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读后感 >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11
12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文/胡小青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www.lzdaxue.com)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文/李赛仙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www.lzdaxue.com)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一)

  文/张水秀

  早前就有接受过此类的培训,关于执行,关于结果,只是看了这样一本书才更加懂得了在执行中,作为一个员工,一个真正的执行者应该具备的精神。

  早前的培训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一个结果,而这样的一个结果,在提升企业业绩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增值。在帮同事进行文字输入转换成电子档时,多少也看到了一些同事们对于罗文精神的理解,甚而也觉得罗文其实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推崇,因为他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看过书本的前言,也总以为罗文真有传说中那样神奇,可以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历经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危机把信送给加西亚。仔细看完罗文自己描述的整个送信历程之后才发现,罗文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执行者而已,而这个普通的执行者身上却拥有不普通“罗文精神”,忠诚、责任、不屈不饶等。其实作为一个领导人,或是作为一个结果的判定者,基本都不会太在意执行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困难或是遭遇了多少不幸,在意的只是执行人是否百分百完成了自己所想要的结果。每一个故事的阅读者都不难想象,如果罗文没有像他自己自述的那样勇敢,那样坚定地去一心只想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知道何为罗文精神,也更不可能去接受到这样的培训。可能很多人都在感叹,罗文具备如此多的难能可贵的品质,可以如此完美的完成任务,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可是有时我们要感叹应该是为什么从一开始情报局局长就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罗文,为什么总统也真的就这样相信罗文可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罗文先生确实具备有非常高尚的职业情操,百分百服从以及百分百忠于自己国家,他聪明,勇敢,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优秀军人,最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领导信任他,而他自身也具备有让人信任让人引以为傲的能力,他做到了速度第一。当接到命令那一刻,他就那般坚定,那般确信自己一定要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我想大家推崇的精神里边,最最重要的一点大概就在于他的速度第一,坚决服从的执行力吧。是的,当面对上司似乎“莫名其妙”的要求,面对上司下达的似乎“非常难做”的指令时,我们很多很多时候就是想到的这个问题按照常理很难解决,算了不要去做了,浪费精力。于是,我们就常常放弃了这样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也就慢慢的失去更多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其实,当我们在接受指令时,只听到结果跟要求,也只想结果跟要求,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去思考去创造的时候我们会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无法克服的难题,有时只是一道纱纸而已,因为任何一个领导人下达指令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一些解决方法了,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在乎的只是执行者敢不敢去面对,敢不敢去放手处理问题。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一直业绩不错的企业突然遭遇了财务周转上的难题,可能会面临裁员或是被收购等问题,董事会召集所有中高层领导人就关于如何帮助企业脱离困境问题开了两天的会议,会议最后做出一项决定:为了让公司脱离困境,我们全体人员必须联合起来一起来面对这一次的危机,现在请大家一起到八楼去跟董事长一起跳下来。听到这样的决策,很多人开始觉得犹豫了,我上有老下有小,现在让我从八楼跳下来,我们家的那些人要怎么活啊……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公司真的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没有办法再重新兴起了。后来的结果可能有人猜到,没人让人们去跳楼,只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董事长想要了解一下员工对于公司的忠诚度,信任度,以及公司的团队凝聚力。有人通过了这样的测试,留下来陪同公司一起度过难关,而有的人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离开了。

  来到公司也有一个星期了,对于公司的一些体制都有了一些认识跟了解,看到张贴在墙上的文章,通告,嘉奖令,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竞争的企业,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而看到墙上的执行分表,更是吓了一大跳,知道自己又将面临性格及能力的挑战。原本,我并不是一个细心的人,也并不喜欢受约束,当跟同学们说起自己在处理数据相关的工作的时候有人就开始怀疑我能否胜任,只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决定了就去做吧,不管怎样,先做了,才能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好或是多么的不尽如人意,如果只是按照别人认为的自己去做自己的话,那么我可能就真的只是别人认为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要做就果断地去做,与其让事情拖着看不到结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做了,哪怕最初的结果不如人意,但至少提前做过之后,我们还有改过的机会。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二)

  100多年前的曾经红极一时的一本小书“把信送给加西亚”,100多年以后,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推荐下,如今又红起来了,甚至成为了新时期员工们的“语录”。

  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当然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

  今天,第一篇读后感,我们先来说说这本书的消极意义。

  我们注意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几乎被译成了世界各国文字,发行量完全可以与“圣经”和“毛主席语录”比肩,而且几乎都是公司、企业、单位、部队免费发送给员工的,为什么这本所谓的“好书”,高管层会如此推崇?

  罗文的行为给了我们如何敬业、服从、忠诚、勤奋的启示。

  领导或高管层就是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自愿的做到敬业、服从、忠诚、勤奋,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员工都培养成合格的“送信人”,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罗文式”的人物。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要求自己呢?

