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黄鸣:坚守是我们的性格
11
12

黄鸣:坚守是我们的性格

  黄鸣:坚守是我们的性格
  
  斯德哥尔摩,灯火通明的瑞典议会大厅,“正确生活方式奖”的颁奖现场座无虚席。在众人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中国企业家缓缓走上主席台,接受大家诚挚的祝贺和敬意。他获奖感言的题目是“WhoamI?(我是谁?)”作为该奖项创立30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是谁?
  
  “他研发出顶尖的太阳能技术,并大规模推广使用。他在中国山东德州建立的太阳谷,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可再生能源的样板。”他是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也是舆论眼中的太阳能痴人或布道者。在斯德哥尔摩期间,他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专访。
  
  太阳能痴人的解脱和突破
  
  “虽然也获得过很多奖项,心理上的疲倦在所难免,但当得知获得这个奖项时,不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而且心中还多了另一种感觉。”作为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作为一位十多年来不曾停歇脚步在国际上为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奔走、呐喊的太阳能“痴人”,黄鸣在面对记者时,眼中似乎藏了许多故事想要表述。他将这另一种感觉概括为两个词“解脱”和“突破”。
  
  “正确生活方式奖”于1980年设立,旨在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做出杰出贡献”、但未获诺贝尔奖肯定的人,所以在国际又被称为“诺贝尔替代奖”,以奖励和支持那些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最急迫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迄今为止,这一奖项已覆盖全球61个国家的145位得主。黄鸣因为其在太阳能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30年来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该奖创始人雅各布·尤克斯卡尔在颁奖词中说,“黄鸣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太阳能企业家,证明了企业界可以为全球能源和气候问题做出贡献。他研发出顶尖的太阳能技术,并大规模推广使用。他在中国山东德州建立的太阳谷,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可再生能源的样板”。
  
  正是国际上对他太阳能梦想的认可和褒奖,使他在这条艰辛旅程上行走的过程中,感到了“解脱”和“突破”。
  
  “自1995年创办中国皇明太阳能公司以来,一直把"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实现全球能源替代"作为公司的愿景。”黄鸣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十多年来,通过自主创新,皇明公司创造出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使两亿多中国人用上太阳能,其中40%在农村,共计推广太阳能集热器达到2000万平方米,节煤4000多万吨,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近4000多万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近33600多万吨。
  
  “中国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做"夸父追日",故事的主角夸父为了使自己的族人能够活下去,想要追上太阳,好让阳光不再焦灼,但最终因焦渴而逝。我不敢自比夸父,也不相信靠我一己之力能够力挽狂澜,所以我才召集了与我有共同梦想的伙伴们在中国的德州,一个三线城市为全球树立样板,以此推广我们的理念与模式,希望能够改变人的观念,希望"微排"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如果全世界都微排了,那能源危机还算什么?”黄鸣语气坚定,一如他本人对太阳能事业的执著。
  
  倡导未来生活方式“皇明模式”
  
  为可再生能源呐喊的黄鸣,“出身”却是地地道道的传统能源行业。1982年,他毕业于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并到原地矿部德州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工作。
  
  黄鸣说,“在33年前,我在石油大学的老师陈如恒教授告诉我们"中国石油只够开采50年",当时我算着干50年后刚好退休。可后来我有了宝贝女儿才发觉,几十年后等到石油采完了我也该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我的女儿那一代人面对的将是冰冷的家和污染的世界,她会不会在某一天指着我的墓碑说"都怪你们采光了石油"?我害怕我们的后代会这样责怪我们,于是在1995年毅然转身投入太阳能产业,成立了皇明太阳能公司。”
  
  “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和对珍贵能源的认知推动着黄鸣一步一步实践他最初的梦想,他提出了“皇明模式”。(励志歌曲 www.lzdaxue.com)黄鸣告诉记者,“所谓皇明模式,就是在一个城市或社区建设中,全部引入节能环保设备,把中水处理、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沼气、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门窗等所有东西融合在一起,再用智能技术加以自动化管理,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应该是我们未来生活的方式。”
  
  作为践行“皇明模式”的范例,黄鸣于2010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建成了中国太阳谷一个在办公、居住、交通、生产等领域均实现“微排化”的太阳能产业集群,树立起未来“微排城市”的模板。在这个“微排城市”里,写字楼群、住宅社区、度假酒店、厂房、学校、交通等所需的能源,几乎均由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参与提供,应用100多种节能和清洁能源科技,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整体节能80%以上。
  
