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励志文章  励志人物 >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朱迅
01
17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朱迅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朱迅

  主持人:我们等待网友问题的时候先来问一个问题,你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从你很小的时候就拍了《摇滚青年》这样的电影,一直是一个明星,怎么会想到坐下来写一本书?(朱迅上羊年春晚可能性大)

  朱迅:其实我在后记当中也提到了,真正坐下来写一本书一直没敢奢望这件事情,只是到了休产假有很长的一段、大概半年多空闲的时间,(励志人物)才能够坐下来很静静地回想过去这30年走过的这一段路。我想如果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真的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大家又忙起来团团转的时候,就没有这份心情了。

  主持人:我一直在想,你写这本书是不是跟很多人在网上讨论的“A片事件”有关系?

  朱迅:其实一点都没有关系,我刚在回国的时候就有出版社约我写在国外的这一段历程。而且我记得我在日本做节目的时候,因为我一直做一个访谈类的直播节目,在日本收视率也是非常高的。当时就有很多日本的同行希望,他说你可以通过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把你所采访的人记录下来,不光对中国人,对日本人来说也会很新鲜,而且是非常有冲击力的一件事——一直在寻找着这个机会。而且我是一个挺忙忙叨叨的人,(www.lzdaxue.com)一直这么走过来,一直到我有身孕之后才真的静下心来做这件事。你说是不是跟“爆炒A片”有关系,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这个之前书就已经投入印刷了,已经审最后一稿了。网上出这个事情之后,我反而把稿压下来,进行了一部分改动,我怕一些自己原先的不是很在意或者是不经意流露的东西伤害到大家的情感。所以,我反而做了一些删减之后,压了将近大半年、将近10个月才出版的。

  主持人:当时压下来是跟你当时的心情有关系,还是真的要补一部分内容进去?

  朱迅:不是要补一部分内容,因为当时在那种状况,这个事情出来的时候是“九一八”前后,正好是去年“九一八”,正好是我们反法西斯胜利多少多少周年,那么一个节骨眼上,我想这个时候再去冲击大家的情感不是很理智的一件事情。而且我当时,现在可以跟你讲实话,当时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很平静的心态,所以我想等到我真正心平气和、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这件事情向爱护我的人说明一下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去反击什么,也不需要澄清什么,我觉得清者自清。

  主持人:其实这件事情不能算我曝光,《艺术人生》早就说了你和中国一位著名的记者王志先生是一家人。

  朱迅:对(笑)。

  主持人:你在面对这样一个新闻事件的时候,王志是作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你一起面对这个事?

  朱迅:其实我挺感谢他的。因为我觉得我之所以很佩服他,是有一点,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从容的男人。“从容”这两个字对一个男人是一个很棒的品质。他是一个遇到大事的时候很冷静的人,他的说话速度原来会很慢,遇到大事说话会更慢,是这么一个人。其实我们之前的铺垫非常短,我在书中也提到,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可能不超过100天。对于一般的朋友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闪电式的东西,所以彼此的接触并不是非常深。但是在遇到这样事的时候,我觉得反而让我看清了很多事情,我能意识到一个男人能够这样爱你,能够在你很柔弱的时候、在心里非常脆弱的时候,能支撑你一片天。我觉得这件事能看清楚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笑)。

  主持人:能把这个书稿存了10个月再出版,是不是王志的意见?

  朱迅:不是,纯粹个人的建议,而且出版社也有这个建议。而且出版社的第一个反应,这个事怎么——我们马上就要出版了,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其实他们当时也挺尴尬的。他们也希望能够保护我,站在我的立场上说再稍微晚一点,等风浪稍微过去一点,然后再出来说这个事情。

  主持人:这本书的名字叫《说出来就过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名字?

  朱迅:其实它也是我的一种心态。其实这个名字不是我想出来的,是跟王志的一次对话当中,他无意当中说的,他对待很多事情就说,“说什么呀,说出来就过时了”,我当时一下觉得心里一动,这个名字很符合我现在的心态,我觉得是一种很淡然的,然后平平静静的、说出来就过时了,大家也一笑而过、一听而过就可以了。

  我写的不是“名人传记”,是70年代人的记忆

  主持人:我们在聊这本书的时候,是把它作为您个人的传记来连载的,其实这本书我认为并不是一本传记,而是随笔集。

  朱迅:那我就得逞了。其实我开始在着笔写这本书的时候——也不敢说书,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一定不是“朱迅写的”,就是要一定好看的一本东西,因为我对自己还是有比较清醒的了解,我不是像大牌的、巨大牌的人、巨高的知名度,我不是,其实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去码字,我也觉得它是一篇漂亮的东西,能够抓人,就像我们做节目也一样,怎么能够打眼,怎么能够吸引人,我希望它是一篇漂亮的东西。

  主持人:也就是你自己也并不把它定位你个人的传记?

