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11
12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一起抬过预制板,同吃过一份盒饭,同喝过一瓶矿泉水,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却成了拥有300亿元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他们的命运、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打工汉的回忆和反思,从中寻找答案吧!
  
  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
  
  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各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深深吸了两口气,兴奋地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了交谈。李勇得知,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李勇吃惊地说:“你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来深圳啊?这不是瞎折腾吗?”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说:“深圳发展那么快,我们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好的天地!”他俩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
  
  李勇和潘石屹来到深圳市布吉镇。白天,他们四处找工作,晚上,就挤在3元一晚的招待所里。然而,他们走遍了布吉镇,也没找到工作。一个多星期后,两人把口袋翻了个遍,只剩下5元钱了。李勇沮丧地说:“这可怎么办哪?明天就得饿肚子了!”潘石屹看着桌上的5元钱,乐观地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去卖苦力,暂时解决生存问题吧!”
  
  第二天,他们在布吉镇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李勇算了算,满足地说:“潘哥,我们在这里长干吧,每月能赚300多元呢!”潘石屹却说:“先在这干吧,解决了肚皮问题,以后再想其他法子。”
  
  潘石屹以前没干过粗活,第一天便磨得肩头出血……令李勇想不到的是,潘石屹很快适应了这种苦生活。而且有一天干完活儿,当李勇准备休息时,潘石屹却向包工头支了30元钱,拉着李勇来到街头的一家书店,他一下买了3本经济方面的书,李勇却买了一本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回工地后,李勇见潘石屹把经济书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好奇地问:“潘哥,这书有什么意思?你为什么看得这么带劲?”潘石屹笑了笑,说:“我看书,是学习;你看书,是消磨时间哪!”
  
  两人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每人领到了350元的工资。潘石屹对李勇说:“老弟,现在我们有些钱了,马上出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吧!”李勇觉得这年头能挣300多元钱,已经很不错了,不舍地说:“我们还是留在这里把工程干完吧,一年就可以存上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却说:“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经过潘石屹一再劝导,李勇才跟着他一道向工头辞了工。
  
  1987年11月,他们终于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再按业绩提成。然而,由于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方言,尽管他们很拼命,业绩却并不佳。有一次,他俩来到一家公司推销时,说了几遍人家也没听明白。对方恼了,说:“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李勇涨红着脸,背着电话机就准备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后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对方接过字条看了看,点头说:“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看看产品吧!”后来,对方居然一下买了5部电话机。
  
  第一个月,他俩一共只推销了20部电话机,一分钱的提成都没有。李勇埋怨道:“以前每月能挣300多元,钱来得多安稳,可现在,唉……”潘石屹却不以为然,说:“你眼界放开些,在工地上靠卖苦力,每天挣10多元钱,就满足了吗?只要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每天何止10元,挣1万元也不足为奇!”李勇尽管觉得潘石屹的说法有点异想天开,但还是受到了感染,最终留了下来。
  
  他俩随后果真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了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还是不安心、不满足。有一天,潘石屹兴奋地对他说:“老弟,报纸上说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我们一起闯海南吧!”李勇大吃一惊,皱着眉头说:“潘哥,留在这里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在潘石屹的劝说下,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闯到了海口。
  
  恨死“潘哥”,他除了折腾还是爱折腾
  
  然而,他俩到海口住了半个月,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李勇埋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欢瞎折腾。在深圳,你都是经理了,可你不知足,偏偏来海南。现在工作都找不到了……”潘石屹只得安慰他:“老弟,机会不需多,一个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窘况,慢慢等吧!”
  
  两个月过去了,他俩仍没找到好机会。眼看带的钱又要花光了,李勇心急如焚,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买报纸看,他又开始埋怨:“我们饭都没钱买了,你还看报?看报能赚到钱吗?”潘石屹却说:“我们不怕吃苦,有什么可怕的?万一没钱吃饭,就去卖苦力呗!”
  
