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11
05

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史玉柱新书最近很火。他在新书中提到,和马云在飞机上讨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两人谈的很投机。事实上,不光史玉柱和马云,“坏老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无数证据表明,“坏老板”领导团队的执行力远远胜过“好老板”。

  更有点评称,历史往往是由“坏人”创造的,比如:半个“流氓”出身的刘邦、从小调皮捣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没皮没脸的朱元璋等,因为只有“坏人”才敢起来造反和变革。创造好公司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坏老板”有更坚强的神经,更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的圈囿,突破习惯的桎梏和传统的束缚。商业竞争毕竟是一场“打硬球”的游戏,狭路相逢“坏”者胜,归根结底是“坏人”(硬汉)和“坏人”(硬汉)之间的竞争。

  以下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并分析如何做好一个“坏老板”。

  一、史玉柱:“只问功劳,不问苦劳”

  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般情况下,若是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当事人多半会给自己找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人们多半也是会用这句话来安慰当事人。

  但是,在史玉柱的脑海里,却不是这样的。史玉柱奉行的是:在公司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句话也是巨人企业文化中的第一条。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不过,史玉柱是这么做的。史玉柱说,在巨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惊人的销售提成。

  史玉柱还制定出十分特别的激励政策: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令人无地自容。史玉柱的激将法果然奏效,得到“倒数第X名”黑旗的团队,羞耻感更有助于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在新书中,史玉柱提到其做产品、做营销都会做详尽、真是的消费者访谈,但是访谈会有作假。为了保证访谈报告的真实有效,史玉柱出台了访谈作假惩罚法。开全国大会时,拎出来作假的人让他在台上连讲一百遍,假如他叫张三,就讲100遍“张三没有信誉,张三没有信誉”。下次就不敢了。

  这些做法听起来都有些“变态”,不过,史玉柱确实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国竞争力都数一数二的营销队伍。

  二、马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谁提战略谁离开!

  2011年0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他警告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谁提战略谁离开!

  他直接了当地说: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3、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马云的基本意思是:花钱来是请你做事的,不是请你提想法的。说得非常直接,听起来也很刺耳。

  这封给新员工的信,看起来无情,但确实是马云管理思想的体现。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执行力的作用。据称,马云与孙正义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马云就曾将阿里巴巴称之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

  三、“毒舌”任正非: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非这位老板有多“坏”,从下面几句话便知:

  1、“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任正非对刚进华为的新员工说。

  2、“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小改进,大奖劢:大建议,只鼓励。”

  任正菲批评部分研发人不顾市场,只顾埋头钻研时

  3、“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菲评价某财务总监的“进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菲批评一位刚进华为就给自己写“万言书的”北大学生

  5、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励志语录)

  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从任正非的这些犀利语录中可以体会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危机感、打死仗的劲头、对制度的始终如一。不过,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锻炼出了一只让业内羡慕的“狼性”队伍。

  四、张瑞敏:通过当“恶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许员工随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誉为中国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教父的海尔张瑞敏说过“伟人首先是恶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尔的管理经验往往是由一个个“恶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联成的。

  胡泳说:“每个人在开完会以后必须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谢艾琳说:“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没归位,要进行罚款多少多少。”

  张瑞敏如此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内涵是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管理法”,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

  通过当“恶人”,张瑞敏完成了对海尔人的改造。

  事实上,企业家里的坏老板还有很多,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着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业员工的T桖衫上直接印上“杀死对手”的挑战性宣言。

  1. 史玉柱经典语录
  2. 马云经典励志语录
  3. 任正非经典语录
  4. 张瑞敏经典语录

  马云的江湖
  
  文/郑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我还没到那个境界。”48岁的马云笑着说。这位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刚刚辞去阿里巴巴CEO的职位,退出他所熟悉的江湖。虽然阿里巴巴还没上市,马云的事业还没到真正巅峰,但如今的他已经决定激流而退。
  
  低调做人
  
  或许是当过老师的缘故,马云的口才极好。虽然其貌不扬,说话略带杭州口音,但只要拿着话筒走上舞台,这个小个子就如同一块磁铁,牢牢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插科打诨,自嘲调侃,马云就像一个乐队指挥,精准掌控着台下受众的气氛与反应。这种神奇的气场,我只在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上见过。
  
  当然,这种气场很大程度上来自马云所取得的成就。18年前,一个普通的英语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互联网经济大潮的气息,无所畏惧地辞职开始创业;经历嘲讽打击,数载屡败屡战,最终缔造了一个价值千亿美元的互联网电商帝国。在崇拜成功、英雄情结严重的中国人心中,马云早就已经被有意无意地神化了,网上的“马云语录”比比皆是。
  
  当一个成功创业者开口说话时,听众总是会事先带着崇拜的心态,或多或少。何况,马云又是最草根的英雄。不像一些富贵后就鄙视屌丝的成功者,马云总是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低,喜欢以自嘲来调节会场气氛。糟糕的学习成绩,高考求职屡屡碰壁,创业初期的艰难,平凡甚至奇怪的长相,这些都是马云常用的自嘲题材。
  
