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励志文章  励志创业 > 大学生砍价师,靠帮人买车砍价赚百万
01
27

大学生砍价师,靠帮人买车砍价赚百万

  大学生砍价师,靠帮人买车砍价赚百万

  大学尚未毕业,白手起家的小伙儿就在郑州买了房和车;他“经手”购买了二百余辆豪车,学校老师也通过他买上了路虎;他不到3年就成立了公司,赚到上百万,被周边同学视作是一个神话和传奇……

  他叫王波,是郑州大学法学院大四一名学生,“汽车砍价师”是他的另一身份。在他眼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砍价行为,可以当成一门生意去经营。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声音:砍价貌似简单,但如何通过唇枪舌剑或其他手段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不那么简单了,即使谈不上是一门学问,也可以当成一门生意去经营。

  经手第N辆车:老师开的路虎,是他帮忙“砍价”后买的

  6月13日中午,郑大校园内驶过一辆路虎越野车。小伙子笑着指了指:“这是一位老师的,他也是通过我买的。”

  他记不清楚这是经手购买的第几辆车了。2011年11月起,还是学生的他打出“您买汽车,我来砍价”口号,专门帮人买车砍价,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如今他已成立了公司,经手购买的豪华汽车超过200辆,“平均每辆能挣5000块钱吧!”

  粗略一算,王波已赚到上百万元。今年5月宁夏银川一次车展上,王波和团队以总价104万、低于经销商11万元的价格,成功帮人购买了一辆保时捷卡宴汽车。对此,宁夏当地有媒体曾报道。王波说,除掉展台租金、人员开支等费用后,这次车展没挣到什么钱。但他看重的是团队得到锻炼,生意也拓展到了省外。

  声音:又不需要投入资金,砍不下价也没损失,我有什么好怕的?

  迈出第1步:网络发现商机,车展上小试身手

  1991年出生的王波,老家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10年考入郑州大学法学院。对汽车颇感兴趣的他,在网络浏览时发现一个现象:全国各地的汽车4S店,关于同一款同配置的汽车,报价均不一样,有的差价高达几万元。王波认为这里孕育着商机。

  2011年11月,在第四届郑州国际车展上,刚上大二的王波拿着40块钱制作的、由A4纸打印的小广告,在会场上见人就散发。“你买车,我砍价”,这是王波宣传的主题。

  当天有一男子收到广告后,联系王波砍价购买一辆10多万的轿车。在客户谈成的基础上,王波软磨硬泡几个钟头,成功让销售商再次砍掉4000元。王波说,遗憾的是,由于只是口头约定,也没书面协议,客户最终不愿意支付佣金,也没买车。

  王波意识到,将目光瞄在购买豪华车的高端客户身上,赚钱可能性才会更大。

  声音:对于报出最低价的销售公司,我一般持谨慎态度,因为担心遇上骗子。

  挖到第1桶金:“砍掉”43万元,12万佣金只收2万

  半个多月后,王波突然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是郑州一家地产企业员工,说公司老板要买车,看双方能否合作。

  激动的王波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他背着书包前去该企业,见到董事长李某。王波说,李某在车展上收到传单后,顺手放到包内,正好该公司想订购4辆进口越野车,便和他取得了联系。

  当天两人从下午2点一直谈到了9点多,此后周末只要有机会,王波都会去拜访该客户。接下来的3个月,王波通过网络、电话四处打探该款汽车价格。其间他还赶到北京、上海等地走访多家汽车销售店,为节省费用,他吃住都在快餐店内解决。

  2012年2月中旬,在他的牵线下,李某在北京、河北唐山两地,两次提车购买了4辆越野车。总价比李某所咨询的价格要低43万元。王波说,按之前约定,他可拿到30%的佣金,也就是12万多元。但他坚持只要2万元,“因为我觉得这个朋友值得交往。”

  就这样,王波挖到了汽车砍价师生涯当中的第一桶金。此后,每逢有车展,王波就带人参加,发传单、送小广告。去年12月,王波成立一家公司,在郑州国基路上租了办公室。担任法人的他还聘请业务员成立了团队。一方面,继续开展豪华车砍价业务;另一方面,还负责牵线搭桥,帮一些汽车销售公司寻找便宜车源。

  声音:我只是把一些同学打DOTA(注:一种网络游戏)的时间,用在了生意上,不影响学习的。

  回首这1路:砍价需软磨硬泡,无门路就用“笨方法”