  8月26日中午,李勇和潘石屹两人仍没找到门路,手中仅剩下6元钱了。潘石屹拿着5元钱,去买了一份盒饭,两人分吃了盒饭后,冒着太阳继续走在大街上找工,渴得嗓子都冒烟了。潘石屹拿着最后的1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说:“兄弟,喝两口吧,太渴了!”就这样,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议说:“这里到处办砖厂,去砖厂打工吧!”
  
  当天下午,他们来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工。砖厂的老板姓王,对他俩说:“你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李勇见人家连卖苦力的机会也不给,急得快哭了。(创业 www.lzdaxue.com)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对王老板说:“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
  
  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脱砖坯和垒砖墙全靠人力,一天下来,不但满身满脸是泥,而且全身酸痛。李勇很后悔,说:“潘哥,在深圳时安稳轻松,挣的钱也多。现在倒好,这活既脏又累,而且挣不了几个钱……”潘石屹还是乐观地说:“老弟,闯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我以前根本没做过什么苦力活,都没埋怨,你还埋怨什么呀?休息吧!”虽然潘石屹一直硬扛着,但他毕竟身体单薄。李勇看到他实在吃不消,便劝他少干点,自己等一会儿帮他干。没想到潘石屹说:“我们这样干下去,的确不是办法。明天我去和老板谈谈。”李勇不解地问:“我们刚来这里,能谈什么?”潘石屹笑了,说:“现在不告诉你,你明天跟着我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就叫上李勇一起找到了王老板,他一条一条地给老板提建议:把水引到砖厂,提高工作效率;雨季搭建雨篷烧砖……最后,他说:“老板,我不会一辈子都在这里卖苦力,如果你信任我,就让我帮你来管理这个砖厂,第一个月暂时付200元钱的工资,保证比现在的效益好得多!一个月后,我让你心甘情愿地付我500元一个月!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我没说!”王老板听了,说:“我想想,明天再给你们答复吧!”
  
  告别王老板后,李勇说:“潘哥,你可真大胆,和老板刚见了一面,就向他提建议,要当厂长……”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理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第二天,王老板叫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去吃饭,说有事情商量。饭桌上,王老板表示潘石屹说得有道理,答应让他做砖厂的厂长。就这样,潘石屹刚到砖厂20多天,摇身一变成了厂长。李勇佩服地说:“潘哥,你真有胆识,一来就想当厂长,还当成了。”
  
  潘石屹做了砖厂的厂长后,立即在管理上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从山上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的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每天的生产量也提高了不少。潘石屹把砖厂管理得有声有色,老板第二个月便把他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3个月后再次提高到800元。
  
  多年后,他怎么就成了亿万富翁
  
  一年后,潘石屹的月工资已涨到了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李勇终于松了口气:只要不再折腾,每月能挣几百元,多好啊!
  
  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了房地产上,准备转让砖厂。潘石屹得知后,对李勇说:“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李勇一听,连忙摇头,害怕地说:“潘哥,我们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你又要折腾啊!到时如果倒欠一身债,如何是好?”潘石屹劝道:“你怎么老是缩手缩脚?我们来海南不是寻找机会的吗?承包砖厂就是不错的机会!你不干,我也要干!”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说:“我不投入钱,只帮你做事。到时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潘石屹点头答应了。两人马上找到老板,通过一番谈判,以每月8000元承包了砖厂。承包后,潘石屹把砖厂经营得更加红火,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了1万多元,给了李勇1000元工资。很快,砖厂得到了发展,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这在当时可是老板级的待遇啊!李勇乐得像做梦一样。
  
  有了钱后,李勇虽然工作仍认真负责,但他的生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抽烟和喝酒,工余去街上的录像厅看录像。有一次,当他准备上街看录像时,潘石屹叫住他,说:“老弟,看什么录像?我们骑自行车绕着海口看风景吧!”那天,潘石屹骑着自行车,饶有兴趣地在街上到处逛,相陪的李勇却感到既热又累,心里暗暗埋怨: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看录像多舒服,潘哥却要骑自行车折腾,找罪受,完全是精神病……此后,潘石屹再叫他骑自行车去逛时,他便拒绝了。
  
