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读后感 > 教育读后感
11
12

教育读后感

  教育读后感(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教育读后感(二)

  ——《守望教育》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读后感(三)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文/张群林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www.lzdaxue.com)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教师读后感(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最近就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一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师读后感(二)

  ——《一线教师》读后感

  这本书记述着管老师平日工作的小事,没有夸张、没有掩饰、没有雕琢。它写出了每个一线教师无日不做的大量的琐碎事,每日里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事。共分为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十个部分。他的很多方法都是我们看到就能用上的,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务实的书,我很喜欢。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是如何将教育的真谛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小到作业的收缴,大到班风的建设,管老师都是用心在琢磨。虽然他不是班主任,但他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一个好的学科教师,表面上不是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却有班主任的使命。他是真正的将孩子的一切放在心中,用心揣摩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管老师的“激励学”。正如书中所说: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激励学生的高手。善于激励的老师,能够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于干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火种,于困境中获得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给学生心中镌刻入奔腾的蓝图,于失败中想见成功的喜悦和美好。一线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给学生打气,是学生学会自我打气。斯言信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进步,管老师建立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如,“每日表扬”、“管老师专项奖”、“邀请学生帮老师做事”“药走偏方”“和学生打赌”“与最近的人比”等等。这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人情关怀的激励形式,犹如一道道清泉,悄然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励机制很少,而且比较单一,常采用百分竞赛制度,但是又缺乏创新和改进,所以收效甚微。通过《一线教师》的阅读,我想:我们应该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激励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扬;对学生的点滴成绩,要善于及时捕捉并夸奖;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要善于表示由衷的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尤其对于学习暂有困难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我们要细心地剖析其可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思维,鼓励他大胆表达,和学生们一起倾听他发言,真诚地陪同他进步,精心保护其每一个进步的足迹。

  我还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的“一线作业学”,没有高深虚脱的理论,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详尽地阐述了他所展开的系列行动。“一线作业学”中的“组建作业竞赛小组”巧妙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作业拖拉者订作业合同”让倔强的懒孩子用“做好作业”来回击别人的指责;“弹性作业和作业典型”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培养他们认真作业的态度、认真做事的态度……句句诚恳,有说服力。

  当他发现班级里个别学生写字潦草时他这样说的:“我曾做过一个实验,一篇学生作文要两个学生誊写,一个誊写得很干净、清楚,一个誊写得马虎、潦草,送到几个老师那儿去批改,当然,限时两分钟,因为高考作文,老师批阅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结果,你猜,相差多少分?”“10分”“28分!”“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老师也是人,他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一般来说,老师印象里是这样的,字迹干净、整洁的同学学习总是不错的。字迹潦草、马虎的,学习一定不怎么样。”“好好写字。把字写美,那要水平。把字写干净,人人可以做到,不就是多花几分钟吗?你以为写快一点,能快出多少时间?习惯干净、整洁了,速度并不慢。”合情入理的一番话,让孩子们听得心服口服。

  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管老师所带的班级并不是一个样样都很好的班级,作业拖拉、甚至不完成的;不遵守纪律者;上课吃东西、喝饮料的;男女生闹矛盾、起外号侮辱他人人格的;甚至升级为对立攻击者的。可管建刚却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似乎总是习惯去抱怨学校、领导给我们的分工太不合理,为何将这又乱有差的班级分给我而不分给其他老师呢?为何不将大班额控制在标准以内呢?管他呢,乱就乱,反正一学期很快就会过去的,费那么大的气又是何苦呢?所以,我们才这样的碌碌而无为,这样的苦闷而又不能自拔。书中的管建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一线教师需要在教书的同时做个思想者,做个有心人。

  同样是站在一线,同样是教书育人,管老师却能做得如此精彩,我不禁愧然,想想平时的自己,缺少的是对教育的反思,对教育的耐心,对教育的孜孜以求,对教育的热爱。所以我们只能是平凡的,我们的教育也是平凡的。

  最后,借用管老师的一句话话,用以自勉:“一线教师除了站在大地上,还应用诗意的目光不时眺望一下地平线;一线教师除了耕耘,忙碌,还应不时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


  教师读后感(三)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文/崔娟萍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www.lzdaxue.com)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丰乳肥臀读后感(一)

  莫言获诺贝尔奖,使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有幸知道了有莫言这个人。偶然在手机上看了一部分的《生死疲劳》,然后在网上订了一整套莫言的书籍。一方面,感觉小说想象力很丰富;另一方面,毕竟是文豪写的,作为教师,应该要了解了解。

  首先看了最厚的《丰乳肥臀》,仅仅是因为它的名气最大吧!

  看了大概两个星期,不要说如饥似渴,至少也是自师范毕业后走上教师之路看的最“着名”、最“厚重”的、最“认真”的小说吧!因为职业原因,平时看的都是教育着作和育儿书籍,读书时候看的名着基本无从入手了。现在返璞归真,别有味道!