  也许,是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于是,他们就把这本书作为教育员工的一种工具,用以掩盖其无能、无知、乱指挥、瞎折腾,把它当做不让员工提出批评的挡箭牌。

  也许高管层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无论如何,只要求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而不要求自己,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俗话说说的好,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您是名师,如果,您是强将,您又何愁您的员工不会成为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罗文式”的人物呢?

  于其一味地责怪你的送信人不在乎你的指令,还不如反思一下您自己,“为什么我的属下会不在乎我的指令?为什么我的指令会得不到坚决的贯彻执行?”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学识渊博、心胸宽广和思路清晰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和率先垂范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知人善任、公平公正和赏罚分明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眼光、有胆识和有魄力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气质、有风度和有魅力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热情、有真情和有激情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有理想、有责任和有使命的;

  一个好领导应该是堂堂正正、客观公正和清正廉洁的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好领导,自然您就会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您手下自然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罗文式”的人物,您的事业自然就会蒸蒸日上!

  如果,您自己还不是个好领导,您又如何有资格去要求您的属下成为好员工呢?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三)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还是经过老师推荐的才知道的,刚刚看完,马上就想写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书的内容很明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一个叫罗文的将军写的,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一个送信的人,于是罗文接受了这个人艰巨的任务,没有多问一句话,他拿到麦金莱总统交给他的信转身就走了,没有疑问,没有抱怨,而是全心全意的完成为这个任务努力着。

  我喜欢他的真诚、与奉献。“忠诚”永远是首要的做人之本,这种优良品质几句内在的魅力,是人愉悦,更;更令人信任,并且会赢得众人的尊重和拥护。忠诚就像罗文一样,精忠报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最后成功的吧心交给了加西亚将军,美国陆军司令为他的努力帮发了奖章,后来,罗文的事迹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流传,毫无疑问,罗文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让人们铭记在心。

  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的心还无法平静,我在反问自己,我是一个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想过之后,我得到了答案,让我汗颜的是我做不成一个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罗文的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我没有积极地生活态度,自从上了大学,生活质量一直急剧下降,我发现了,但却没有及时的反思自己,而是这样一直的任他发展,直至今天,我才在这本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份精神支柱,我要这样下去吗?答案是不要,我要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用心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业,还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需要具备的就是罗文的崇高的品德,然后像他一样,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www.lzdaxue.com)我们要明确生命的意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此而言,我觉得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也必须勇敢承担历史所赋予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拿来。这不是愚蠢的“拿来主义”,而是勇敢的“拿来精神”。抱着必定成功的理想和愿望,勇敢的“拿来”,坚定不移地、毫无疑问地执行,不畏困难险阻,直至完成自己的使命,达到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

  面临社会的重重压力,我们需要做的很多,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罗文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看似离我们很近,可他却又是那么的遥远,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忠诚一定是成功的垫脚石。从书中我们看到罗文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上问我就说过,忠诚永远是做人之本,也是做人最重要的基础。不论你是在学校也好,还是在社会中工作也好,如果你没有用心去对待每个人,忠诚都没有,想想谁会用这样的一个人去担当公司的重任,不能给人一种信任感,没有值得别人依赖的资本,只是信誓旦旦的说,没有行动,谁会相信。所以,学会忠诚,学会最基本的做人方式,这样你才会有发展。

  想做一个合格的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要学会有责任感。罗文在机器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够把心送给加西亚将军,充分的就体现了他很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有认真的负责的态度,在最艰苦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而是以为的坚持下来,他的责任感更加体现了他的忠诚。所以我们对待每件事情,特别是那些重大的事情,必须用认真的态度全力完成。我们要充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没他又社会赋予我们的,有家庭赋予我们的,还有我们自己,我们既然有这样的责任们就要有勇气去承担,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然后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

  奉献是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的一生都想做些大事情,所以我们需要罗文这样有奉献精神的人,就在他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他也知道困难重重,也许,他的生命正在靠近死亡,可是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奉献了自己的勇气甚至他的生命。可是现实中,想罗文这样有奉献精神的人少之又少。就说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如果老是让同学做些事情,可能没有报酬,没有奖励,那么抱怨就要到了,抱怨做事却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把钱看得过于重要,走社会也是,讲究价钱,可是罗文有这样做过吗,答案是没有,他接到信的人那一瞬间,他静静的接过信,不讲价钱,没有抱怨,接着就是不惜一切的付出和努力,并把信送到加西亚将军的手中。只有投入才会有回报,只有忠诚才会有信任,希望我们每个人也能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即使自己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能够完成我们的任务。

  现在,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抱怨,收拾好我们烦乱的心情,从头开始,从现在开始,忠诚于你的每一件事,不断地完美自己,然后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现代版的罗文,因为这样的人企业需要,国家需要,时代也在不停地呼唤我们做一个真正的罗文,让我们无奈想罗文学习,一罗文为榜样,立刻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整整的‘罗文’。

  把信送给加西亚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只有启示是不够的,我们只有把这些启示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去,这样,我们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罗文,以个真正的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同学们,加油吧,我们一起做个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duhougan/17227.html

读后感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