  谁知好日子刚刚开始,1990年初,海南经过两年迅猛的大兴土木后,房地产市场跌入了低谷,红砖根本卖不出去,而砖厂每个月的开支却要数万元。到了5月底,两人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可砖厂的销路仍没转机。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潘石屹只得低价处理了所有的砖瓦,勉强付清了员工的工资。这次打击,让李勇变得很消沉。他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
  
  但是,潘石屹却站在砖厂门口和手下的员工一一道别。当最后一个员工走后,他居然泪流满面地痛哭了,可到了晚上,他提着瓶白酒,对李勇说:“老弟,我们今晚一醉解千愁,酒醒后重新开始!”那晚,潘石屹足足喝了8两白酒,醉得一塌糊涂,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看到李勇仍在发呆,他说:“老弟,不要伤心了,经历过,失败过,才能成功……”可李勇想:你说得轻巧,这次我可亏了1万多元钱,你亏了好几十万哪!谁还敢和你继续折腾啊?当潘石屹再次要他跟自己闯荡时,李勇摇头了,说:“我不愿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不想再跟你折腾了!”潘石屹见李勇铁心不再闯荡,只得作罢。1990年8月25日,两人在破败的砖厂握了握手,互道珍重后便分道扬镳了。
  
  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儿,每月200多元。1993年5月,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勇,在大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请他到附近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潘石屹告诉李勇,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已经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李勇一听,顿时说:“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果然,潘石屹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上门购买别墅,潘石屹开价4000元/平方米,韩九吉嫌房价太高,犹豫了。可再有人上门洽谈时,潘石屹居然开价4100元/平方米……韩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买了3栋。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价格卖了两栋……年底,他来到北京发展,成立了万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后,仍然四处打工,养家糊口……一晃十几年过去,两人的差距竟然有了天壤之别!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了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本来,他的内心涌起一阵阵的冲动,想去找找昔日的“潘哥”,但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犹豫再三,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2008年春节过后,李勇来到广州的一家工地打工,他和拥有300亿元的潘石屹的交情,也只能让他在打工之余独自回忆了。
  
  18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也可以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当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就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穷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啊!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难道不在于此吗?

  张朝阳:觅食的狐狸长成了巨人
  
  张朝阳讲道:“互联网可以说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第一次浪潮1996年萌动到1997年开始形成商业模式的探索到1998年、1999年高潮,这是第一个浪潮,产生了相当多的企业,当然有很多很多企业失败了。比较幸运能够捷足先登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只有三大门户,稍微晚一些可能机会少一些,但是也能够产生一些企业。经过多少年以后或者七年以后,六年以后,最初的三大门户形成相当的规模,有了足够的资金在品牌上获得发展。第二次资产浪潮到来以后,1998年、1999年产生的企业大批企业死亡了,但是剩下的几个顽强的,除了三大门户以外还有一些顽强的企业一直活下来,终于迎来资本市场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第二次浪潮。但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实践网民数量越来越多,每个人上网的各种行为从简单的读新闻到发邮件到年轻人上网有多种多样跟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这是市场上的进展。活下来渡过资本严冬的企业现在逐渐融得大量风险资金获得上市,表现出来的就是资本的第二次浪潮,中国互联网企业突然有了很多钱,商业模式比较清晰,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探索。”
  
  这样重要的场合里,张朝阳这样一番讲话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至少在最清楚公司运营情况的张朝阳自己看来,他已经坐到了成功者的交椅上,有资格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平静地讲几句业界的宏观话题。张朝阳真的为渴望创造奇迹的年轻一辈树立了一个榜样?张朝阳真的堪称英雄?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张朝阳,期望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判断他的现状,解读这个经常作秀的新锐财富代表人物。
  
  觅食的狐狸长成了巨人
  
  成功是成千上万的精英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成功是个过程,过程中的哪一点上标志着真正的大功告成,这很难判定。就张朝阳的创业经历来看,目前的状态的确是一个较高的发展巅峰。采访中,张朝阳也明确地告诉记者,目前是搜狐情况最好的时期。
  
