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柳传志个人履历
11
05

柳传志个人履历

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创始人之一。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内地富豪俱乐部“泰山会”成员。


个人履历

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

1955至1961年,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原育英学校)学习;
1961至196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 1967-8至1968-11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实习研究员;
1968-11至1970-4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柳传志后来说,当年的繁重劳动是“痛苦不堪的事情”;
1970-4至1983-10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3-10至1984-11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
1984年至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

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2009年9月,任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
2011年11月,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2012年6月,柳传志辞去联想控股总裁职务。经柳传志提名,董事会一致通过,任命公司原常务副总裁、执行委员会成员朱立南为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

20多年来,柳传志致力于高科技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引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使联想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跻身世界同行的前列。他还积极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和中国科学院一起创办“联想之星”项目,以及在投资业务中复制和输出联想的经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帮助更多中国的科技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联想高举民族计算机产业大旗,立足中国本土,不断研究摸索行业规律,在与国外强手的竞争中一举胜出,不仅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联想集团通过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走出国门,成为全球领先的电脑公司之一,证明了中国企业的能力,也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股份制

柳传志先生还带领联想成功实施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卓有远见和创造性的设计以及稳健的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了更加规范,也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治理结构。为联想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规划

联想控股计划于2014年至2016年上市。

人才培养

柳传志先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联想打造出了一支出色的人才队伍,使企业不断保持旺盛的发展后劲;他还从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一整套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些管理规律不仅在联想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形成了联想投资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其他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创业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开始的时候已经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柳传志说“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但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1984年,科学院办科技展览,赵紫阳没有到会,科学院对此议论纷纷。柳传志也琢磨为什么赵紫阳不来看?“我觉得不来的道理是,赵紫阳更重视应用研究,更重视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应用研究怎么能够推广变成产品,我当时也想不好该怎么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


当时,中关村街上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至于想没想过失败,柳传志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最糟了,还能怎么糟?我真的去做一个一般的干部,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我会分析,要升迁,到底是做事重要?还是做关系重要?”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 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
“而我们不想这样做。1987、1988年的时候,公司高层就此发生过一次讨论。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一心想要我们公司办成像科海那样──总公司下面一大堆小公司,每个公司都独立做进出口,虽然每个公司都在做重复的事情,但是每个公司都赚钱。我原本并没有强调‘大船结构’,当时提出‘大船结构’是为了反对‘小船大家漂’。”
柳传志对立意高低有一个比喻:“北戴河火车站卖馅饼的老太太,分析吃客都是一次客,因此,她把馅饼做得外面挺油,里面没什么馅,坑一把是一把,这就是她的立意。而盛锡福鞋帽店做的是回头客,所以,他的鞋怎么做也要合适。”
柳传志认为,同样是卖馅饼,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卖法,比如,通过卖馅饼,开连锁店。
柳传志强调立意,是因为他明白,只有立意高,才能牢牢记住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松懈,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其次,立意高了,自然会明白最终目的是什么,不会急功近利,不在乎个人眼前得失。

柳传志的最新立意——“2000年做到30亿美元,我是有把握的,这话等于像立了军令状,说出去一定要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我只是提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说实,因为从3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飞跃?2000年以后,世界计算机产业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亿以后是不是还不够进500强,那时候是不是门坎又高了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是冲着500强去的,坚决要向世界500强目标挺进,也许在我的手里实现不了,但是到了杨元庆、郭为手上非实现不可。”
追名逐利强强互联,利用好形式“在R&D方面,我们要向核心技术挺进,我的做法是把面拓宽,技术扎实,一层一层往上去垒,而不是立一杆子,立得挺高,风一晃,杆子就倒了。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我们做激光打印机的时候,是针对着HP某个型号做的,做完了以后,HP新型号又推出来了,立刻把你砸在这儿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R&D前瞻能力,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销售基础,情况就会好得多。”
柳传志认为自己能够成大事的第二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三要素”。
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大事的第三个原因。“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什么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
柳传志身上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说‘这是我们的公司’。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你做出的成绩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心里想不透这一点,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出问题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把不该得的,随手归到自己包里,归大了就犯了法。这种情况相当不少,国家体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第二种是在合法的外衣下想办法谋私利,比如说,联想是公家的,我再让亲戚朋友开一家公司,把好的业务向它那儿介绍,肥水只流自家田。这样做国家一点办法都没有,但联想就办不起来了;第三种是找亲信。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为了退休之后的切身利益,退休之前急于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比较合适的岗位,这样接班人就能保证他退休有好的待遇。厂长这样,常务副厂长这样,书记也这样,就会发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现了。宗派是癌症,绝对不好治,我也没辙,只能坚决杜绝这种做法。”
柳传志在香港联想的合作者,大概有八九千万的股份,二三亿的资产,香港有不少人拿他们两个人做比较,但柳传志说:“我挺值。我和科学院老同志比,他们今天还在那里做科研,他们什么享受都没有,而我,生活条件在国内已经是一流了,做的事情又符合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什么呢?”