  朱迅:其实写的是我的故事,但如果不是大家认识的主持人朱迅、写的也是一本很好看的东西,当时我是这样鼓励我的,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

  主持人:央视主持人出书已经很多了,前面有赵忠祥、倪萍、崔永元、白岩松,他们都是不可攀越的高峰,后面也有一些主持人出书了,有的反响也一般。你在这个时候怎么做了一件大家都做过的事?

  朱迅:这也是当初王志挺不赞成的一个原因,他一直保持一个很中立的态度。但是我想现在不把它记录下来我真的会忘记了,因为我不想把它写成一个个人传记性的东西,虽然事实是如此的。我其实最想做的事情是想记录一个我们70年代生人的一种记忆,留下这样一份记忆。

  我觉得我们70年代生人,他的记忆是挺特别的,因为我觉得我们什么潮都赶上了,比如说出国潮、回国潮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变革非常激烈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态怎么样。包括70年代,我们俩应该是同龄人,70年代是接受了非常传统的教育,他小时候的那种教育还真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很传统的教育,而他又站在时代变革的最前沿。我记得我15岁的时候就开始拍《摇滚青年》,当时可以说是带有一些反叛色彩的,特别是我的角色小小是带有反叛色彩的人物。我演了这个角色之后,当时清华大学、北大所有大学学生来信反馈特别多,当时形成爆炸式的反响。

  主持人:我印象非常深。

  朱迅:80年代末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这个受过最传统教育的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人,一下子被推到时代的最浪潮的地方。

  主持人:有一点新鲜人类。

  朱迅:我当时流着麦穗头,穿着短裙,挺另类。然后我去日本留学,这一段经历我不敢说代表70年代生人的一种经历,但确实有自己的特殊性,我相信如果写出来也会跟——最起码是跟同龄人,70年代生人有一种共鸣。而且我们70年代生的这一批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年龄,真是上有老、下有小,我来之前我还在去医院陪妈妈,到了上有老、小有小的地步,所以这时把尴尬的心境留下来也是挺弥足珍贵的一件事。

  主持人:也就是说把这本书看作是你个人记忆的珍藏。

  朱迅:同时是70年代这一批人记忆的珍藏,也许我写的打工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但是同样跟我这一批出国的人经历的是同一件事情。而且我还有另外一个小小的私心,我想给在日本的留学生争一口气。我觉得在日本的留学生……

  主持人:这是70年代的人才有的责任感?

  朱迅:不敢说责任感,其实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这一批曾经去过日本或者是正在日本留学的这一批学生、一批孩子,他们真正的经历是什么样子。因为有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有一点点委屈(笑)。因为毕竟我们会有一些尴尬,也许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一提到日本,有的时候大家心里的那种反感,不敢说牵累吧,有一点责怪到我们身上。我只是想大家求同存异,有一种理解。

  网友:朱迅能公布一下你的年龄吗?能公布一下你和王志先生的年龄差距吗?

  朱迅: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俩差8岁(大笑),我们俩差8岁,我是70年代生人,王志是60年代生人。

  主持人:但是看起来好像差的更多一点,他显得成熟一点。

  朱迅:没有,他是老成一点,我是少兴一点。

  主持人:其实我看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如果是80年代末期或者是90年代的初期写的,可能像我们熟悉的《北京人在纽约》一样,成为关注度很高一个话题性的作品,在这个时候写出来似乎就会平淡很多。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做出这样的工作?