  凭什么你去提车,拿到的价格就比顾客低?一开始,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王波看来,买车跟买一件衣服没有区别,谁都可以去砍价,只不过每个人砍价水平不一样而已。在他做砍价师的初期,他会找遍能去的汽车销售店,到处比较,砍价时更是“分毫必争,一分钱也争”,软磨硬泡。没有门路时,只能采取“笨方法”。

  此后,他慢慢接触到一些品牌4S店销售经理,积攒了一些人脉关系,当客户购买时,他会直接找销售经理或更高领导去谈,因为这些人的降价权限更大,通常会给出较低价格。

  王波说,如今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汽车厂家给4S店制定的都有销售任务。(www.lzdaxue.com)重压之下,一些4S店会薄利多销部分让利,而他手中的客户资源,可以给4S店带来更大销量。

  如今,王波已在郑州文化路上购置一处房产,下一步还打算购新车代替现在的二手车。王波说,这些年,他做生意没有给家中要过一分钱,相反还给过家里不少支持。

  师生眼中的他,是一个传奇

  “在我们年级,王波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法学院2010年级团总支部书记侯彦娜,如此形容老同学。

  侯彦娜说,一开始感觉王波不太喜欢上课,“挺不务正业”。平时给王波打电话时,他永远都说自己在忙。后来得知王波在忙着创业时,她和同学特别惊奇。她认为王波“豪爽、大气,人缘特别好,非常有个性”。

  舍友乔丙全则说,曾在校内开奔驰兜风的王波绝对是“风云人物”,“做事有魄力,敢拼敢闯”——这是他对王波的评价。

  王波大学辅导员老师陶红雅告诉记者,王波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并不会影响毕业。他白手起家,不等不靠,在创业方面堪称是其他学生的学习楷模。

  客户眼中的他,“有胆识、成熟”

  6月13日,记者联系上了王波所提的郑州某地产企业董事长李某。

  李某告诉记者,他认为王波作为一名大学生,显示了跟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就冲他跟我们50多岁的人能玩到一起,这一点就很不简单。”李某对王波的评价是,“有胆识,但还需要历练。”

  毕业后在生意方面有无新的打算?对此,王波表示,他会继续开展目前的汽车砍价生意。下一步,将会考虑投资超市零售业务。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民营跨国企业

  华为凭着“通讯+云计算+终端”,笑傲全球。除了大本营中国市场之外,华为在全球的渗透率有多高,从斯诺登爆出美国CIA情报部门攻击华为网络服务器,已经能说明情况。事实上,在受到政治影响更小的非洲、拉美、亚太等非发达国家市场里,华为更有竞争力,未来,4G网络建设和普及将会为华为业绩爆发提供强大增长动力,华为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经济学人》一度称华为的到来,好比是“欧美跨国公司的灾难”,华为之所以渐渐成为了国际上公认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为何整个世界都惧怕它,今天小二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应该能找到答案。

  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瑞华认为,台湾的企业可以通过认识华为而有所反思,不要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在不知不觉中被乌龟超越了,更何况,龟已经变成了豹。

  为什么你需要了解华为,以及华为的创办人任正非?因为任正非在短短26个年头里,创造了全球企业都未曾有的历史。

  从距离上看,它走得最远。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无法找人求救,就连你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一下飞机接通的信号,背后都是华为的基站在提供服务。8千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都见得到华为的足迹。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被誉为台湾的成吉思汗;而在中国大陆,享有这样声誉,带着部队征服全世界的,非任正非莫属。

  它给的最多!华为的成功,许多人归诸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万华为员工。因为任正非用了中国企业中史无前例的奖酬分红制度,98.6%的股票,都归员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占了1.4%,造就了华为式管理的向心力。

  李瑞华在1994年就开始接触到华为,对于华为的敢给,他的评价是,“把饼做大比占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尔·盖茨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最国际化企业——七成营收来自海外,全球逾500客户

  他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没上市的公司。根据《财富》的报告,它在2013的年营收将达到349亿美元,超过爱立信的336亿美元,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它的营收,7成来自海外,比联想集团的4.2成还要高。《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服务。即使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

  它的技术研发能力,也超越一般人对中国企业的想像。华为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

  放眼世界500强企业,9成的中国企业是靠原物料、中国内需市场等优势挤入排行,但华为,却是靠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经营绩效获得今天的地位。当过去的通讯产业巨擘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都面临衰退危机时,它却在过去10年间年年成长。