  翻开书,首先了解了人物,从上官鲁氏到司马家族,从上官来弟到上官金童,刻画得如此细腻。本书的环境描写很到位,想象力很丰富,字句的斟酌、标点的运用,无不渗透着莫言的特色。故事从抗日战争写到内战,从解放写到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写到经济飞速发展的九十年代。简直是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诗——中国一个世纪水深火热的生活着的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上官鲁氏生育八个女儿,一个儿子。不可思议的是孩子的父亲都是不同的人,直到最后在“补”中才理解了在当时这个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作者对上官家女人的描写都是竭斯底里的——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剖析母亲的性格,从柔弱到坚强,为了孩子无私奉献着。母亲生育如此多的孩子,养育如此多的孙子辈,没有享受到他们一点一滴的回报。死的死,逃的逃,怎么说呢,没有一个令她安生。

  本文的主人公——上官金童那懦弱的性格不无道理!他的父亲和爷爷本身就是社会的败类!家庭靠奶奶——上官吕氏支撑着。从本书开始的“生驴”和“打铁”以及“两个男人躺着休息让刚生完孩子还留着血的上官鲁氏来打麦”就可以看出上官家的男人有多龌龊。上官寿喜就是那种在家里打骂老婆装硬汉,在外一坨屎的没用男人。现在社会上这样的男人也很多。所以我认为本书中最男人的还是上官鲁氏的姑父——来弟和招弟的父亲——于大巴掌!他在外是个硬汉子,天不怕地不怕,在家顺从老婆——虽然他老婆没有给他生养一儿半女。最后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被逼“帮助”上官鲁氏生育两个女儿。

  上官金童最灿烂的时光就是初中时在学校受到霍老师的器重,学好俄语。戏剧性的是因为一个俄国女孩子而疯狂,导致他又跌入谷底。虽然后来他也享受了鸟儿韩和司马粮短暂的幸福,可又因为他的无能而一败涂地!书中描写的他对乳房的依恋近乎疯狂。只要看到女人就能看见她的乳房。从小时候对母亲乳房的依恋到对两个姐姐乳房的依恋,从对羊奶的依恋到对独乳金的依恋,无不渗透着他这个懦弱男人的精髓。

  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母亲在磨坊里偷吃豆子回家呕吐出来捣碎了冲凉水给孩子吃的情境。当时家里是不能动烟火的。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从父母亲嘴里经常能听到。那时候的母亲还小,一家十口人一天的伙食就是大舅舅从食堂扛回来的水一样的稀粥。(当然,食堂人员一个个吃得滚胖,莫言书中也有描写)有一天,舅舅不小心打翻了粥,不敢回家,因为一家人这一天都要挨饿。好在当时山上有种植番薯,大家就偷吃那些被老鼠咬过的坏了的番薯。导致蛔虫狂生,甚至连蛔虫都饿得从嘴巴里一条条拉出来。一家人舍不得吃,偷养了一只猪,被发现后外公在小学的台上戴高帽被批斗。文化大革命,那些老师被批斗也有讲到。所以看到这里,我特别有感触。

  题目叫丰乳肥臀,貌似本书始终贯穿的是“丰乳”,几乎没有描写到“肥臀”。

  莫言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自己的母亲,书中描写母亲被游街,帮助曾经迫害她的一个落水男人,甚至还将自己仅有的衣服给他。以德报怨就是母亲的伟岸形象!这么多孩子中最孝敬母亲的应该是老四,为了家人,卖身当妓女,时刻不忘积攒钱财送回家,虽然最后被人民公社搜走了。她也是最牵挂上官金童的人。八姐其次吧,为了不让母亲受苦而自杀。其他的姐姐似乎都是冷血的,放下母亲不管不说,还将自己生下的孩子扔给母亲。当然,上官金童是没有能力去孝敬,而司马粮还是有良心的,但是他也并没有给这个姥姥和舅舅带来多大的幸福。

  总觉得莫言笔下的“性”太过于直白,太过于随意。他把中国传统中的女人的贞洁看得很淡,不像其他小说中那样细致刻画旧社会对女人贞操的那种变态的操纵。单单从上官鲁氏跟这么多的男人生孩子可以看出。而且把女人的矜持抛弃的一无所有,上官家的女人似乎都是主动出击的,爱上哪个男人就跟他走了,甚至为了爱情变疯变傻,没有一点中国传统女性的矜持!在当时的社会不可思议!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女人为了能吃上一口馒头而委身于食堂做饭的。书中的女人还很强悍,上面讲过的上官吕氏以及姑姑、独乳金、鲁胜利、纪琼枝等等,完全扭转了中国女性逆来顺受的性格!

