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读后感 >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
11
12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一)

  看到家这个字,亲爱的读者一定会想到家是个温暖的地方。再看看肩挑一个家这五个字,读者们一定会想到爸爸,因为在一个家庭里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过,不是只有爸爸才能肩挑一个家,小孩子也可以的哦!

  我说的这个小孩子就是胡继汕,胡继汕出生不就,妈妈就得了一种运动神经损伤的病。为了给妈妈看病,胡继汕家债台高筑。迫于无奈,爸爸只能出去打工,照顾妈妈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胡继汕的身上。

  其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星期六,胡继汕看了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场面惨不忍睹,他看不下去了,拿起一个袋子出去了。“孩子,拿去吧。”一个老爷爷给了胡继汕几个瓶子。胡继汕连忙说:“谢谢您,老爷爷。”

  第二天,胡继汕把钱放进了投钱箱,同学们一看,“哇,三十块。”老师也非常惊讶。她对胡继汕说:“你家经济也困难,你有这份心意就行了,钱你就拿回去吧。”“不行”胡继汕坚定的说“连拾破烂的老爷爷都帮我,现在别人有难了,我怎能袖手旁观呢?”

  读到这一段,我非常敬佩他,再别人有难的时候,我们就得帮助别人,在我们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人间天堂。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二)

  文/周静远

  孟子说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孔子也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一位又一位名人都这样说,可知道美德的重要。

  作家徐琳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心有爱,行有美,便是最美少年,个就是我们的榜样。”这,也是我的心声。

  读完《肩挑一个家》后,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如果我的家庭也向他们一样,我想我能像他们一样吗?每个人都有一家,你可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可你享受幸福时想想那些不幸的家庭吧。如果让你挑起这个家,你可以很轻松的说“可以”吗?一个懂事的孩子,一个与我们同龄或比我们小的孩子,却比我们的日子不知苦了多少倍,不像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没有妈妈的男孩毛伟鹏,爸爸和奶奶已经不能再为家做事,家只是三间不知漏进了少风雨,经过了多少岁月的破房子。为了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他来到饭店打工,老板也破例收留了他,家中的日子并不曾变好,身在城市的我们,又何曾如此孝顺自己的父母,毛伟鹏他考入了姜堰市沈高中学,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在很努力的学习。他虽生在一个贫困的家里,但他挑起了这个家!

  多少个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靠自己撑起这个家;多少个比我们小的孩子做的事让我们感动,让我感到心酸和激动,而生活中的我们能挑起这个家吗?

  美德值得弘扬,美德少年必须表扬,美德故事需要传扬,让我们做个美德少年,向他们学习,做个美德少年吧!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三)

  学校组织学习了《肩挑一个家》美德少年丛书。(www.lzdaxue.com)我平静的内心突然变得荡漾起伏,犹如劲风吹拂的湖面,一浪高一浪,翻腾不息。丛书中描述的每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抓痛我的心,让我感慨,让我呼唤:“美德少年,你们真了不起,太懂事了,太辛苦了。”

  丛书中“在这个时间陪着我”这则故事十分感人。雅嫩的陈能身处在欢乐的童年岁月里,却做出了不寻常的事情,能精心照料疾病缠身瘫痪的妈妈,让爸爸外出打工挣钱,自己挑起一个家的沉重担子,成年累月地照料,风风雨雨里奔跑,他几乎每天课间都得回家看望妈妈,甚至哭着说:“妈妈,这个家如果没有你,我还怎么活呢?”让妈妈坚持活下来。还谈了自己的理想:“长大后当一名医生,可以治好您的病,当一名厨师,可以为您做出更美味的菜。”深深地打动了妈妈,热泪盈眶地说:“儿子,我永远不离开你。”

  这则故事描写了母子的真情实感,充满爱的光芒,使我的心灵十分震撼。我赞美少年的陈能竟这样懂事和孝顺,他用自己的爱,点燃了妈妈生活的勇气,支撑了一个家,这种爱是朝霞般的美德,湿润着每个人的心灵。这种爱像太阳一样火红,像金子一样灿烂。这种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对灾区,对贫困地区耳洞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奉献,让爱奏出美妙的乐章,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德。

  尖叫的海棠读后感(一)

  文/陈嘉宝

  在期末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尖叫的海棠》。当时完全是对于这个独特书名的好奇,为什么要取尖叫的海棠这个名字呢?海棠怎么会尖叫呢?疑惑中,我看完了这本书,才体会到这本书蕴含的令人慢慢咀嚼的深意。所以我在寒假里特意再买了一本,让我时刻都能看这个故事。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五岁少女裴雨棠从小跟着奶奶在一个海棠花盛开的古镇长大,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一家人平静幸福的生活着。随着昆曲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衰败没落,深感失望的母亲突然远走异国他乡,去寻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从此,雨棠生活在大人们善意的谎言和欺骗中,直到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上官莼来到古镇,发现了雨棠的音乐天赋,教她弹钢琴,带她走进音乐的世界。