  黄鸣告诉记者,为了创造这一样板效应,他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积蓄,而这个融合了办公、会议、旅游、休闲、开发等多功能的示范区正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关注,大规模复制推广太阳谷的设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今年,黄鸣又将立体城市理念与节能环保技术结合,提出了“未来方舟”计划。“例如,一个未来方舟容纳10万人,下层用于商业、办公、学校、医院,上层建成住宅,原来是来来回回上下班,现在是上上下下上下班,方舟内依靠公共交通,两个方舟之间由太阳能交通工具连接,这中间节省了多少能源?”他畅想到。
  
  做商业模式上成功的样板
  
  眼下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光伏发电方面,“淘硅热”的后遗症是现在的产能大大超出需求,与此同时,欧洲削减太阳能补贴、美国发起“双反”调查,使一度如火如荼的太阳能光伏行业迅速进入寒冬。而光热发电的市场面临的是另一重挑战:正逐步从城市退向农村,其边缘化形势十分严峻。
  
  不过,黄鸣对太阳能发电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经过大规模竞争,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大幅降低,在一些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已接近常规能源电力价格。如果太阳能电价进一步降低,实现对常规能源电价的“反转”,太阳能产业将迎来一次大发展。“早则3年,晚则7年,光伏发电的第二次大跳跃就会实现。”
  
  不过,实践梦想的路上还是荆棘密布。“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有时候很悲哀,之前我们和一些开发商谈合作,他们和我们说,在宣传的时候不能过分提太阳能,不能过分提节能环保,因为,太阳能比一般的能源贵,很多人会觉得不合算。”黄鸣的话中有些许无奈。不过,他也一直坚信,并非只有当新能源的价格低于传统能源价格后才能发展,环保生态的产品能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潮流,不仅仅在价格,更在于其内在的价值取向的体现。
  
  黄鸣一直坚信,他所倡导的“皇明模式”一定要做出一个样板,而且这个样板一定要在经济上和商业模式上取得胜利。黄鸣说,仅靠政府补贴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困难很多,但我们会坚守,这是我们的性格。”他的目光一如既往地坚定。

  谭晶:我从不懂什么是一夜成名

“我要感谢大学时自费生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段挫折,我才会不断试图证明自己,才没有被淹没在民歌的声音里。”——谭晶

出征伦敦演唱会前,歌手谭晶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除了各界官员代表外,功勋教练员李永波、李琰以及奥运冠军林丹、张宁、罗雪娟、程菲、张国政等人悉数到场,一起登台为谭晶送上了祝福。

没有出现在活动现场的成龙,亲自录制了一段视频。镜头前,成龙微笑满面:“以前我自己在国外宣传中国文化,老是感觉力量单薄。现在好了,有谭晶姐姐来了,证明我们的文化能被更多人接受。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形象,需要一批像谭晶这样的优秀艺术家去传扬。”

将在伦敦与谭晶携手合作的是瑞典国宝级钢琴演奏家罗伯特·威尔斯。“中国的莎拉·布莱曼”,这是罗伯特眼中的谭晶。在主持人杨澜的提议下,他与谭晶现场再次合作了北京奥运歌曲《天空》。

这是一场不算盛大但足具规格的发布会。在观众席左侧的角落,坐着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是谭晶的父母。谭晶现场演唱时,妈妈的身子始终前倾,专注地盯着台上的女儿。3周后,谭晶将成为第一位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个人演唱会的中国歌手。母亲最清楚,从家乡山西侯马那个小县城到这里,谭晶到底走了多久。

一定要去北京
  
“我妈老说我小时候长得特别漂亮。我百日的时候,妈妈把我抱出来,院里的人都上来看,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怎么这么漂亮?雪白的皮肤,红红的小嘴。一看就觉得这小孩与众不同,不像是那个小城市的人。”

谭晶的家乡侯马是晋南的一座县级市,侯马文工团是这里最大的文艺团体。母亲周丽萍,14岁那年,一个人从农村老家骑车走几十里山路,来到市里报考文工团。因为“地主”的家庭成分,考官不许她报考。坐在考场门口哭了一场后,周丽萍守在门口,拦住主考老师:“您听我唱唱再决定,行吗?”一曲唱罢,识才的主考当即决定收下她。

“我妈说我就是人来疯,天生属于舞台。她每次登台,都需要克服一下怯场,但是我就从来不害怕。”谭晶的舞台经验从胎教就已经开始。周丽萍怀孕期间,一直没有间断登台。四五岁时,大人在台上演出,她就在后台的道具箱上睡觉。翻开当年的照片,很多都是她睁着惺忪睡眼,被大人抱着在台上跟观众谢幕的情景。