  2004年10月12日,胡润推出他的百富榜,张朝阳名列第66。财富是计算来的,而未来无法计算。于是,胡润对一年来的搜狐进行了业绩评价:“一年来搜狐的事业有了不少进展,但股价却呈下跌之势。前年10月底,搜狐在内容方面与迪士尼合作,11月,成功并购网络游戏网站17173.COM及房地产网站焦点房产网,从单一门户走向门户矩阵。2004年8月初,搜狐又推出拥有自己独立域名的专业搜索网站‘搜狗’,意欲在搜索引擎市场分得一杯羹。搜狐去年的销售额为6.6亿元(2002:2.4亿元),员工1100名。”
  
  胡润简单地对搜狐进行评价,也许他认为搜狐的业绩就是张朝阳的业绩,也是张个人财富的最好参数。我们可以看排行榜的简介,“张朝阳个人简介:年龄:40,出生地:陕西西安,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主要公司:搜狐公司,公司总部:北京,上市情况:纳斯达克—S0HUsohuInc(june2000),主要行业:短信、在线游戏和门户网站,财富:15亿元。”
  
  张朝阳的成长经历中,1986年是一个分水岭,他考上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张朝阳从小就不安分,爱幻想,不甘落后,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他学过画画,做过飞机航模、拉过二胡,尤其喜欢看《水浒》。他喜欢看那些自学成材的故事,读《哥德巴赫猜想》,并暗立志向:要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中学时代,张的理想是当物理学家,认为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是他考取清华大学的直接动力,也是他考取李政道奖学金的直接动力。
  
  从陕西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故乡渐行渐远,理想渐行渐近。人生的转折和变化成为一种标志。而今天的张朝阳,就是理想变化的结果。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张朝阳突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与此同时,张朝阳看中了和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他很幸运地在麻省理工学院谋得了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张朝阳有机会频频回国。
  
  1995年7月,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创业的强烈念头,美国随处可见的“硅谷”式创业更是激起了他的热情。他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经济极为惊人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于是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当他看到Internet的机遇时,感觉到应该是创业的时候了。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China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和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张1995年底以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开始用Internet在中国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
  
  在ISI的经历,张朝阳觉得中国Internet的市场潜力巨大。1997年1月初,ITC网站正式开通,可是到了年底,第一次融资得来的18.5万美元所剩无几,快到了连工资都开不出来的地步。迫不得已,张朝阳向他的投资人发出了紧急求救,三位投资者再次为张朝阳提供了10万美元的“桥式”贷款。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1998年3月,张朝阳获得Intel等两家公司210万美元的投资,他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1998年9月,搜狐上海分公司成立,1999年6月组建搜狐广州分公司。2000年搜狐在NASDAQ成功上市,并购了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社区网站Chinaren,网络社区的规模性发展给门户加入了新的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奠定了业务迅速走上规模化的基础。
  
  张朝阳不适时机地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的动作,让搜狐出现在更多的地方。他及时判断出短信对互联网的巨大利益,并且尝试着把它作为一个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产业来运作。2001年耗资百万成就“sohu手机时尚之旅”,张朝阳亲自出现在首席形象代言人的位置上,这在风风雨雨的互联网世界,确实收到了空前的效果,树立了sohu人的信心。(励志电影 www.lzdaxue.com)2003年春夏之交,sohu再次给网络界带来一次惊喜:sohu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在互联网正全面复苏的时候,在Sars肆虐人类的时候,他想证明sohu的勇气,并宣告sohu的理想。
  
  2002年7月17日,搜狐率先打破中国互连网的僵局,实现赢利。在面临新浪和网易的竞争、选择搜狐的赢利方式时,张朝阳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周末休息。有时候周末有各种活动,也是跟公司相关的。2003年,搜狐捷报频传,2月25日搜狐推出韩国游戏《骑士》进军网络游戏;在2003年上市公司中国科技人物财富排行榜上张朝阳仅次于丁磊屈居亚军;在胡润制造的2003年中国IT富豪五十强中张朝阳亦名列三甲……
  