  书中不仅写到抗日英雄司马家族并没有因为抗日而受到敬重,反而被迫害的现实;也写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无知、无奈;更写到改革开放后贪污、受贿以及贪官污吏玩弄权势的真实。

  看完书,感觉有很多想写,真正写的时候又觉得词穷意尽。或许是自己表达水平有限,就这样吧,真正深抠此书,写个几天几夜也写不完。写下一点,权当证明自己看过此书吧!


  丰乳肥臀读后感(二)

  作者莫言曾说过“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如果你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可见这本书的分量之重。

  这的确是一本绝无仅有的关于一个母亲的伟大史诗,连莫言自己也坦然“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写不出这样的书了”。

  人世间的称谓没有比“母亲”更神圣的了,人世间的感情没有比母爱更无私的了。人世间的文学作品没有比为母亲歌唱更动人的了。

  莫言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他的母亲,更是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书中的母亲因为封建道德的压迫做了很多违背封建道德的事,政治上也不正确,但她的爱犹如澎湃的大海与广阔的大地。尽管这样一个母亲与以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差别甚大,但我认为,这样的母亲依然是伟大的,甚至,是更具代表性的、超越了某些畛域的伟大母亲。

  书中的母亲是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

  故事背景是广阔辽远的高密东北乡,时间是近代中国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是一段动乱不堪的岁月,是人命卑微渺小到底线的时期,因为你不知道何时就突然没了脑袋,人的生命比起蝼蚁还要低微,蝼蚁可以拥有生存的能力,和完整的家庭,但是那个年代,可能会突然闯进一群土匪强盗,他们抢光家里所剩不多的财物,甚至杀害你的亲人。或者一颗大炮落在你家院子里,你可能正在吃饭,想着待会儿要去田里收麦子,但是一声尖锐的叫声,一阵痛楚,你的生命就莫名其妙的被完结了。又或者是灾荒,遍地是蝗虫,遮天蔽日,它们像魔鬼一样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让人日夜睡不着,人们吃光了食物,只好吃树皮,为了食物,(www.lzdaxue.com)人们甚至放弃了尊严,尊严?尊严是什么?是吃饱了没事干才拿出来炫耀的东西,在连生命都遭到威胁的时候,尊严根本就一文不值。

  母亲一开始只是作为生养的工具被嫁到了上官家,不对,那根本不能算是婚姻,只是一次金钱和欲望的买卖。但悲哀的是,那个在法律上被称为丈夫的人,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母亲在上官家和娘家以及强大的封建礼教压迫下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最终她只能妥协,用一种难以启齿的方法——借腹生子。但是更悲哀的是,母亲连生了七个孩子,都是女儿。生第一个的时候还好,婆婆上官鲁氏认为能生养就好,第二胎一定是儿子,结果母亲一次次的“辜负”婆婆的期望,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也许连头驴还不如。她生第八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帮她接生,婆婆只对她说“轻车熟路,自己慢慢生吧”,然后就去帮驴子接生了。母亲那时候并没有时间哀叹自己的不幸,她只是不停地祈祷自己能生个儿子,期望观音菩萨能送她一个大胖儿子。因为她的“不争气”,她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刚生完女儿那会儿,根本就没有坐月子这种事,刚收拾完孩子,双腿间还淋漓着鲜血,就被婆婆赶到麦场上翻麦子,母亲那时候一定抱着必死的决心。总之,母亲因为这七个女儿受尽了苦,她常常梦到自己生出长着鳞片的怪物,残酷的现实变成可怖的梦魇,像一条大蛇,噬咬着母亲。

  母亲终于有了儿子,还有一个附带的女儿,他们是金童和玉女。但是母亲的好日子还没开始,就已经以一种血腥的方式结束了。日本鬼子闯进他们家,结果是悲喜参半,母亲因此顺利生下了孩子,但她的丈夫和公公身首异处,婆婆也疯了,我想这对母亲来讲未尝是一件坏事。

  从此母亲开始了她更艰难的生活,她需要一个人养活九张嘴,她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就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母亲与传教士所生混血儿上官金童,是一个“恋乳癖”,他身高体健,仪表堂堂,但性格懦弱,是一个一辈子离不开母亲乳房的精神侏儒。这样的人物注定了是要被误读和争议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的魅力之一,也许就是可以被误读。莫言曾说过,他比较同意把上官金童看成当代中国某类知识分子的化身。而一位我敬佩的哲学家也曾说过: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似乎都藏着一个小小的上官金童。

  这个身材高大,但怯懦无比的上官金童,一辈子都离不开乳房,他的世界是有乳房编织起来的,他对女人的乳房有偏执的喜好,是婴儿对母亲的依赖,无关情欲。他看人先看乳房,而不看脸,他讨厌那些把女人的乳房不当一回事的人。他一生无所作为,穷苦而终,在他的世界里,天堂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乳房的世界,他幸福的注视着它们在他头顶飞来飞去。