  环境设计像Villa——展示厅如美术馆,餐厅供5国料理

  《商业周刊》独家受邀,在3个月内前往华为总部深入访谈三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场景。这也是全球媒体中首度能够这么密集贴近华为总部的一次。

  连接深圳城内城外的高速公路,绿色指标上岔路左右写着“富士康”、“华为”。台湾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科技厂商,隔着一条大马路相望。

  车子一开进华为园区,绿意盎然犹如大安森林公园,绿化程度居然高达40%以上。负责接待的人员说,任正非2012年刚把所有的树修剪过一遍。园区中心竟然还有一个湖。

  走进建筑物里更令人惊讶,环境设计有如Villa般的员工训练中心,博物馆般的办公室,美术馆般的展示厅,以及三大洋、五大国料理的员工餐厅。一瞬间以为来到了美国硅谷,连路上的员工都是边走边讨论得很起劲,整个园区充满了如大学城般活力与干劲。

  任正非把华为这个部队,从创业时的人民币2万元,冲到2013年预估349亿美元营收,成功的关键有两项:员工关系、客户关系。这个部队敢冲、敢拼,就在于华为有7万名把自己当老板的员工。

  员工关系与客户关系——“生命共同体”

  1、肯给:养出最拼团队,有员工一年就拿120万元股利

  华为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

  2010年,华为净利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民币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华为工作10年绩效优良的资深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该年光是股利就将近人民币120万。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外商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还要高。

  你要如何分辨你是老板级的员工还是打工仔的员工?在华为,从你的薪资帐户比较就很清楚。

  “我们不像一般领薪水的打工仔,公司营运好不好,到了年底会非常感同身受”,2002年从日本最大电信商NTT DoCoMo跳槽加入华为、LTE TDD产品线副总裁邱恒说:“你拼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资收入上。”

  以他自己为例,2009年因为遭遇金融海啸,整体环境不佳,公司成长幅度不如以往,他的底薪不变,但分红跟着缩水。隔年,华为的净利创下历史新高,他的分红就超过前一年的1倍。

  这等于是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在华为,一个外派非洲的基础工程师如果能帮公司服务好客户,争取到一张订单,年终获得的配股额度、股利,以及年终奖金总额,会比一个坐在办公室、但绩效未达标的高级主管还要高。

  事实上,即使一个刚入公司的本科系菜鸟,起薪也比一般企业高,以第一年月薪人民9千元换算,加上年终奖金,年薪至少人民币15万起跳,比台湾领22K的毕业生高上将近两倍。

  工作2年至3年,就具备配股分红资格。在华为有“1+1+1”的说法,也就是工资、奖金、分红比例是相同的。随着年资与绩效增长,分红与奖金的比例将会大幅超过工资。即使是号称重视员工福利的欧美企业都很罕见,然而这个源头,竟然只是为了三个字“活下去”。

  2、26年坚持利益共享:一块饼大家分,“要活大家一起活”

  出身贵州贫寒家庭,家中有7个兄弟姊妹,身为老大的任正非,从小就学会要与父母一同扛起责任。高中那年,一家人穷到得去山上挖野草根煮来充饥。偶然有一块馒头,父母亲也会切成9等份,每个人只有一口,为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去。

  当时任正非的父母,把粮食存在一个个瓦罐中,没有孩子会去动。即使高三拼考试、饿到受不了的时候,任正非也只会放下书本,自己跑到郊外去采野菜,就着米糠烙着吞咽充饥。

  “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这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任正非回忆,即使每天要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养活一家人的父母,或是年幼的弟妹,从来也不会多吃一口。

  “要活,大家一起活!”这意念从此深植任正非心中,成为他创业后坚持利益共享的基础。

  3、不只把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就连客户也成为其生命共同体。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第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做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26年来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银行,客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华为第五位员工,现任三位轮值执行长之一的郭平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事实上,“很多公司嘴巴上说维护客户的利益,实际上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件事常是冲突的”,邱恒说。

  通讯产业会因为技术标准、频率波段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品,一个电信商可能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用到三种技术标准,采购三套不同的机台,其中安装与后续维修费用,甚至高过于单买机台本身。