  这本书里的故事令我感动。我在书里,看到雨棠为了找到妈妈迷失在漫天风雪之中;看到阮石为了帮助雨棠而失声数年;看到鹭鸶在地下通道唱那首《菩萨蛮》时露出的笑容;看到火鹰畅快淋漓地敲打属于他自己的鼓,我看到了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坚持,看到了他们的坚强。

  这本书描述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少男少女,为了梦想、音乐,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

  裴雨棠和她身边的人的那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们为了理想和音乐付出了很多,而我却因为任性,曾几次想要放弃古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把古筝坚持下去,不辜负我身边的人的心血。

  鹭鸶唱过的那首《菩萨蛮》,回荡在我的心中,在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那旋律为这个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尖叫的海棠读后感(二)

  这两天我读完了《尖叫的海棠》,这本书是吴梦川的著作,讲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

  文中讲的是:十五岁的少女裴雨棠从小跟着奶奶在一个海棠花盛开的古镇长大,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一家人平静幸福的生活着。随着昆曲艺术在现代社会衰败,深感失望的母亲突然远走异国他乡,去寻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从此,雨棠生活在大人们善意的谎言和欺骗中,直到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上官莼来到古镇,发现了雨棠的音乐天赋,教她弹钢琴,带她走进音乐的世界……

  我觉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少男少女在城市和古镇之间,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交融的青春成长故事。文章中的孩子们热情奔放,表现了少年时期孩子们的挫折与成功,以及孩子们内心的世界。这本书就像两种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歌曲的合奏,既有摇滚乐般的激情奔放,又有古老的传统民乐的精密深邃。作品中虚虚实实的体现着过去和现在,不仅是一个少女有迷茫到醒悟成熟的成长过程,还是一幅世间百态的风情画。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寻找都有答案,但我们将在寻找中慢慢长大,这才是寻找的意义!


  尖叫的海棠读后感(三)

  文/陈心怡

  “不是所有的寻找都有答案,但我们将在寻找中慢慢长大,这才是寻找的意义!”(www.lzdaxue.com)这是雨棠的老师上官莼的一句话。第一次读这句话,我心中有万千不解。读完全书后再细细品味这句话,我猛然间懂了。

  十年前,裴雨棠的母亲——昆曲艺术家海棠红“投井自尽”,实际上是远走异国他乡,去寻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在这时,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上官莼来到雨棠生活的开满海棠花的古镇,发现了雨棠的音乐天赋,教她弹钢琴,带她走进音乐的世界。大人们善意的谎言也随之慢慢揭开,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十年后,十五岁的雨棠在樱市意外重逢了儿时的那些小伙伴,失踪十年的母亲也回到了家中。

  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是把音乐、美术和美妙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既有虚幻的海棠花尖叫、山神敲天鼓、画中人。又有真实的昆曲艺术、青塘古镇、天才少年。一首昆曲、一幅画,贯穿全书,显得那么静谧,深邃。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海棠花乐队”,这是一支天才的乐队,由六个天才的少年组成。他们在城市和古镇之间,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青春成长故事。

  “寻找”这个词,在这本书中尤为重要。雨棠就是在漫漫寻母路中,结识了阮石、鹭鸶、火鹰、问笛、还有自己的亲妹妹——流年,也正是他们组成了海棠花乐队。而上官莼,她一直苦苦寻找的“爱”虽没能开花结果,但她收获的是“情”,友情、师生情、知己那般的情谊。“今生不能相守,但可以相知。”她这个曾经在迷茫中寻找的女孩,在寻找中慢慢长大了。

  “似乎只有不正常的人才能听到海棠的尖叫”,可是雨棠听到了,今天,我也听到了。或许那所谓的“非正常人”,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样东西——情感。

  教师的阅读力读后感(—)

  在假期阅读了了《教师阅读力》这本书后。我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从中受益颇多。

  此书讲述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凸显了阅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德树人”,而这一任务相对应的“公民道德规范”、“科学文化知识”、“身心健康标准”等都是昨天形成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是面对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记忆昨天,这实际是文化的传承,阅读如此重要。而阅读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被重视,当我们还在为阅读现状焦虑时,一场阅读革命正悄悄地进行着,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阅读力低下导致的精神贫瘠是多么可怕,一个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他自身的成长,并且这种影响将源源不断影响学生。教师像一束光,但能否真正让这一束光点燃另一束光呢?