  这里似乎既体现了作家的心灵深沉着的恋母情结,而上官金童,作为作家思想意识的化身,他对母乳的依恋--恋乳证,在这里也找到了情感的回答,它源出于作家本人的一种情结。

  上官家的女儿们都继承了上官家的优良传统---丰乳肥臀,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是由男人决定的,她们的归宿形形色色,但是潮起潮落,她们有过风光的时候,但是转瞬即逝,母亲阻止不了她们下滑的人生,母亲拥有创造她们的权利,却不能使她们的人生轨道偏离半分。她们是母亲孕育出来的,自然继承了母亲性格中的执着,认定了一件事就不会放手。最后,无一例外的,她们的人生都以悲剧谢幕,留下痛不欲生的母亲,独自品尝生命的心酸。

  母亲用她的经历告诉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丰乳肥臀读后感(三)

  看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他主要写了上官家的女人们。其中,主人公是上官鲁氏。上官鲁氏为了不再受婆婆的虐待,而努力想生儿子。但是她的老公又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她借了很多男人的“种”,但无奈,前面七个都是女娃,于是就有了上官来弟、上官招弟、上官盼弟??直到最后,鲁氏借了瑞典传教士的种,才生下一对龙凤胎。她终于有儿子了!但是在她分娩的时候,日本鬼子进村了,杀死了她的公公和丈夫,留下了一个疯癫的婆婆。但是,她终于心想事成了。她的儿子叫做上官金童。虽然金童是全家人的宝贝,但是,在我看来,金童在全文中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联整个故事。

  真正的主角是他那些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姐姐们。他的姐姐们有嫁给土匪的,有嫁给国民党高官的,有嫁给共产党的,有嫁给美国人的,有沦落风尘的,有被卖给白俄当女儿的??。女儿中有有女土匪、官太太、女共产党员、留洋大学生、妓女等等。贵贱都有。国民党打土匪,国民党打共产党,共产党打国民党??姐夫们互相残杀,姐姐们相互帮助或者敌视,故事跌宕起伏。一部家族史,居然写了整个波澜壮阔的现代史。到了改革开放后,金童的侄子侄女们有生意人,有官员,有富豪??一部家族史,又变成了改革开放史。从金童出生到母亲死去,从抗战到改革开放后,一个家族的变迁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在莫言的笔下,女人是勇敢而坚毅的,她们看似是站在男人身边的配角,但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官鲁氏,她是比郝思嘉更郝思嘉的人物。或许如简介所说,莫言把她当成了“圣母玛利亚”,整个故事以她为核心。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互相残杀而无能为力;一个寡妇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的无奈,她的坚强,她的痛苦,她的悲哀??都通过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莫言有点像曹雪芹,对中国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充满同情和赞美,甚至在低处仰视着这些美丽而高贵的灵魂;但对男性的态度就比较鄙夷了。他们利欲熏心,他们残忍狡诈,他们嗜血好战??没有他们,就没有罪恶。而上官金童就像贾宝玉,贾宝玉虽然被一堆姐姐和女性长辈们宠着,但是终究没成大气。金童和贾宝玉一样,书中被妈妈和8个姐姐宠爱着的主人公上官金童,跟贾宝玉同样的软弱无能,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不成大器,永远地倚仗着他人的庇护。其次,他们都在至真至纯的女人堆里打转,但只能作为一个见证者,看着一个个看美好的灵魂逝去,但自己无力拯救,只能看着花朵们被风雨摧残。

  莫言似乎表达了“坚强的中国女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用这种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的解读,是不是获诺奖的原因?

  而这本书为什么叫《丰乳肥臀》?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丰乳肥臀”是上官家女孩子的典型特征。作者多次突出强调了她们家的这个特征,从一个方面来说,她们的美好跟丑恶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角们的越单纯美好,现实社会越丑陋不堪。此外,这样增强了她们最后的命运的悲剧性。其次,上官家的女孩子都是美好的,或许“丰乳肥臀”也是上官家女性美好品格的象征。而“丰乳肥臀”是最典型的女性特征。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号召女人要顶起“半边天”,所以一个个丧失掉女性特征的钢铁女战士成了主流媒体赞美的对象:她们跟男人一样,上山下乡,在农田里,在工厂里,在矿井里工作着,还要做跟男人一样的工作量。那时的姑娘们已经丧失了女性特征。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女战士吗?或许,女性更应该回归她们的本来社会角色,而女性温柔、纯真等特质并不可鄙,“柔能克刚”,书中的女人们绝大多数是温柔而美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坚强勇敢。“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丰乳肥臀”也是呼吁女性角色的回归吧。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守望教育读后感
  • 推荐: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 推荐: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
  • 主题推荐:
    教育读后感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教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duhougan/15002.html

    读后感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