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范文大全 > 湖北导游词 > 关于寺庙七进及有关建筑的讲解
11
05

关于寺庙七进及有关建筑的讲解

佛教于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到中国。当年有20匹白马驮着经书从上天竺,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经过丝绸之路的南线来到洛阳城外。在洛阳城外的东郊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因为有白马驮经,便取名为白马寺。现在的白马寺仍然保存了中国古代印度寺庙中最重要的特色。

寺庙是供奉释迦牟尼舍利的地方,所以寺庙的中心建筑就是塔。因为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塔,所以叫佛塔。白马寺大门一进去就是中心庙塔,没有其他东西。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被中国人民融会贯通、消化并注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慢慢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即汉化佛教,也叫汉传佛教。使得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简化成以偶像崇拜为代表的,庙堂建筑为中心的寺庙格局。我们中国的寺庙从大门一直到最后的佛堂一共有七进,我们称之为七堂。七堂代表三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分左、中、右)、经堂、律堂、藏经楼,在两边有寥房(是僧侣居住的地方)。


第一进是三门,三门是一组建筑,在山门的对面往往有一组照壁。照壁的学名叫做萧墙,是做为风水当中的“罩”,不使这个建筑群里的福气、财气外露,所以叫“罩”。也保持整个建筑群的封闭,起遮挡的作用。后来发展到门里要有影壁,门外要有照壁,门两边还有八字墙,形成寺庙门前的院落,尽管这个院落是公共的,但它也是寺庙的一个特点。

三门,也叫“山门”。因为过去修行都是在山上,因为山顶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最利于清修。所以自古以来大多寺庙修建在山上。门开了三个洞,所以又叫“三门”。中间的门叫空门,进了空门表示进入了佛国世界中。左门叫无作,右门叫无相,表示世界万物其实都是人们的感觉,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既“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山门内,就是金刚殿。两则龛中各塑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后,成为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因为他普闻一切诸佛秘要秘迹之事,又称密迹金刚。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后来添上一位,成了两位。他们上身赤裸,手持宝杵横眉瞪眼,怒气满面,象两位忠于职守的卫兵,护卫着宝光寺山门。左边一位,正张口发梵语开头的“啊”音;右边一位,正闭唇发梵语结尾的“哈”首。在《封神演义》中,为使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所封的神,并把“啊”、“哈”二音转变为汉语中富于感情色彩的“哈”、“哼”二音了。

第三进是天王殿。“天王”是叠音字,天就是王,王就是天。按《婆沙论》记载“四天王身长百丈”。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二十八天”之中,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等六天。四天王天在宇宙中心须弥山的山腰,那里有一座建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天王及其随从分住其上。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即掌握须弥四方人类社会的东胜身、南瞻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宝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弹琵琶调弦,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舞剑生风,职风;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撑伞避雨,职雨;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塔镇妖魔,使其归顺,职顺。因此,在科技落后,靠天吃饭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求“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天王相当于佛祖最重要的四位侍卫军军长,即军级干部。

天王殿是六位男生的集体宿舍。正中一龛塑的是弥勒佛,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佛经记载,弥勒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来,上升兜率天内庭。准确的讲,应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梁时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住奉化岳林寺。传说他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形如疯癫。他临死端坐于岳林寺磐石上,有《辞世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人遂以他为弥勒佛化身,称为大肚弥勒,并为他造像供奉于寺庙。
为什么要把大肚弥勒安置在前殿呢?因为,人们一进寺院,首先见到横眉怒目、凶神恶煞的二金刚和四天王,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紧张感觉,为了缓解气氛,特派他作“礼宾官”,在这里迎侯客人。他手持念珠,翘翘脚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好象一位礼宾官在迎候贵客,给人以和蔼亲切之感。曾有诗咏道:“宝光照我凡心朗,弥勒迎人笑口开”。韦驮殿:塑顶盔贯甲、威武雄壮的韦驮像的殿堂。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传说姓韦名琨,又称韦天将军,南方增长天王八神将之一,居四大天王所统三十二神将之首。佛教说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立下宏愿,要终生护持佛法。自唐代他示现人间以来,佛寺多塑其像。


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语摩诃毗罗的意译,即像大力士一样,一切无畏。古印度佛教徒用来作为释迦牟尼的尊称。大雄宝殿,即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殿前檐口下,挂着“南无释迦牟尼佛”的白地兰色横匾,传为济公和尚所书。台基下,安放了一座造型精巧、焚化纸钱的大铁鼎。有时挂一副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联语颇富佛教哲理,具有辩证观点。殿内宽敞宏阔,蒲团整齐,供具精美,钟、鼓、鱼、罄等法器均按 佛教仪规陈列,四时香烟缭绕,幢幡飘佛,是寺僧早晚上殿 礼佛和日常做法会的庄严圣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湖北导游词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