  其中提到教育素养应终生修炼,当认真阅读后,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也伴随着汗颜的感觉。的确作为老师,是急需提升自身素养的,这包括学科素养、研究学生素养、语言素养。学科素养,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可能只熟悉本学科初中的教材,没有系统的研究教材。但在学科素养方面,我们仍需补很多的课。在研究学生素养这一方面,我自认为在教学中最大的欠缺是缺少与学生沟通,虽然我们常说以“生”为本,但却忽略研究学生。我想,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维,他们对什么有兴趣?他们怎样思考问题?他们怎样进行学习?他们对课本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这里的“已知”,应理解为不仅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实如果单单只是让教师讲一节课太容易了,认真备课就行,不了解情况,上课的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学生可选择听讲,也可以选择不听讲,教师很辛苦,讲来讲去,而学生却做别的事。

  所以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注重教师的语言素养。那么何谓教师的语言素养?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几种素养。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分量。”一个教师只有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不仅要形成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更需要一份宁静,它往往在悠闲中孕育,发展,升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作为教师,面对忙碌,应该积极营造思考的空间,努力保持闲适的心境。可以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可以是在万籁寂静的夜晚,哪怕是在短暂的一刻,独自一人泡一杯清茶,远离喧闹,抛开浮躁,任思绪与时间一起自由地尽情地流淌。在教育的点滴中,捕捉什么是智慧;在平淡的细节里,感受什么叫幸福。周群老师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的《感受快乐体会成功》中向老师们道出了骑自行车上班的秘密,原来她利用每天近1个小时的路程,回忆当天的教育教学。久而久之,周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竟在“骑车间”得到提高,教科研竟在“骑车间”结出硕果。骑自行车上班,同事认为过于辛苦和寒酸,殊不知她却享受着思考快乐,收获着成功喜悦。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考成为习惯,不管是寒来暑往,无论是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进程里,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所以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同伴互助的纽带!让阅读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吧!


  教师的阅读力读后感(二)

  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在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教师如何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真正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本书分四辑,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促进个人成长、推广全员阅读以及教师阅读推荐四个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本书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刘波自己阅读和推动阅读的经验总结,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促进个人成长、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的案例。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阅读的价值和力量。

  “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一所学校,如何有效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如何为自己寻找适宜之书”,本书封面上的这三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阅读之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找准推动教师阅读的有效路径,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阅读结构。这三个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提升阅读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心中有梦的教师的自觉追求。

  不知是巧合,还是刘波的用心,在“世界阅读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收到了宁波镇海仁爱中学刘波老师新鲜出炉的《教师阅读力》一书。这真的让我是喜上眉梢、甜在心头。欣喜之余,我也灵机一动,临时决定更换了本周的班会课主题,改为了“阅读的力量——师生共享精神食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初“识”刘波,是无意关注到他的博客“海翔一号”开始的。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他的博客充满了书卷气、书香味,不仅分享了他的阅读、他的书斋,还分享了他在学校里推动教师阅读方面的努力。巧的是刘波供职的学校是我曾经求职时面试过的地方。我至今仍对该校原校长亲自打电话给我父亲并建议我去高中任教而感到记忆犹新、心存感激,这让我很有一种亲切感。此后,关注他的博客也就成了我经常性的做法,总是期待着他博客的更新,分享他阅读的幸福。

  再“识”刘波,是在书城购买到了他的第一本着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开始的。(www.lzdaxue.com)不夸张地说,从教七年,是这本书真正让我在即将而立之年有了“警醒”的感觉。在一页页翻阅他的每一篇文字时,我感觉自己似乎成了一个无数矛盾的集合体,内心充满着内疚、悔恨,同时又有一种斗志、希望在燃烧。我的内心在翻滚,我的职业生涯前5年的时间去哪了?留下了什么痕迹?我的内心又在激荡,我的未来之路在哪里?该怎么走?但当看完最后一个文字的时候,我看清了前方的路,也更坚定向前走的信心和动力。刘波在《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中,用他平实而质朴的文字,用他鲜活而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教师发展的精神写照。在他的心路历程的引领下,我也“认识”了帕尔默、张文质、李希贵等名家;也阅读了《教学勇气》、《教育是慢的艺术》、《面向个体的教育》等大作;也尝试了迈出教育科研的坚实步伐。他在这本书没有刻意去强调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关于“阅读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写作的力量”最好的证明,是活生生的例子。这比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更有说服力。他在书中有两个观点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一是教师要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买单”,二是研究应该成为一种专业生活的方式,一种改进教学的手段,一种丰富心灵的良方。基于这两个观点,回想近两年走过的路,感觉很踏实,也很有收获。

  三“识”刘波,是在大夏书系《教师月刊》的群里。这个群也是在阅读刘波的着作后,我主动寻找并且加入的。他的发言不多,但每有新书推介的时候,总有他活跃的身影。在前不久得知他有新书要推出的时候,我主动地向他发起了第一次的直接交流。当我壮着胆子向他要一本签名的新书时,没想到他竟然非常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且主动向我要了号码,并说新书到了会第一时间给我邮寄过来。当我拿着这本恬静又充满了绿色生命气息的新书的时候,一种迫不及待想要阅读的心情油然而生。相对于第一本着作来说,少了一份心路历程,多了一份心灵导航;少了一份青涩稚嫩,多了一份大气包容;少了一份激情洋溢,多了一份责任使命。

  这或许是一个转折,于刘波而言,将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更加专注于教师阅读力的提升、更加致力于教师阅读的推广。于我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更加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实自己的发展路径。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duhougan/14729.html

读后感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