市文工团解散后,父亲谭新明去建筑公司当起了电工,母亲周丽萍就在公汽公司做起了售票员。谭晶7岁那年,周丽萍通过临汾艺校一位老师的推荐,只身来京,在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两年的自费进修。“那次妈妈进修的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带回了很多书,有钢琴、乐理、声乐,她说自己没赶上好时候,以后决定好好教我。”

侯马市当时只有两架钢琴,一架在群众文化馆,一架就在谭晶家。1900元的一架钢琴,对于普通之家来说难以奢望,妈妈进修时的1万元学费更是天文数字。“我们家在当地不算特别富有,但是比较殷实。”父亲谭新明改行做起了建筑,承包了一个工程队,扛起了母女二人的音乐梦。

谭晶成名后,周丽萍经常跟女儿念叨:“我这辈子有很多遗憾。但是看到你,我就不遗憾了。你就是我的影子。”妈妈一直认为,自己的实力比女儿要强。来京多年,她经常跟女儿说一句话:昨晚我又梦见自己登台唱歌了。

谭晶第一次在校外正式登台,是9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参加市里的晚会。那次母女合作了《妈妈教我一支歌》和《洪湖水,浪打浪》。14岁时,谭晶长到1米64。当时周丽萍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歌手,很多合唱团都邀她做领唱。分身乏术时,谭晶就会替妈妈上阵。

从那时起,周丽萍就一直教育女儿:你一定要去北京,一定要考中国音乐学院。“印象中我妈反复在讲这句话,这可能也是她自己的一个心愿。”

最不起眼的自费生

高中时的谭晶跟所有同龄人一样,进入了青春叛逆期。“那段时间,大人越让干什么就越不想干。”她还有一个至今没有克服的毛病: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初三那年,因为考过一次音乐学院附中,谭晶很清楚:她跟同学们不一样,将来考试,不需要考数理化。

后来这些课上,就很少见到谭晶了。学会逃课后,她也会在其他课上看小说,学校附近书摊上的各种小说,琼瑶、金庸、古龙,基本全部被她租来看完了。“我妈一看,这样肯定不行,于是就带着我出去考试了。”那一年,谭晶才高二。

第一站是临汾艺校。谭晶一唱完,老师们震惊了:唱这么好,考艺校干嘛?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母女坐上了去省会太原的火车,报考山西大学音乐系。一路过关斩将的谭晶最终闯进三试,拿了专业考试第二名。因为不是应届毕业,学校只可能破格录取。

回家后,周丽萍请来家教,全心辅导女儿的文化课。高考分数出来那天,她对女儿发火了。谭晶一气之下冲出家门,爬上对面楼的楼顶,上了天梯。“我也不是想做什么过激的事,就是想释放下自己。这么长时间我也在努力,考不好,能怪我吗?我不想考好吗?”

谭晶还是被山西大学音乐系破格录取了,当时她16岁。入学后,因为比同学年纪要小得多,“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人好像一下就懂事了,所以学习特别勤奋。”大一暑假回家,妈妈听见她唱歌,特别惊喜:你的声音怎么突然就出来了?女儿的突飞猛进让周丽萍特别兴奋。她跟丈夫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带女儿去考中国音乐学院!

得知来意后,山西大学音乐系的系主任气得没让周丽萍进门。招生的时候,学院领导也是顶着上级巨大的压力,破格录取了谭晶。周丽萍在系主任家门前站了整整一天,学院最终无奈放人。

谭晶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如果落榜,也不可能再回山西大学。那个夏天,她又全力以赴参加了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终于如愿以偿寄到家中,但她是“自费生”,户口也不会进京。

报名那天,其他同学学费不过900元,她的学费却是5900。看着妈妈数了半天都没有数完,谭晶跑回和妈妈在学校租的地下室,大哭了一场。“那件事对我的自尊心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我跟自己说:我一定会比你们任何人更努力,我会证明我绝不比你们任何人差!”

系主任金铁霖老师后来曾经这样评价谭晶:学校里最不起眼的那个孩子,就是她。大学期间,她从来没有在演出之外化过妆。“我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出类拔萃的。自费生这个身份,甚至让我有些自卑。我知道你们没有给我公平,我一定会证明自己!”