  朱迅:第一没时间,第二没精力。90年代我是正在经历的过程,2000年1月份我才回国。回国你知道央视的工作也是忙忙叨叨,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写,万事靠缘分。不要说现在写出来,我觉得再过十年写出来,可能70年代的这份记忆还是同样的。而且我写的不光是一个70年代的记忆,我觉得我书里有一个,我其实很想表达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其实想写的是四代女人的一个经历,从我曾祖母开始——我曾祖母是受皇上赐过牌坊的一个贞节妇女,德高望重的。然后到我外婆,属于很动荡时期——就是她先生、我姥爷属于有三妻四妾——这样的女人。到我母亲,她在文革的时候也受到很多伤害,她是在被关在地牢的时候怀着我,大着肚子怀着我,比如劳动改造,那个时候一直怀着我,就是她被关起来的时候,只有我跟她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我受到的这种胎教,那一定是很特别的一种胎教。一直到我们今天,我们接受传统教育,又走在时代前沿的7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我想把这个主线立起来,它可以说是我们几代女人,最起码是我们家几代女人的一种精神支柱吧。

  主持人:你写你家四代女人故事,这一部分放在书的最后。

  朱迅:是放在最后的。

  主持人:我看到这本书就清晰地感觉到,实际上你这个书里面,一部分内容肯定是来自于你当时的日记,一部分是新写的。哪些东西是来自于日记?

  朱迅:日本的部分大多数是来自日记,因为我本身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也是我妈妈给我培养出来的。我在日本的时候,再累、再忙的时候也会落上几笔,就跟现在的博客一样。(笑)但是新的部分可能是回国之后的,特别是我父亲生病以后,这一部分是新写的。因为那个时候真的是没有心情写日记、写东西了,只是当时沉寂下来之后才会有这种心态。

  我在日本主持的是一个收视率非常高的资讯类节目

  主持人:我看你书里边有一部分是介绍一个你在日本主持的叫《今晚》的节目,这个节目应该说是一个日本底层人物的访谈录,我能不能这样说?

  朱迅:不可以,应该确切地定义它是一档情报资讯类的节目。我们所有的选题都是报纸的头版头条,我们不仅采访底层,我想相信你所说的底层就是风月场所的人物是吧。

  主持人:包括一些开锁的人……

  朱迅:对,其实它上至达官贵人、日本的政要、财团的总经理、各个明星……一直到街头巷尾百姓的采访,甚至是风月场所的采访都有。唯一的一个选题就是报纸的头版头条,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今天大家最关心什么,《今晚》一定要关注。

  主持人:情报类的?

  朱迅:情报资讯类的。

  主持人:你怎么会说给你带来一系列带来争议的节目,采访一些在日本风月场所工作的女性?

  朱迅:大家都知道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基本上这个节目说有争议或者说是之所以收视率极高,也是有独家的东西,你做媒体的知道,只要有独家的就是杀手锏、必胜技。

  日本节目的换档是非常快的,3个月或者是半年一换,《今晚》这个节目已经持续了20多年,是一档20多年历史的节目。它维持高收视也有一个杀手锏,风月场所的人只接受《今晚》的采访,其它的媒体采访他们是不可能接受的,一般来说是不接受的,为什么?具体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比如说过三个月或者是过半个年,在节目换档的时期,就是各个电视台要争收视率的时候,它就会做一两个或者是三四个类似这样的人物,很特别的人物,很抓眼球的人物。话题是非常刺激的,但是它的表现手法还是比较严肃的。比如说我采访风月场所的人,也就是像咱俩这样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只是我们聊的话题可能不大一样。

  主持人:实际上采访这些人的收视率远远超过了明星?

  朱迅:没有,明星还是有制高点的,但是不一样,这两者收视份额几乎持平。(点头)

  主持人:还能跟明星持平。

  朱迅:因为聊的话题比较隐私,而且比较真实。

  网友:朱迅,我看了你的书非常佩服,在日本吃苦的那一段日子你很坚强,吃了那么多苦,是不是对后来的人生受益匪浅?

  朱迅:确实是,前两天北京有一所百年职校,一所职业学校,这所学校的人都是什么人呢?是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的孩子,一个慈善组织,大家凑钱组织了一个学校,就让农民工的孩子免费接受教育,都是打工子弟,他们是不收钱的。他们的校长看了我的书之后,就说这个能不能在学生当中推广一下,然后我就送了他几十本书。其实我的想法也是,你看,我觉得这个校长挺厉害的,说你们现在是打工的子弟,你们天天可能骑着三轮车来上学,但是你看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比朱迅还要强。我确实希望真的,这些孩子出来会非常的强。当时确实没觉得特别苦,因为还小,在此之后每一个经历都是一笔特别珍贵的财富,让你以后做选择的时候有很多秤砣似的,有很多度量衡似的标准,最起码可以出书(笑)。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的问题我一定要问。

