事物了。不管你选择从事什么领域—永远做一个学生。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停止学习的人,他们认为已经弄明白了所有事情。毫无疑问你已经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人—你还将遇到更多。

  他们最喜欢的词是“No(不)”。他们可以给你上千条理由为什么有些事情做不成或者不应该做。

  不要听他们的,不要被他们阻止,不要成为他们的一员,假如你想要充分发挥你的潜力—如果你想要改善这个世界。

  5、回馈社会

  你最终要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负责。但只有当你与他人分享成果时,你才真正算是成功。

  当一天结束时,扪心自问:“我是否在改善他人的人生?”

  我的第一笔捐款是在我毕业后不久,为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了5美元的支票。这笔钱在当时是我艰难取得的,但我坚持回馈。如今,也许支票的数额比以前大了,但其所遵循的精神是一样的。你不一定要富有才能回馈。你可以通过参与和贡献你的时间和天赋来回馈。你需要的只是承诺会为他人敞开一扇门。

  龙应台致青年: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我几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装潇洒了。今天的青年人对于未来,潇洒得起来吗?法国年轻人在街头呼喊抗议的镜头让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不是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为浪漫的抽象的革命理想上街呐喊——带着花环、抱着吉他唱歌,这是21世纪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现实生计在烦恼,在挣扎。

  从我的21岁到你的21岁,人类的自杀率升高了60%。你刻意闪避我的问题,是因为21岁的你,还在读大学的你,也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了吗?

  从18岁开始失业的画家

  还记得我们在德国时遇见的那个画家——提摩吗?他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记得,但是,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年他41岁了,仍旧失业,和母亲住在一起。

  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临街的窗口,画着长颈鹿。在他笔下,长颈鹿的脖子从巴士顶伸出来,穿过飞机场,走进一个正在放映电影的戏院……它睁着睫毛长长的大眼,盯着一个小孩骑三轮车。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他没能结婚,自然也没有小孩。事实上,他一直过着小孩的生活。可是,他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我担不担心你将来变成提摩?老实说,是的,我也担心。

  把你当“别人”并不容易

  我记得我们那晚在阳台上的谈话。你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坐在阳台的椅子里,背对着大海,手里点着一只烟。那是清晨3点。

  朋友若看见你在我面前点烟,一定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他怎么能在母亲面前抽烟?你又怎能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

  我认真地想过这问题。我不喜欢人家抽烟,因为我不喜欢烟的气味,更不喜欢我的儿子抽烟,因为抽烟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肺癌。可是,我的儿子已经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准许”呢?我有什么权力或权威来约束他呢?

  我看着你点烟,翘起腿,抽烟,吐出一团青雾,恨不得把烟从你嘴里拔出来,丢向大海。可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这个人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别人’。”

  青年的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也不容易啊!

  如果你愿意去给河马刷牙

  “你哪里‘平庸’了?”我说,“‘平庸’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听到这句话,我有点惊讶。

  “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捻熄了烟,“你会失望吗?”

  现在我已忘了当时跟你怎么说的,说我不会失望,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高兴,因为我爱你?或者很不以为然地跟你争辩“平庸”的哲学?(www.lzdaxue.com)或者很认真地试图说服你——你并不平庸,只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可以现在告诉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同样的,抽烟不抽烟,你也得对自己去解释吧。

  我们为什么无所事事

  周日,在火车站看到一对外国老夫妻。他们落座之后,只互相示意地笑了笑,然后说了句:good luck,就拿出了包里的书。之后,在火车进站之前,他俩都各顾各看书,没有说一句话。在这个偌大的车站中,大多数人都在聊天,发呆,在一种看似喧闹的环境中不停地排挤自己的无聊。而在我的视线范围内,独独他们两个,很特别,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长相和肤色。

  我走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之后,发现中国人的发呆水平和聊天水平,真的是全世界不同肤色人中数一数二的。因为国人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理解得很抽象,觉得它是游离于自身之外的。所以,自然对如何支配时间无法自处。比如,我和好友出去旅游的时候,很少见到有人是带书的,或者是带着自己兴趣爱好出游的。许多人的一路,就是吃完睡,睡完吃,偶尔看看外面的风景,便又沉沉睡去。我不能把那些我所见到的呆滞的眼神违心地解释为在思考,只能说,可能在放松心情,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中国人的无所事事,大多源于从小的教育。许多中国人成长在一种目标式教育和被动式学习中的模式中,从而丧失了我想做什么的意识。从小,我们就被要求在既定的目标中奋发向前。我们的父母最关注的是功名利禄,找了什么样的工作,成了什么样的人物,是他们的倾心所在。许多人的兴趣爱好从读书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有人戏说,四五岁可以学自己想学的,八九岁可以在学自己想学的和自己不想学的之间挣扎,十来岁就是完全在自己不想学中学着。所以,到十八九岁参加完高考,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什么能力都没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读完书之后,发现内心寂寞,比读书时更难受。因为,没有了目标,发呆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以犹太人为主的民族对时间的支配能力是惊人的。一年50本的阅读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阅读量的数倍甚至几十倍。这个国家,甚至连乞丐都识字都读书,这也无怪于被称作“最聪明的国度”。我一个朋友从以色列回来之后,就感觉经历了一场洗礼,这之后他出门必须要带一本书,哪怕翻两页,也觉得安心。(www.lzdaxue.com)当然,也不仅仅是以色列,我想起在澳洲的时候,同火车的许多人或是读书,或是拍照,只有一个中国老妈妈一直喋喋不休地在自言自语,一个不知是哪个国度的年轻人礼貌地回头:be quiet,弄得中国老太太有点尴尬。我们大多数人都忘了有一种能力——我想做什么。

  我所读的大学是一所三流学校,不用说,找不好工作的学生一般有两类:一是学习成绩平平,不考研又没实践能力;二是自暴自弃型。后者基本是自作孽不可活型,而前者却是看似无辜的受害者。然而,前者又占了多数。这,也代表了许多当下年轻人的现状。当别人不再给你目标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就找不到任何生活的目标了。于是,无所事事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也有努力想改变却没去改变的。比如,前两天,有个朋友和我说,你看,我发展发展什么兴趣比较好。我说,你喜欢什么。她说,画画吧,可是我不会啊。哦,还是算了吧。然后,转身就没声了。她就是这样,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无聊的借口,却从来不给自己努力的理由。忽而,我想到有个叫摩西奶奶的人,她天生不是画家,据说画画也是后来才开始的事。可是,她还是达到我们所可见的成功。因为至始至终,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

  若干年前,我时常看到许多发呆的年轻人痛心,不过,后来我想,我究竟在痛心什么呢!不如好好利用这痛心的时间来读书,哪怕没有目标,至少也在具体的时间里做了一些什么。于是我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开始思考……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纽约市长彭博:我如何白手起家_成功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纽约市长彭博:我如何白手起家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chenggonglizhi/37648.html

    成功励志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