贸易

柳传志认为,学会做贸易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步。“不把贸易做通了,再好的科研产品你也不知道怎样卖,不把制造业搞精良了,好的科研产品的一些特点也会被制造业的粗糙掩盖了。搞科研的人最怕做贸易,主要是这段苦,他没吃过,一定要干下去,一定要对市场有个理解。会做贸易以后,看问题才会有穿透力。”

到1987、1988年,柳传志已经学会了做贸易,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销好几百台。打通了销售渠道以后,柳传志要自己生产。“因为我们是计算所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做。但当时是计划经济,联想很小,国家不可能给我们生产批文,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潜在的能力没有人相信。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传志和几个人来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万港币,因此,他们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国内一样先从做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接着联想选择了板卡业务,然后打回国内,为联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当时一心要形成产业,做贸易只是权宜之计。今天我这样说,不是我学了‘毛选’,事后才说这番话,你可以翻翻1988年的报纸,我当时就是这样说的。”

“进军海外成功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敢往上做了,从进军海外开始,我们第一次制定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以及分几步去实现。学会了制定战略,然后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目标太高了,我知道要把土垒成台阶,一台阶一台阶往上走。”

“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帐,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

柳传志选年青人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进心。“年青人能不能被培养,上进心强不强非常重要。关键时候,他说不干了,就想学卖馅饼的老太太,挣那份钱就完了,这样的人在联想做到一定层次,到外国公司去,待遇会比联想高。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青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青人。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看足球的人那么多,其实就是想看中国赢。我那么爱看足球,HP请我去看世界杯赛,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国人在踢,我看他们干嘛。老百姓看中国队踢输了,那种表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情。男子汉如果没有这种劲头,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企业真正要做好,总得有一批这样的人,真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第二,这个年青人的悟性要强。什么能妨碍悟性的发展?是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悟性无非是善于总结的意思,但过高地看自己,容易忽视别人的经验,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这种人挺多。有很多人有一定的能力,聪明而已,达不到智慧的程度。有的人个性很强,强到外力砸不破的时候,这个人也没有培养前途。另外,人如果不能有自知之明,同事做了八分,他也做了八分,他把他做的事看成十分,把同事做的事看成六分,他要这么看,关系就没法相处,也没法进步。”

通过多年的培养,柳传志认为自己麾下已经有了五六个高层次的年青人。

柳传志曾在科学院干部局干过一年,他所在的处是领导干部处,专门定各个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和所长。“我是学计算机的,要我到化学所配班子,我懂什么?我知道一般常规是怎么配班子?我认为那样做不行,不符合客观规律,弄不好就会乱点鸳鸯谱。干部的四项标准,革命化、年青化,非常泛泛,很空,符合四项标准的人,很多很多,就像找对象,没见面之前,一个1.72米、一个1.71米,选1.72的吧,其实1.72比1.71差多少。”

所以,柳传志培养干部十分慎重,他说,“杨元庆、郭为那个时候,公司人少,他们又特别出类拔萃,很快进入重点培养对象。但今天有这么多年青人,怎么选择,倒是我很费脑筋的课题,是我最重要的事。”

“我很尖锐,开会的时候,我会突然指出他的问题,我觉得年青人和我说话的时候会紧张,怎么才能让年青人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是我最近经常琢磨的事情。”

卸任

掌舵联想集团27载

全球第一大PC企业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正式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这意味着,掌舵联想集团27年之久的“中国IT教父”柳传志将退居幕后。尽管联想业绩处于上升期,但由于全球PC产业处于动荡期,在他引退之后,联想集团新任管理层未来仍将经受较大考验,如柳传志所说“前面才是山峰”。

夺全球第二 柳传志功成身退

另一方面得益于柳传志的接班人计划成功实施。多年来,柳传志一直声称要将联想打造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从1994年成立微机事业部,全力支持29岁的杨元庆执掌联想PC,到2000年分拆联想集团,将两大块业务分别交给两个年轻人,再到联想控股的多元化发展,让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等人各自成为几大业务的掌门人。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时间“底线”
  • 推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不见阳光,不经
  • 推荐: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什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柳传志个人履历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37327.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