  网友:我叫秀桑,听这个名字你会很熟悉吧。上周日看你的书很高兴,你写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我的眼泪也流下来了,原因是我和你的经历真的太像了。今天知道你来这里之后,我特意请假来看的,我现在还在日本。

  朱迅:真的?你好吗(挥手)?刚才也提到我确实想给在日本留学的人争一口气,因为有时真是莫名其妙受到嘲讽的时候,我们心里也特别委屈,也很无奈,不知所措。我们在日本的时候真的想给中国争气,不管是回国还是没回国,这份心还一直在心中,这会跟我们一辈子。而且只有走出国门的人,也不是说只有,就是走出国门的人你特别深刻认识到爱国这两个字该怎么做、怎么写。所以,我要(挥手)向你问好,加油!(日语)

  主持人:这本书是你当时很多记录下来,你当时看这本书肯定是回忆的过程,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经常落泪?

  朱迅:是,其实刚才我也提到,我一直是大着肚子写的这本书,相信我儿子将来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因为他的胎教是挺特别的,我写这本书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而且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属于情绪非常波动的一个过程。以至于当时王志都说你不许再写了,你再这样下去孩子会出问题。因为经常会哭得自己倒在那边很长时间不想动,不想起来,就是那种状态。

  主持人:你去日本的时候,当时你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明星了,因为《摇滚青年》,也就是我们这儿演播室里也有的田壮壮导演,他的照片也在这儿挂的,他请你拍的电影,也是一个小明星。

  朱迅:小童星(笑)。

  主持人:拍了很多戏。但到日本要洗厕所、洗碗,如果再让你选一次你还愿意这样做吗?

  朱迅:愿意。当时王志书上有一句话还引起了一点点争议。他说你放弃了电影学院出国求学,清醒!有些朋友就会说,为什么放弃电影学院就是清醒的举动?也许我当时上了电影学院的话,我可能就会被淹在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浪潮当中,现在可能不知道在哪儿了。我有一个优点,我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我觉得我不是绝色天香、国色天香的那种人,也没有特殊的真的引以为傲的特别之处。真的,你受更多的教育,你经历一些更挫折的事情的话,那是一生受益的,即使再回到演艺圈或者是再走上电视或者是电影的行当,可以走得更长、更久一点。我想可能不光是壮壮还是我先生,出于这种目的,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人。而且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壮壮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是他说你还是走吧(笑)。

  主持人:你的先生王志在后记里也说,你写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好处,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我看了真是有同感,这本书真的像一本励志书,教人怎样生活或者是给人励志的书。

  朱迅:我跟不敢说“教”字,千万别给我这个压力。

  主持人:其实在你的生活里,在你这本书里还是写了很艰苦的生活,包括在日本生病,带着病洗碗又伤口感染,自己还发烧,非常非常苦的日子甚至面对这样性变态者的骚扰,作为一个女孩我觉得是很孤独、很无助的。你在这种状态下没有过一个负面的心理反应吗?这本书里你似乎都没有提到,你觉得真实吗?

  朱迅:负面反映是觉得我对人生很悲观吗?

  主持人:对呀,没有这样的时候吗?

  朱迅:不会,我觉得我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我比较向上,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也提到我的乐观是跟我姥姥学会的。而且最苦、最难的那一段,它带给我的,我觉得我像在演戏,我根本不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因为我直接是从剧组蹦到日本去。我觉得我每天生活在一个戏中,可能今天是“阿信”,明天是“野菜花”,明天是“野麦岭”,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当时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戏的环节中,自己是一个女主角那种感觉。

  主持人:所以,再苦也不会有绝望感。

  朱迅:不会有绝望,因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写的是我自己的经历,而确实代表了这一大批人,大家可能看着说,哦,朱迅可能带着伤还要打工、端盘子,然后怎么样怎么样很苦的一件事情。不是,我确实经历这样的事情,您现在看如果觉得我艰苦的话,那么我觉得我这是代表着一大批人,几十万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就不会觉得苦了,所有人都打工,所有人都经历生病也不能请假,所有的人都要付120万日元学费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件苦事。就像三年困难时期,都得挨饿,你可能不会觉得那么饥饿,可能是同样的道理。

  主持人:你不觉得这种痛苦的生活当时没有感觉到遥遥无期吗?