  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个爱自嘲自黑的普通人,马云总是把自己“降格”到与台下受众同一个层次,从而获得大多数人的心灵共鸣。“是啊,马云其貌不扬,一路走得磕磕碰碰。他和我们没什么不同,甚至比我们还屌丝,但他把握住了机遇,努力奋斗了,现在终于成功了。”再没有比马云更能打动草根的励志故事了。
  
  马云很谦逊,除了爱翻自己的屌丝往事,他也很懂得低调做人。即便阿里巴巴已经是中国互联网数一数二的巨无霸,马云也总是把功劳归到国家、时代和团队上,深藏功与名。“即便把我的财富99.999%都拿走,我也觉得满足。”“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准备把支付宝送给国家。”虽然这些话听起来令人惊愕,但马云却总能用最真诚的语气娓娓道来。如果回到古代,马云或许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
  
  武侠情结
  
  了解马云的人都知道,瘦弱的他有着浓厚的武侠情结。
  
  马云的武侠情结深刻影响了他创办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有着独特的“花名”制度。大部分员工会从武侠小说中找一个名字,作为自己在公司的代称。马云给自己取名“风清扬”,《笑傲江湖》中一位看淡江湖的世外高手。他的会议室叫“光明顶”,办公室又称“桃花岛”。在马云的影响下,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也是用“独孤九剑”、“六脉神剑”这样的招数来命名。
  
  不仅痴迷武侠,马云还真的练武术。他的办公室有各种刀剑,马云会边比划刀剑边思考公司战略。太极拳是他的最大爱好,为了学好太极拳,马云专门去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学艺。近年来他已经多次在台上公开表演,一手陈氏太极拳打得有模有样,看起来已有数年功力。阿里巴巴因为马云推崇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甚至会在内部开会时边打太极边讨论,阿里巴巴内部已有数千员工学习太极拳,“让员工也学会慢下来,静下来”。
  
  武术的真义不在拳脚,而在背后蕴藏的哲理。常人打太极,强身健骨;马云打太极,却一直在琢磨太极的虚实之道,并运用到阿里巴巴的战略规划中。“在太极里,我最欣赏的三个字是定、随、舍。定,是一种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布局;随,是在发展中要因势利导;舍,则是更高的境界,要学会放弃。”他这么总结自己的太极之道。阿里巴巴的结构调整让很多人看不懂,从一剑到七剑,七剑又变成25个事业群,或许这也是马云在习武中悟出的灵感。
  
  “我从太极里面懂得了竞争、身体的变化、灵气、虚实,这才是乐趣。”马云这样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也不忘运用自己从功夫中悟出的道理。绝代高手过招,在于方寸之间,对方方寸一乱,则胜局可定。去年在谈到与京东的价格战时,马云曾说:“跟对手竞争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让对手心情变糟糕……对手方寸一乱,你才有可能赢。”与心急火燎意图一击杀敌的对手不同,凭借着阿里巴巴的强大实力以及从太极中悟出的哲理,马云在市场竞争上显得格外地从容淡定。
  
  退而不休
  
  所谓退休,对马云而言却是退而不休。马云只是辞去了阿里巴巴CEO的职位,从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脱身;他还是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主席,还要担任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中国区主席。除了做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马云还想做创业做投资。虽然自封“风清扬”,但马云却做不到身处世外。对他来说,退休只是新工作的开始。
  
  企业家退休后,大多都会选择做慈善,但马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慈善是个人行为,公益是公众行为;慈善是个人为主,公益是公众为主。”在他看来,捐钱是最容易的,但最难的则是用行动去影响他人,促使社会重新建立起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公益的职责就是唤醒这种精神,然后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我一个人救不了几亩地,我也没办法让农民停止滥用化肥,但大家都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就会一点点地改变。”
  
  促使他开始关注环保的是一次返乡之旅。六年前,马云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儿时嬉水的湖泊已经干涸,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庄稼自己都不吃。他感触颇深,“事情真的有些不对了”。2010年,马云加入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成为首位中国董事。过去的这个冬季,半个中国都笼罩在一层“毒气”中,马云在亚布力等多个论坛上以此为演讲主题,呼吁社会更加重视环保。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有放心的食物、空气和水。我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今天的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享受更好的空气和环境,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就算你多么辛苦工作,最后发现买的却是药,发现家庭被破坏了,找不到努力工作的价值,所以我走了一圈又回来了。虽然很多年轻人不一定会相信,但这就是生活。”马云此前承诺,退休后捐出500万美元用于大自然保护协会旗下的中国环保基金。
  
  他曾举过电影《云图》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我们跟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息息相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每一次恶行、每一桩善举,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
  