  以一个制造商的角度,当然希望客户买越多套产品,才能赚取越多服务费。这个算盘连小学生都会打,但华为走了一个逆向的路:我来帮客户省钱!为反过来站在电信商的角度思考,主动研发出把三套标准整合在一个机台的设备,帮客户省下了50%的成本。

  “短期来看,我们是傻是亏,但长期就不见得”,邱恒说。客户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投资,研发出更新的产品,从消费者端赚来更多的钱,再回头来跟你合作,双方一起成长。“当他只能赚一块钱的时候,肯定无法分给你一块五,他若能赚五块钱,你才有机会分到两块甚至三块”,邱恒道出一个简单的商场互利逻辑。

  许多技术创新更是从这个过程中而来:“华为是第一个把2G、3G、4G打通的人,靠一套设备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务。”郭平说。当客户提出问题或需求,华为的工程师会回过头去从基础科学中找寻解答,由此产生源源不绝的新产品与专利。

  拼服务,“脑袋对着客户”——明文严禁讨好上司,机场接机也不行

  邱恒说,一个领死薪水的员工,不可能主动去帮客户想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华为的员工因为把自己当成老板,待得越久,领的股份与分红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追求一年两年的短期业绩目标而牺牲掉客户利益,而是会想尽办法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愿意长期与之合作,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把客户服务做到透,就是华为的胜出关键。

  “国际大厂比较容易耍大牌,不会愿意配合客户要求去量身订做产品,反正我给你什么就吃什么,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场,实际上是怕麻烦”,观察通讯产业达10年,权威研究机构顾能资深分析师杨敬宇说。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个工程师到客户端驻点就算是大手笔,华为却可以一口气送上一组12人的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若产品出问题,即使地点远在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华为也是一通电话立刻派工程师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不像其他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多半用远端视频遥控。

  能做到这程度,固然归因于中国有全世界最便宜的优质人力,但能让这群高知识工作者甘心乐意的为公司、客户卖命,除了配股分红的激励机制外,也与华为强烈的企业文化有关。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放在客户身上!”

  拼海外,自愿者多到要筛选——无畏福岛核灾,一天抢通300基站

  在华为总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任职超过10年的资深主管,或是刚加入不到7个月的菜鸟工程师,甚至只是负责接送的司机,都把“以客户为中心”挂在嘴边,像是已经植入了DNA中。

  “口号人人会喊,但华为是真的落实,他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李瑞华观察:“判断一家公司成功与否,要看他的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否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华为不只一致,还相呼应,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华为的另外两个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而艰苦地奋斗着。”

  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的恐怖威胁下,华为员工仍然展现了服务到底的精神,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撤离,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内就协助软银、E-mobile等客户,抢通了3百多个基站。自愿前往日本协助的员工,甚至多到需要经过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够强壮的人才能被派到现场。

  软银LTE部门主管非常惊讶:“别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只要客户还在,我们就一定在”,当时负责协助软体银行架设LTE基站的专案组长李兴回答的理所当然:“反正我们都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

  在华为,一通电话就飞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世界各个角落是常有的事,往往一去就是3个月半年,而且是在最落后的环境做最艰苦的事。员工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去,但“去,就是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有机会学习、成长;年底绩效好,还可以多认股,多分红,为什么不去呢?”邱恒说。

  事实上,“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外派到基层”,郭平说。过去在讲究辈分的日本企业,往往等上七、八年还轮不到升迁,但在华为奋斗10年,已是一个统管4千名研发工程师的中阶主管。

  这就是任正非的“少将连长”哲学。

  “华为的领导班子,都是一路从基层打拼上来的,只要有战功,30岁当少将,管几十亿美金的合同,都是很常见的事,”《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一书的作者田涛说。田涛是任正非的密友,也是华为的顾问,他分析“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这就是华为的企业精神。任正非虽然大量导入了IBM、GE、惠普等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却对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非常不以为然。

  在他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宁可选择把利润分享给员工。

  拼活化,革除元老级“障碍”——七千人辞职再回聘,两次新陈代谢

  这样的制度并非无懈可击,设计这套制度后,任正非还是时时刻刻在找出组织内的“黑洞”,很多人在华为工作10年,就已经赚到可以退休的钱,这就造成了一批阻碍公司成长的“沉淀层”,工号20000之前的,被称为是公司内的“贵族”,享有职位与年资上的特权。