  “广告市场基本上这两年网易没有份了,和新浪在广告方面一个是媒体方面内容处理方面的竞争,另一个是广告销售队伍能力的竞争,在非广告方面和新浪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因为在这些方面新浪已经不是对手。”在潜意识里,张的战略是先将网易清除出局,然后再对新浪打歼灭战。
  
  新锐张朝阳的背后
  
  2001年三、四月间,搜狐股票率先跌破一美元。那时没人再看好搜狐,媒体和个别网站对搜狐和张朝阳的质疑象子弹一样打在搜狐的脸上,因为一美元的搜狐有要被Nasdaq摘牌的危险。张朝阳说:“我还可以用公司的现金回购股票,或者两股并一股、三股并一股。”
  
  不论张朝阳有什么妙计来解困,当时的困境的确非常严重。张朝阳自己也正是在这种困境下锤炼了自己。张朝阳现在坦然地承认,有一段时间,搜狐的产品其实是愧对大众的。1999年到2001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进入高潮时,搜狐这个老牌子其实在原地踏步。用张朝阳自己的话讲,那是一段长征。没有队伍,管理就张朝阳一个人强撑着。董事会也出了问题。张朝阳描述自己当时的境况是,30%精力应付董事会,40%精力应付媒体,只有另外30%精力用在产品上。张朝阳在极为艰难的处境下,大搞品牌经营,保持了搜狐表面上的风光,使搜狐得以发出持续的声音。2001年到2004年,张朝阳号称用“中医的方式”调整好了搜狐的严重问题,一直发展到目前的最佳状态。
  
  张朝阳把自己走出困境并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和搜狐公司所具有的较强的反思能力。正是这种反思能力,在初期的失败中很快发现自己的队伍从董事会到管理层都存在“太洋”的毛病。在品牌营销颇有些成绩的状况下,他们检讨自己长于营销,产品不够好的毛病。这种痛切地反思,用张朝阳的话说,就是“跳出自己成长的经历,变成一个全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这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偏颇,只有不断调整自己,不断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对一切都心存敬畏,诚惶诚恐,才能跨越自己的人格障碍,达到宠辱不惊,从而举重若轻。张朝阳告诉记者,在表面的张扬之下,他其实非常谨慎、务实,他并不相信市面上任何主流的说法,只盯着自己的脚下,过草地一般试探着,实践者,分析着。
  
  曾几何时,媒体还大肆渲染国内叱诧风云的五位著名网站CEO齐聚西湖的盛况。他们吃大闸蟹,谈金庸武侠,意气何其风发。如今,这五位CE0中,王峻涛改弦易辙,王志东惜别新浪,丁磊风光不再,马云游走江湖,令人平生一种惋惜和伤感。第一次“西湖论剑”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两年之后,五大CE0中一脉尚存的,竟然会是当年饱受媒体轰炸的搜狐总裁张朝阳。现在看来其中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与商业行为中充满活力的张扬的形象完全相反,真实的张朝阳的本性是沉默的。张自己解释说:”我话少的原因是因为我追求真实。说一些没用的话,我觉得是一种做作。我是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很内向。如果为了应酬不得不说话,往往告诉自己:这仅仅是在应酬。我性格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真实到了一种残酷的地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不能忍受半点不真实。我要求无论自己还是他人,都要诚实,不讲假话。有的人讲某些话的时候,可能他并没有讲假话,但他话语的背后隐藏着某种心理,当他的某种心理状态在作怪的时候,我不能忍受,会给他剥出来。追求真实源于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同时跟学物理有关。学物理总要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都要探个究竟。”
  
  不论张朝阳自己如何解释他的性格与成功的原因,客观地分析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出生地西安的传统文化,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及美国的现代西方文化,基本上铸就了张朝阳的精神内核。他的沉默、务实、缓慢与持久,深厚的积淀,得自于西安传统文化;他的新锐、前卫、时尚,得自于清华和美国。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其实很多,但能将两种相矛盾的文化结合得很好,运用得自如,将自己的理性驾驭得如本能一般,这方面,张朝阳的确有过人的本领。正是把这些文化的优势完全用于搜狐的事业,张朝阳创造了一个奇迹,最少就他代表的这一辈人来讲是如此的。
  
