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励志文章  励志人物 > 沈殿霞的那个时代
01
05

沈殿霞的那个时代

  沈殿霞的那个时代 

     一九六七年对香港是重要的一年,(沈殿霞的婚姻生活)因为出现了两段历史的交汇点:一是暴动,二是第一家提供免费节目的双语频道电视台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俗称无线)正式启播。暴动导致人心惶惶,无线的启播则因机缘巧合而成为躁动社会的一支镇定剂。一家新的媒体机构要在斯时斯刻奠定其角色与地位,(励志人物)当然要靠若干形象鲜明或是时下流行用语所说的“代言人”。借着综艺节目《欢乐今宵》与广大群众建立连结,主持人之一的沈殿霞是一大功臣。

  一九六七年才二十岁的沈殿霞还是少女之龄,但在《欢乐今宵》中俨如无线大家庭的支柱。官方刊物多次将她与“大家长”梁醒波(绰号波叔)的合照放在封面上,凸显出两代没有隔阂的祥和气氛。两人的珠圆玉润固然增加相互的认同感——不像父女,也有几分祖孙之感——而这份“骨肉”的联想和标记,更令无线电视在极短时间内深入家庭。

  波叔后来成为每年春节最受欢迎的“财神”,沈殿霞则在昵称“肥肥”的庇荫下成了香港的“吉祥物”。是“肥人”有人缘使然?其实不尽然,因为“肥胖就是福气”不见得放在任何“(肥)人”身上皆准,到底要看他或她是干净还是邋遢,是灵巧抑或笨拙。沈殿霞之所以深得民心,很大程度是来自她的精乖伶俐——大家都不介意有她这样的女儿、姊妹。(www.lzdaxue.com)

  廿岁到三十岁的头十年电视生涯,也是无线电视四十年历史中的“黄金十年”。那十年给予一个电视艺人最大的成长养料,是人材济济朝气勃勃的幕后菁英。没有他们,条件再优秀的天才也只能枯萎在庸才手上,这一点大可从之后的综艺节目再没出现青出于蓝的接班人得到印证。当年的《欢乐今宵》、《香港小姐竞选》、《欢乐满东华》筹款晚会,一年一度的台庆,过年过节的大型特备节目,全是把香港人叫回家围在小匣子前增进感情的最佳妙品。正气十足兼老幼咸宜的综艺电视,既为亲情加持,又为家宅“辟邪”。饱含凝聚力量,直接令擅于主持的沈殿霞成为每个家庭的一分子。

  但社会气候的变化何其迅速。才刚踏入八十年代,香港的电视文化马上进入所谓的“战国”时期——无线的“大家庭”在主帅梁淑怡率领大军跳槽佳视后即备受亚洲电视麦当雄时代追击,及后又因戏剧节目更能吸引观众追看而大大削弱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一九八二年沈殿霞陪郑少秋赴台湾发展暂别无线,直至八五年重返“娘家”,才正式扛起替《欢乐今宵》力挽狂澜的“家长”责任。但当时香港社会的集体不安已逐渐浮现,电视艺人的移民潮终于在八九年后爆发,诞下一女但已与丈夫郑少秋离异的沈殿霞,跳槽盛传以三倍高于无线薪水成功挖角的亚洲电视。

  历史证明空降敌台成为助阵一员的沈并未“如虎添翼”——亚洲电视既无“家”的气氛,也吸引不到更多家庭的支持。肥肥加盟,只是更令该台的“家徒四壁”更益明显。难怪猛将如沈殿霞也是迹近摆设(如名贵家具)多于是“一家之主”。又或是当家庭欠缺士气与人气时,“一家之主”也只能叹句有心无力。

  现实中的沈殿霞刚好相反。没有了丈夫在身旁的她,却要为女儿郑欣宜提供所有的“最好”。由她一九九六回巢无线开始,全港观众见证了她的人格另一面——欣宜在大众眼前长大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女人要把单亲母亲演到十全十美的决心。虽然当中不无争议:谁会料到她对女儿的宠爱、照顾、关怀,到后来竟爆发成“社会事件”——当欣宜以白雪公主形象出现荧幕并亲吻白马王子吴卓羲时,竟引致有观众致电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投诉“画面令人不安”。

  一生离不开中国伦理中“家”这个字所带来的喜与悲、恩与怨、荣与衰、哀与乐。作为艺人,沈殿霞的“家事未了”,难免也是“公事未了”。生前因前夫会否送终已被媒体热炒,死后又因追思会上郑少秋被她的鼠兄邓光荣责难而令她的“家庭问题”再上头条。

  凡此种种未尝不可以让“沈殿霞”被阅读为香港人的某种困惑:我们是否还被旧时代(团结)和今天(破碎)的“家庭”的定义落差弄得晕头转向,不知何去何从?