  朱迅:遥遥无期,遥遥无期!因为我看不到我会再起来,我只是能盲目的走下去。但是我有一种直觉,你盲目的走,每天可能是在盲目的,很麻木的甚至在去做每件事情,但你还是觉得有一种直觉带着你往前走。

  主持人:我觉得在你的书里边,你多次用书香门第来形容,你是一个对自己出身很有优越感的人?

  朱迅:多少有一点,因为我父母都是读书人,包括我爸爸虽然是记者,但是回国之后一直当老师,就属于一个老师家庭当中出来的这么一个孩子。我是想说的是70年代生人,包括我爸爸妈妈是老师,在这么一个氛围环境出来的孩子的话,他接受的真的是非常传统的教育,而他又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候,他自己跟自己拉扯,自己跟自己碰撞,自己跟自己矛盾,这种心态其实这是一种挣扎。

  主持人:对,你对自己的出身是很有优越感吗?在国内你又是一个……

  朱迅:我对码字有一种崇拜感倒是真的。

  主持人:然后在国内是一个小明星,到日本之后面临这种巨大的落差,你没有愤怒吗?没有不平吗?

  朱迅:没有,我自己选择的,我完全可以上电影学院。

  主持人:对呀,这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在这个书里你似乎从来没有谈到过走回头路的情绪,一点都没有。

  朱迅:没有,我相信你如果处在同样的位置,你也不会有。如果有,比如说去日本一两年就回来的那些朋友,我觉得真是挺冤的,他们经历了最苦的时候,就差这一步,只要迈出去有会海阔天空,就会有自己的天空了,如果这一步没有迈过去,对日本就永远是最痛苦的记忆,最打工,最底层,最受气,那种记忆会在你的人生中最根深蒂固,如果迈过这一步,会有更广阔的路等着你。

  主持人:你从到日本很艰苦,从扫厕所开始,到后来也成为日本很有名的电视主持人。你觉得能够这样一步一步,包括回国以后,从“海待”变成了现在央视的当家花旦,这样能越走越好,从低谷又回到自己比较好的状态,你觉得是你性格的什么特点决定的?

  朱迅:是我性格当中有很好奇的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是“归零”,我在能看到我极限的时候迅速归零,重新开始。你要说成功的秘诀,不敢说成功的秘诀,但我会有这样一种心态,我是一个不怕归零的人,或者是一个比较擅长归零的人,这种可能是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一个方式吧。

  比如说我如果不归零,真的上了电影学院,也可能张艺谋在电影学院门口能看见我,但是也有99.9%的可能看不见,我可能就淹在里面了,也可能就OK了,我现在就不会坐在这儿了。如果我在日本的时候,比如红起来的时候,如果我不归零,我就是想如果我不回国的话,那我现在会怎么样?也许也被一代新人换旧人给淘汰了,因为日本的换届是非常快的,也可能我走另外一条路,也可能当作家了。但是如果我回国又重新归零,重新开始,我又是一个新人,又重新走。一开始也是蛮艰难的,因为各方面自己有差距,但是到现在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归零的结果。

  主持人:其实是敢于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些东西。

  朱迅:其实放弃也挺难的。

  主持人:对,我觉得放弃比需要更难,比要更难了。

  朱迅:留学生中有一句话:“出国难回国更难”,同样是这样的。

  主持人:刚才我也跟你说过,我觉得我对你有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以前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外文节目主持人,现在好像频繁在中文节目里看到你的身影,包括一些大型的直播节目。我觉得应该说在央视的女主持人里,我们也是开始对你越来越熟悉了,但是肯定是跟央视的一些当家花旦,比如王小丫,像过去的周涛、曹颖,肯定你的知名度不如她们。

  朱迅:所以我就说即使不是朱迅写的也是一本好看的书,我当时很清醒地认识到,我的知名度其实并不高。而且我并不想用这个去拼。

  主持人:那作为一个主持人,你的事业发展肯定是要拼的,肯定是希望有一天做能够代表自己的栏目,你自己怎么考虑的?或者是为自己怎么设想的以后?

  朱迅:因为我回国其实才5年多、6年的时间,我觉得就像小丫,就像周涛都是十几年,在我们看来是大姐姐了。所以,你要说拼,真是不敢,而且我确实也很尊重她们的劳动。你说我今后的发展是吗?

  主持人:对,你觉得你的定位应该和她们有什么区别?