  为此,华为分别在1996年与2007年,由董事长孙亚芳及任正非本人各发起了一次“集体辞职”的大运动,两次涉及的人数都将近七千人。

  以2007年为例,年资8年以上员工,只要自愿提辞呈,就可获得与年资相对应的赔偿金,最低人民币20万元起跳。(www.lzdaxue.com)辞职后如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华为也会再次聘用,虽然既有股份不变,但职位与年资均按照该年的绩效重新计算。

  这种激进的做法引起当时舆论哗然,中国官方甚至介入调查华为此举是否有违法之嫌,但出乎意料的是,华为员工竟然没有出现激烈的抗争行动,辞职再回任的比率甚至高达9成9。

  这是因为不回任者必须在离开前将股份卖回给公司,而重聘者可能被降阶降薪,但持有股数不会因此稍减,只要公司继续成长获利,他依然可靠持股享受分红好处。

  这个做法,让华为一方面保全了资深者做为股东的利益,一方面又促进新陈代谢,让一批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上来,担当与其绩效相符的职位。一般公司会遇到的成长瓶颈与人事困境,它再一次靠“让员工当老板”的原则跨过。

  结语

  任正非在一次访问日本归来,体会到日本经历过大萧条处境,他自行撰述的一篇文章《北国之春》中描述华为的处境:“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华为经过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构成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在任何一个华为值得鼓掌的关头,任正非都是采取这种当头棒喝的做法,让每个华为人头脑清醒,因为他也知道天道循环的道理,生与灭其实只在一线之间,唯有如此,华为才能在充满更多的挑战中找到下一个惊喜。

  创业故事:弯下腰更接近梦想

  文/王秀梅

  没钱,没人,没技术,一个大学毕业生如何年入千万?26岁的锐锋网创始人张晓真,却因此在2014年中国福克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名列榜首。

  张晓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想办法自己赚钱。他在淘宝上开设了自己的手机专卖店,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够学费和生活费,也让他学会了自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就业的压力令张晓真寝食难安。张晓真决定自己创业,为了寻找创业项目,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手机,市场越做越大。而此时,国内旧手机市场空缺,且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张晓真决定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手机市场。

  有了目标,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张晓真想到了风投机构。要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人给投资就好了。同学们都说张晓真疯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嘲笑反倒激发了张晓真的斗志:没有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商业计划书,并做成了只有一页的中英文双版,简单说明了自己的创业构想。

  第一个月,他向100多家风投公司投去了自己的计划书,没一点回音,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他继续投,每个月都投出去100多份,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投。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个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凯鹏华盈中国基金上海办事处的电话,邀请他前去商谈他的商业计划。原来这是一家世界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这让张晓真非常兴奋。到了上海和这家企业高管见面后,对方觉得旧手机市场前景可观,决定给他几十万元创业。

  回来以后,张晓真就创办了锐锋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办公场所,还请了一名员工做内勤,负责在网上接单,自己则到处找业务。

  随着二手手机回收量与日俱增,张晓真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可他觉得靠转卖二手手机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则消息,1吨的废弃手机却能提炼出一两百克的黄金、100公斤铜、3公斤银及其他金属。

  张晓真开始琢磨向废旧手机的拆解回收利用转型。可是,国内多数企业都只有拆解业务,没有回收提炼的技术,寻找合作方又是一件头疼的事。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一则新闻,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考察了比利时最大的贵金属精炼厂优美科。

  张晓真马上上网搜索这家企业,发现这家企业是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年销售额超过100亿欧元。(www.lzdaxue.com)而且,该企业在上海也有分公司。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张晓真决定去拜访这家企业。因为没有预约,张晓真被拦在了门外,他不甘心就此放弃,滔滔不绝地向接待员说起了他的经营理念和计划。软磨硬泡下,终于见到了优美科中国区的负责人。

  两家企业一拍即合。仅一年时间,他们二手和废旧手机的回收量达到了60万部,销售额超1000万元。提取的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金属数量相当可观。

  回收旧手机是一项环保事业,这让张晓真受到了福布斯的认可。他却谦虚地说:“坚持是成功的法宝,不要好高鹜远,弯下腰,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梦想就会离你更近。”

  • 推荐:大学生砍价师,靠帮人买车砍价赚百万
  • 主题推荐: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大学生砍价师,靠帮人买车砍价赚百万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chuangye/43604.html

    励志创业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