挫折让我不被民歌淹没

后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谭晶参加了各种比赛。她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民族唱法,但是参加的比赛,全是通俗类。大三那年,她又偷偷报名参加了七星杯中外歌手大奖赛。凭借一首当时流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谭晶最终获得第一名和7000美金的奖金。在北京长虹桥附近的一个银行里,她把奖金兑换成了五万多人民币。“家里这几年为我付出的那些学费,我一次就全部挣回来了。”

毕业那年,大家都忙着找工作。为了把户口迁到北京,谭晶当时报考的所有单位都是部队院团。当时总政文工团因为毛阿敏的离开,领导希望再招一位唱通俗的歌手。谭晶因为大学期间一系列通俗歌曲比赛的获奖成绩,最终顺利进入总政,穿上了军装。

第一次演出时,她在后台看见了一张又一张熟悉的面孔:彭丽媛、阎维文、蔡国庆……那都是她小时候无数次在电视里听过的声音。“现在我居然和这些老师成为了同事!”

2000年8月,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里,青歌赛进入通俗组决赛之夜。抽到最后一位的谭晶压轴出场,当时已是晚上11点。选手和评委都很疲倦,谭晶以一曲《大地》结束了首次青歌赛之行。这是一首让谭晶打通民族、通俗、美声跨界唱法的特点得以尽情发挥的代表作。斩获金奖的喜讯传来,侯马的亲人们已经开始放鞭炮庆祝了。

“其实大家不再满足一个人只有一种唱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要,李谷一老师的时代跟彭丽媛老师不一样,宋姐(宋祖英)的时代,跟我们又不一样。”她也成为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位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歌手。

那天演出,她一直都在台下的观众席里找寻妈妈的身影。这些年来,只要有大型演出,妈妈都会在台下的一个角落里全程陪伴女儿。当演唱到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时,谭晶一眼就找到了台下的妈妈,那位最忠实的观众泪流满面,却满是微笑……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一夜成名,我的每一步,都是妈妈的陪伴、自己的努力和学习的结果。入学时我十几名,毕业时第三名。我的钢琴,永远是班里的第一名。”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谭晶觉得自己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踏实,“我要感谢大学时自费生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段挫折,我才会不断试图证明自己,才没有被淹没在民歌的声音里。”

  小泽征尔:坚持并战胜自己

  今天,在《环球》上看到这篇介绍小泽征尔的文章,为这位着名的指挥家的对艺术的那种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便和女儿一起品读。也许人们都以为小泽征尔这一生的音乐成就来自于幸运和天赋,可是他说:“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

  每年8月到9月,日本山岳之都长野县松本市便充满艺术气息,因为亚洲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盛事斋藤纪念音乐节在此举办。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会云集这里,将歌剧、交响乐献给小泽征尔已逝的恩师、日本着名音乐家斋藤秀雄,献给热爱音乐的人们。

  这个节日,正是小泽征尔为纪念恩师的成就而发起的。而今年的斋藤松本音乐节更值得纪念,因为它的发起者、78岁的小泽征尔在隐退一年多后,又回到了它的怀抱。

  三次生病和三轮复出

  从2006年起,已经古稀之年的世界级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就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2006年因患上了肺炎和带状疱疹,他所在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不得不宣布取消他2006年的所有演出。

  但仅过了一年,他就复出,并在东京与他创立的野守歌剧团演出。

  2010年,小泽征尔又被诊断出患有食道癌。在6个月的专心休养后,他重新站上了指挥台,但因为身体不支,于2012年3月起暂停公演活动。

  小泽征尔表示,他要以“一个更健康的姿态回来”.这一次,他休息了一年半。

  8月23日,斋藤松本纪念音乐节上,小泽征尔重出江湖,在现场1500名观众和天皇夫妇的注目下,他指挥了长达50分钟左右的歌剧《小孩与魔法》,指挥还是那样充满舞蹈般的激情和韵律感,高潮时挥棒的动作依然遒劲有力。

  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小泽征尔彻底的康复和全面的回归,尚不得而知。

  早在2005年,小泽征尔接受杨澜的采访时就表示“不敢想象80岁”.如今,刚刚过完78岁生日的他愈发年近耄耋,加之疾病的威胁,他在指挥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他的粉丝们珍惜。

  这次复出也更加让期待与他合作的业界同行激动。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在9月1日小泽征尔生日当天,在微博上发文称:“非常期待与小泽征尔大师再次的相聚!也希望大师一定保重身体,全球的乐迷都在盼望着欣赏他魔幻棒下的美妙音乐!Seiji样(小泽君),生日快乐!”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老头,生命中的坎坷总是会让他越挫越勇。所以,他的复出,我们还是值得期待他能超越他曾经不敢想象的80岁。