  朱迅:我是中央电视台中文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可能海外的观众对我更熟悉一些。我现在做的是外宣的工作,可以这样讲。我觉得外宣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上天、落地、入户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或者说都是财力上的问题,只要你有钱、有技术,OK,你都可以办到。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入心”,怎么用他们懂的方式、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人、理解中国人,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这也是我之所以一直在央视国际,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一直做了5年多的原因吧。我觉得我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个优势并不在于你懂外语,懂外语的人太多了。也可能在于我有10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在英国、日本都呆过,我可能对对方的工作方式或者是人的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过你把你的理想嫁接到一档具体的节目上,做一档你自己的节目?

  朱迅:我现在做的一档栏目叫《同乐五洲》,是一个跟外国人交流、对谈或者说是对于某一个话题产生这种异域文化碰撞,看看各国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样差异的这么一个节目,其实也非常有意思,我也非常喜欢。我特别希望做一档类似《冷暖人生》那样的直播节目,我觉得直播会让我非常兴奋,处于一种很亢奋的一种状态,而且我做直播的状态是非常好的。因为我可能做惯了直播,包括一些大型晚会的直播,他们都觉得我的直播比录播状态要好,我会更兴奋,我是那种需要刺激的人,你需要给我阳光,我才可以灿烂的人。

  主持人:因为一个不断放弃的人肯定是寻求新奇和刺激东西的人。

  朱迅:对,除了婚姻之外,别的都可以放弃。

  主持人:婚姻我们都不知道,你和王老师时间还短,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朱迅:我特别希望做一档类似《冷暖人生》的节目,真是关注社会底层的这一批人。因为我觉得我回国之后,包括我跟送“心连心”艺术团到山间地头去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是那种带有冲击性的,是跟我的灵魂有一些碰撞的,可能比华丽、鲜美的舞台和服装对我灵魂撞击更大一些。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拷贝《今晚》?

  朱迅:《今晚》是非常专业的一档栏目,运作班子都非常专业。我回国拿《今晚》的录像带拿给领导看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制作方式非常专业。它是紧抓时代潮流的,它的这种访谈方式可能更真人秀一些。

  主持人:现场感很强。

  朱迅:因为它是直播嘛,更真人秀一些。当然这个跟现在的制作模式有一点差别,但是我相信,特别是新闻频道马上会改版,会出来一大批新节目,会有这样的感觉。

  主持人:你会想尝试吗?

  朱迅:我想,但是不知道领导想不想让我尝试,因为好像现在把我定位为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可能这种印象比较深刻一点,我其实已经跟领导申请过很多次,去播新闻。

  主持人:我们这里也申请一下,希望央视的领导能够看到。另外也希望王志先生转达一下你的意思。

  朱迅:但是夫妻最好不要在同一个部门。(笑)

  主持人:他是新闻频道。

  朱迅:对,新闻频道。

  主持人:我知道你在日本学的是经济管理,你的毕业论文做的是《21世纪亚洲媒体市场战略》,非常专业的一个论文,有没有想过以后从事跟经济管理相关的媒体工作。

  朱迅:我很多同事都说你看多可惜,现在我们在很大的企业里做着本行的工作。其实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跟经管密不可分的,包括我们现在节目体制的改革,任何一个栏目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公司,把它看成是一个小的部门,你可以是一个连锁店当中一个很小的一块,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拳头去做。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也可以经营自己。其实我在怀孕之前也是一个栏目的制片人,这种经营管理带给我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具体的可能是什么会计学、经济法,我们当初学的,我已经还给老师了(笑),但是它带给我的那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会变的。当然我很底层,现在还不敢说。

  网友:主持人刚刚很八卦,总问和王老师有关的问题。

  主持人:下面时间有限,我都问八卦的问题,你可以简短回答,朱迅觉得自己漂亮吗?

  朱迅:一般,实话实说一般。

  主持人:但是很多导演都说你是气质比较清纯的主持人,今后你想走什么样的路线?

  朱迅:走什么路线(思考状)?走智慧路线?(笑)

  主持人:王老师看见了要K你。

  朱迅:一定要K我的。

  主持人:所有主持人都会面临转型。

  朱迅:知性,知性女人,体贴一点,做一个懂事的主持人。

  主持人:王志老师在后记里说这本书删了一部分。

  朱迅:关于他的都删了,能删的都删了,除了结婚对象名字不能删之外(笑),把他的部分减到最少。

  主持人:他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朱迅:一开始就是他的意思,后来变成了我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主持人:你们俩出现意见不同,包括你出书他不很支持的情况下,最后还是王志先生做了妥协。

  朱迅:他开始不支持,后来很佩服我。

  主持人:能把它写完?