  对网络最大的贡献:传播新概念
  
  互联网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即使在搜狐公司状况较好的时候,媒体也称张朝阳是站在“风火轮”上,飞旋着忽上忽下,难以平静。而难得的是,张朝阳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心。在最危机的时候,张朝阳也从未丧失信心,他坚信自己从事的网络不是泡沫。
  
  张朝阳的信心来自他对网络的深刻理解。长远的来看,作为一个海归派的优秀青年,张朝阳带给国家的更重要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理念、文化。在国内大多数人并不理解网络的时候,张朝阳以其极端新锐的方式,把互联网的文化、互联网的先进运作方式,大量介绍给了国人。
  
  谈到贡献,张朝阳略加思索,谨慎地列出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几个方面。首先告诉人们网络是不能收费的。当时还没有网站,上一个数据库都要收费。现在所有网站都是免费的。其次是推广风险投资的概念,并且用搜狐这个实际的成功的例子来说明它。此前国内也有一些风险投资引进,但搜狐的方式比较正规,而且也很成功,使风险投资的概念深入人心。另外在做网站的方式上,搜狐一开始就把网站当一个品牌来做;而且理论上、哲学上给中国网络发展带来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同时在如何构筑一个新兴企业的文化、创立新兴公司的管理方法等方面也给中国的互联网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以张朝阳为代表的成功的创业者,给中国的年轻人树立了一种创业致富的新新人类的形象,这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大影响。这个意义上,张朝阳是一代青年人的楷模,是个英雄。

  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合肥,客居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个高体壮的男生,对方在沙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政治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取掉小白花,赵普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别上话筒,有模有样地播报次日气象。为了这3分钟出镜的兼职,他常常要在路上折腾很长时间。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为别人的父亲写过讣告,鞠过躬,见多了生离死别,临到自己,仍是眼泪热流。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在艰危岁月。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光在北京就搬了13次家……“我是搬家高手,速度奇快!”
  
  赵普曾写过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爸为生活奔波,自省城下放到山乡,又从山乡调到滨江小城,再调回省城……上中学时,一家人渐次团圆,生活逐步安定。此时的我年轻气盛,觉得爸爸守道而不能达变,忠厚而不用智巧……退伍以后,历经就业、下岗、上大学、再就业,渐知好歹,想起小时候,爸启我以智慧,授我以操守,不禁自惭形秽,始有曲意承欢之意,此时的爸爸已形容枯槁,暮色苍茫了。”收笔一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路漂泊,旅程短暂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赵普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来到北京。1996年年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哑然失笑。
  
  “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赵普还是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10平方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是没有机会上镜,他每天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老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招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赵普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烟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老家,等到机会上镜,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1999年,赵普和一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辉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竟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赵普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现场说一句话就OK:“朱朝辉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沮丧的赵普仍然具有行动力。当时电脑还不普及,他在来之前就特意查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后马上收集实际情况。然后他到瀑布现场考察,决定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捆紧。这个角度能拍出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越”的前晚小组开会。王惠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别人都说一两分钟。赵普一气说了10分钟,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赵普的镜头最多。变化随之而来。(名人名言 www.lzdaxue.com)赵普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赵普却在2006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台的《魅力新搭档》比赛。
  
  “在选手里我是资深人士,其他人要么刚毕业,要么刚入行,他们都喊我老大。跟一帮小弟弟比赛,我要是跌出前三甲,就已经败得一塌糊涂。”
  
  他最终拿下了赛事第三名。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赵普主持。赵普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当时赵普在北京台刚好干了10年,单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象征性交上10万就能拿到钥匙。负责人说:“房子给你留着,你再考虑!”赵普说:“您把10万退给我吧。”对方劝:“你在这里,是制片人,一哥,又有房……”赵普笑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1. 从保安到央视著名主持人
  2. 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胡立阳:我如何出人头地
  4.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5. 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
  6.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
  7. 褚时健的逆袭
  8. 郑裕彤: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9. 史玉柱:创造500亿的财富指南
  10.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330.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