  谈到公益时,马云否认自己是出于责任感,这只是出于热爱。他似乎刻意保持着低调和谦逊。“我希望以后社会可以忘记我,不该误导年轻人,对我也不公平。我没那么高大,也不能窃据功劳;是时代、互联网和团队造就了我的成功。我觉得盖茨和巴菲特也是这样,他们最希望的是回到平凡的自己。”
  
  回到最初的话题,马云为什么要退休?当我带着这个问题询问马云的一位好友时,这位隐居者微笑着说了两个字——“回家”。

  1. 马云:商界拿破仑
  2. 马云:拥抱变化,学会放弃
  3. 马云: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

  最懂散财的人

  在我见过的人中,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两位。

  比尔·盖茨占据世界首富之位的时间之久,以至于我已经失去了看每年新公布的首富榜和资产量的兴趣。他在自家花销上从不故意低调——耗巨资建豪宅,里面装备着他自己喜欢的高科技产品,常常大宴宾客。但人们关注更多的还是他的基金会。2008年6月,盖茨从微软正式退休,淡出日常管理工作,将绝大多数时间留给自己与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捐给该基金会。

  盖茨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是依靠和平、合法、道德的手段,使自己成为世界首富;二是把赚来的钱捐出去,还吸引了巴菲特的加入,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盖茨建基金会受到很多人的影响,父亲老盖茨、太太、巴菲特等。基金会成立之初还没有明确的方向,后来一篇文章引起了盖茨夫妇和老盖茨的注意。文章上说,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正死于一些在发达国家威胁并不大的疾病,如腹泻、麻疹、疟疾等。于是基金会逐渐确立了主要目标:全球健康、全球发展和改善美国西北部盖茨家乡的现状。基金会运作很高效,并不是把钱捐出去就完事,只有符合初期预定的目标并通过检查,才能获得下一笔资金;有时要求政府或其他组织拿出同样金额的配套资金。

  盖茨已将企业做到极致,再继续下去也只是“独孤求败”,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了。但他现在从基金会里找到很大的快乐,他在2009年度报告中说:“把既聪明又富创造力的人聚集成团队,并在他们遭遇挑战时给予资源和指导,实在是很有成就感!”

  提到盖茨,就必须提到巴菲特。巴菲特对盖茨的影响很深,在多年的交往和仔细观察中,确认盖茨在能力、品格和热情方面都符合要求后,他决定以卖出伯克希尔股票的形式,把绝大部分资产逐步捐给盖茨基金会。但出于职业投资人的习惯,巴菲特也设立了三个附带条件:

  首先,盖茨夫妇两位中至少有一位必须在世并参与盖茨基金会的决策和管理;第二,基金会(或其代理机构)必须符合法定条件,以使巴菲特的捐赠用于慈善并免于捐赠税或其他税项;第三,每年巴菲特的捐赠必须捐赠出去,并需要基金会保证每年支出额不少于其净资产的5%,但头两年不适用。

  盖茨和巴菲特通过这种方式,达成一种伟大的“利用”关系:盖茨通过自己的行动,成功影响别人,通过巴菲特的捐赠使自己的基金事业迅速扩大,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了第二个出资人;而巴菲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通过盖茨这个比自己小25岁的人,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和原则把钱花出去,找到值得自己信任的“花钱师”。

  所以两人都很会花钱。

  盖茨很懂得通过花钱让自己快乐,首先因为无论是兴建豪宅还是成立基金会,钱都是在自己开心的目的下花掉的。其次,盖茨的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花的。第三,盖茨夫妇鼓励别人也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花钱。第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花钱方向功德无量,超越国家、宗教、种族、肤色,取之于全人类,用之于全人类。

  而巴菲特,他首先找到了最有能力的“花钱师”,因为盖茨最好的历史业绩就是创建和管理微软,有这样管理经验的人,应该有能力管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其次,虽然他和盖茨夫妇是朋友,但还是用制度来约束人情,确保自己的资产真正被用于捐赠。第三,他的钱花得很有效率,他要求捐赠避税,因为如果缴纳巨额税收,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会被相对低效的政府机构花出去,这是他不愿看到的。第四,以伯克希尔股票的形式进行捐赠,对自己的公司形象和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把花钱变成财富增值的途径。

  卡内基曾说:“在巨富中死去是种耻辱。”如果说美国有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方面,那就是公益。美国富人向社会回馈财富的机制,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但这样的成熟不是上天赐予,而是靠卡内基、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人的代代努力来推动的。从观念层面,众多富豪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从国家层面,规定捐赠可以免税,以资鼓励;从操作层面,有众多机构和普通人的参与,慈善机构效率很高,甚至旧衣服都可以用于捐赠。

  中国也有很多人充满爱心,但我们在回馈社会和兴办慈善方面还缺乏成熟的体系。一万个人声援,不如一个人行动。有的组织已经开始从小项目做起,这是值得钦佩的开端。

  1. 盖茨: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
  2. 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3. 巴菲特: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129.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