  朱迅:能把它写完,因为他是中文系的,我不是。

  主持人:我再聊一个八卦的东西,王志老师在书的后记写书中删了一些东西。为什么我看书觉得删了很多西呢?因为他第一次给你爸爸打电话,给你爸爸找医生,然后被你的妈妈、姐姐就三堂会审,然后管你的爸爸也叫“爸爸”了,还未经你的允许就跟别的人说了,好像一点过渡都没有,直接进入到很圆满的结果,结了婚,甚至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生了孩子,你们的爱情没挫折?是不是挫折被你们删了?

  朱迅:没挫折,几乎没有。

  主持人:结婚多长时间了

  朱迅:两年多了

  主持人:孩子几岁了?

  朱迅:一岁了。

  主持人:没挫折。确实是迅雷不及掩耳,一切都解决了。

  朱迅:我们俩的挫折都经历过了,一个是70年代出生人,一个是对60年出生的人,该经历的挫折都经历了,平平淡淡,长长久久就好了。

  主持人:我觉得他在你们家接受三堂会审,他的答辩像他主持节目一样诚恳,所有的回答都很坦率,包括你妈妈问他愿不愿意放弃钻石王老五身份的时候,他说他和你都是有感情经历的人,其实应该感谢那些人。很有智慧,很像做一次电视采访。

  朱迅:实在。他的这种从容和实在才会给我一种很踏实的安全感。

  主持人:我觉得这来源于智慧吧?

  朱迅:谢谢,我一定转告他。(笑)

  主持人:在你和王志生活的两年里,年龄差距带来的是什么?

  朱迅:没有一点差距感。

  主持人:但是形象上感觉王志和你差距非常大。

  朱迅:那是给你的感觉。你对王志特感兴趣(笑),下次可以请他做你的嘉宾。

  主持人:王志在大众的印象里是非常强势、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因此对他毁誉参半,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你觉得在生活里他强势吗?

  朱迅:他更强势。

  主持人:你们怎么协调这个关系?

  朱迅:因为我弱势,我觉得一个强势的人让我非常省心省事,是好事,对于我这种小女人觉得是好事,但是对很厉害的女人就不行了,我觉得我是一个小女人,比例关系挺合适。

  网友:我也很关心王志。

  朱迅:谢谢。

  网友:朱迅和王志如果在主持的问题上、工作的问题上发生争执,谁听谁的?

  朱迅:谁也不听谁的,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因为我们在各自的行当里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主持人了。我们在以前刚认识的时候,刚结婚的时候也就确定了这样一条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所以,没有任何争议,可能会有一些建议,也不会强加于人。

  主持人:比如王志在你的主持工作上给你提过什么建议?

  朱迅:以夸为主,还是属于那种捧杀型。因为我的工作他做不来,他的工作我也做不来,所以是捧杀型,没有什么具体的。

  主持人:没有给你提过什么具体的建议?

  朱迅:没有具体的。

  主持人:比如你也去过CCTV—新闻做《今晚》。

  朱迅:我向领导提出很多次,但是没有批准,就没有强求。

  主持人:有一天王志帮你申请,你干了CCTV类似《今晚》这样的节目是不是很高兴?

  朱迅: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不用他帮我争取。

  主持人:非常遗憾今天我们的访谈只能到这里,但是我觉得其实跟朱迅是一次特别愉快的聊天,像在拉家常一样,希望朱迅以后能写出更多的作品,震一下王志先生。

  朱迅:我30年不敢动笔了,写点博客就行了。

  主持人:那你有没机会做客我们新浪读书了,没关系,还有新浪博客,网友可以通过博客继续跟朱迅进行交流,最后再让朱迅跟大家说句话。

  朱迅:今天真是非常开心能够坐在这里跟大家做这种交流。我也希望我这本书,刚才术术一句话让我心里窃喜,是一本励志的书,其实如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我真是偷着乐了,谢谢大家。

u=4202338445,1364257795&fm=21&gp=0.jpg

更多人物信息请关注:朱迅专题

  • 推荐:刘翔:我有一个音乐梦
  • 推荐:刘翔的人生伯乐:恩师孙海平
  • 推荐:懂得感恩的刘翔
  • 主题推荐:
    励志人物朱迅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朱迅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42271.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