  一夜成名和三位老师

  关于小泽征尔,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且大多数都很励志。

  最着名的,莫过于他在1959年的贝桑松世界指挥大赛上一举成名。

  在那个举世瞩目的赛事上,音乐专家云集。他拿到了乐谱,被通知最后一个上场。指挥棒跳跃起来,美妙的音乐流淌出来,正当他沉醉于其中的时候,突然他发现乐谱中有一个地方出现了失误,他停下来,指挥乐队重新演奏了一遍,还是不对。可是,评委团和主办方都坚持乐谱没有问题,这让他非常尴尬。

  面对这些世界顶级的音乐家笃定的表情,他难免怀疑自己。但当他再此阅读乐谱时,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并向评审团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这时,评审团集体起立,向他致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审团故意设下的小圈套,在这场比赛中,只有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他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也因此在欧洲一夜成名。

  从此,小泽征尔在参加比赛和获得名师指点的道路上几乎一帆风顺。

  在贝桑松比赛中拿过大奖以后,小泽征尔又在1960年的美国伯克郡音乐节指挥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并荣获了意义深远的库谢维茨基大奖。这次获奖,使得他有机会成为当时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着名指挥大师查尔斯·明希的学生。

  随明希在美国学习了半年以后,小泽征尔又在一次由卡拉扬主持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www.lzdaxue.com)这次比赛,实际上是卡拉扬收学生的选拔赛,比赛的前三名可以成为卡拉扬的学生。于是,小泽有幸留在西柏林,在这个伟大的指挥前辈手下进行深造。

  1961年,小泽征尔又被另一位着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看中,他不但将小泽征尔收为弟子,同时还聘请他担任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

  至此,小泽征尔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真传弟子,其幸运程度在当时的青年指挥家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与其说是他幸运,不如说是他的才华和勤奋给他带来的机遇。

  七访中国和两次下跪

  外国的指挥家,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小泽征尔。据说有一回小泽征尔在北京簋街的一家小面馆吃饭,还遭遇了粉丝要求合影签名。

  的确,热爱古典音乐的中国人大多知道这个在中国出生的日籍美国人。小泽征尔和中国的缘分,是从他出生那一刻就结下了。

  1935年,小泽征尔出生在中国沈阳,他的父亲曾经在长春当牙医,“九一八”事变后迁到沈阳,小泽征尔出生后的第二年又搬到北京。

  在北京度过了六载童年的光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小泽征尔全家迁回日本。

  这一去,直到1976年,他才找到机会回到北京。那本是一次私人寻根之旅,小泽征尔带回了父亲的遗像,完成了父亲想回中国看一看的夙愿。接待方还带着小泽去参观了北京和上海的音乐学校。这一看,他却看到了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渴望。

  “那时候……中央乐团只能演奏中国作曲家文革时期的作品。但王炳南先生在一次晚餐时告诉我,他珍藏有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全集。那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我的指挥曲目、西洋的曲目带到中国,当然还要学习中国的音乐。”

  几个月后,小泽征尔再访中国,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乐章。而音乐学院学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小泽征尔从椅子上滑下,跪了下去,校方以为出了意外,过去看时,才发现他已经泪流满面。他说:“这首曲子是应该跪着听完的。”

  这之后,小泽决心把中国的优秀曲目和乐团带到美国去演出。“那时我把全体乐团成员用同一趟航班带到了波士顿。我在波士顿给他们租了房子,举行了演奏会,在几千人的会场里演出,收到了空前的效果。”此后,小泽征尔和中国音乐界可谓情根深种。他前后访华达七次之多,在中国指挥,也把中国的音乐带给世界。

  1994年,小泽征尔应邀回到出生地沈阳,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小泽征尔想要的是一次完美的演出,排练多遍尚未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于是他将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后说:从明天起,我们进行个人演奏过关训练。

  在以后的时间里,乐团每天训练6个钟头,他一次次地纠正乐手的问题,那头标志性的乱发被汗水湿透了,一脸的疲惫,可他坚持指挥。到第三天下午,小泽实在太疲劳了。他先是蹲在地板上指挥,后来,干脆就跪在地板上指挥,脸上的汗水挥洒在乐谱和地板上……

  也许人们都以为小泽征尔这一生的音乐成就来自于幸运和天赋,可是他说:“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这个习惯,他从青年时代就养成了。这就是他的自信和成就的来源,也是他战胜自己的法宝。

  有了这个法宝,相信他能战胜疾病,延长自己的音乐生命。

  1. 关于坚持真理的名言
  2.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
  3. 坚持到底的名言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黄鸣:坚守是我们的性格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252.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