  每个人都有一道气。是它把精神力量凝聚,懂得自己的气是怎样来的人必然不会让它在任何情况下泄掉,因为一旦破功,再说重头做起也是徒劳。香港人一道重要的气是 TVB,有说香港文化大不如前,与 TVB不再强势有关。其中可作证明的一点,便是它的资深艺人买少见少——在“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工厂式前提下,甚至连开国功臣也传过一年一骚,像沈殿霞。

  是沈殿霞吃无线的乳汁长大,还是沈殿霞同其他艺人共同抚育了TVB还真不易说清楚——自开播的第一天,她便是该台的生招牌。鉴于中国人有云“心广体胖”,她自然便是福气的象征。须知道肥胖在当年还未成为女性的死刑,绰号“阿肥(姐)”的她最多是被拿来与又高又瘦的奚秀兰(歌手)制造笑料,活像女性版的罗路与哈地。在《欢乐今宵》主持了二十余年,男拍档由梁醒波郑君绵杜平换到卢海鹏陈百祥,别人来来去去,她却名副其实一台之柱。可惜 TVB把《欢乐今宵》视作时代产生的鸡肋,却不明白长期制作综艺节目的意义不在于争取惯性收视,而是积极与大众维系是一家人的关系。

  九十年代跳槽亚视把沈殿霞的气从事业转到家庭:与郑少秋的离合打破开心果无忧无虑的形象;女儿欣宜的成长也使外型不变的她不再“没有年龄”。这时候看她表演在鸡蛋上行走已没有以前般单纯的喜感:压力的百上加斤使她变成女人。当然,身为她接棒人的欣宜所承受的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当年母亲下嫁父亲尚没人够胆笑她“飞擒大咬”,换了欣宜吻一下吴卓羲却引来天下围攻。看来进入娱乐圈的她要好好生存,便得承传母亲的全部智慧。而肥姐优秀的智慧被最美好呈现的一次,是在甘国亮编剧的其中一集《女人三十》之中。可惜TVB不珍惜经典,所以最美的沈殿霞只能活在少数人的脑海中。

  沈殿霞在最早期的《欢乐今宵》里虽是台柱,但从年资来算,也不过还是小妹妹。因为上有喜剧泰斗梁醒波、东方猫王郑君绵。男家长之外,女家长有歌后潘迪华。许是占着小妹妹可以享有被宠爱的权利,“肥肥”的绰号比她的真名更掷地有声。集体“宠爱”多年伴着沈殿霞成长,使她日后在无线的大小综艺节目当家作主时,更为理所当然,以致地位超然,无人能代。

  沈殿霞不能不被看见成了一种“习惯”,尤其在过年过节,或一干与慈善、喜庆有关的场合——公开如台庆、筹款的主持,相对而言较为私人性质的活动如前年任剑辉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晚会的大会司仪,由形象到能力,一致公认她最能胜任愉快。由亲民到日渐“德高望重”,虽也为沈殿霞带来了年轻时未必预见的民意反弹——女儿欣宜的加入娱乐圈,她的特殊身份多少成为攻击标靶——但她一样以不会被言论击倒的强人姿态示人,直至疾病逼使她不得不坐上轮椅,或接受别人搀扶。

  只是身体状况不论有多么恶劣,她仍旧不怕在镜头、镁光灯前以眼神告诉大家,你看我的同时我也在看你。容或不再是《欢乐今宵》时代式的笑容可掬、充满温情,但没有改变的是“我知道我在干什么”。

  意志顽强是使一个人变成艺术本身的必备条件之一,作品成败可待历史公论,但那股精神和背后的尊严确是叫人肃然起敬。出现在众多八卦周刊封面上的沈殿霞虽然开心果不再,但她的能量没有变小,反而更大,而且逼视人心:我们害怕的,她不怕。

u=598128147,219303870&fm=23&gp=0.jpg


更多人物信息请关注:沈殿霞专题

  • 推荐:刘翔:我有一个音乐梦
  • 推荐:刘翔的人生伯乐:恩师孙海平
  • 推荐:懂得感恩的刘翔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沈殿霞的那个时代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41525.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