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苦大仇深
11
05

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苦大仇深

  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苦大仇深
  
  文/麦小染
  
  我相信许多人应该是处于一个和我一样的状态,一起长大的朋友没有什么婚礼挥霍7000W的豪门阔少,也鲜见那种饭吃不上衣穿不暖父母毫无劳动能力自己从小饱受心灵创伤者。但即使刨去这两种极端,层次的分化依然比较鲜明。
  
  我自小受娘亲影响,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吟直至中外名著,无一不读。再加上高考状元热那几年,也就是我读小学初中那几年,关于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姊妹众多,刻苦寒窗,最终考入名牌或者取得科研重大突破的故事不胜枚举。于是我潜意识里有了一种观念就是,凡是穷苦而志坚者,必取得不菲业绩;看到那种处处炫富的家伙,恨不得上去掴两巴掌。
  
  这种潜意识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深地影响着我对朋友的判定,在经历过高考,大学之后,看过许多人的起起伏伏,看过许多人的奋斗史或者堕落史,我忽然发现,家境偏差的,即使比较努力,眼界往往并不开阔,所遇到的机会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家境偏好的,往往也不是那么玩世不恭毫不努力,并且遇到的机会和前途都春光无限。我心里对这个结果一度感到些许失望。
  
  前段时间有几个朋友来NJ一起玩儿,几个人一起去划船。其中一个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暂且叫他X吧,一路上唉声叹气,划着船忽然伤感起来了。据说是和初恋分手了。因为彼此关系都不错,剩下我们三个人开始对X狂黑不止。都要X把伤心事说出来,让我们都开心开心。
  
  X开始扒恋爱史,对两个人的幸福时光回忆了足足半个小时,诸如清晨在长江大桥看日出,傍晚去郊外偷挖农民大叔的地瓜,在他眼睛里流露出的喜悦与温情中我可以看出他对那个女孩儿用情不浅。为什么分手呢?X否认了我们关于劈腿、小三、性格不合、家庭阻挠所有的假设,告诉我们是他提出了分手,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穷,配不上女孩。
  
  他开始忧心忡忡地分析自己的家庭背景,说父母年龄都大了,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关系不错,哥哥是个厨师,自己上大学的钱很多都是哥哥给的,电脑手机之类也是哥哥买的。X觉得他应该回报好好努力,回报哥哥,如果拿父母兄弟的辛苦钱用来谈情说爱真是天理不容。
  
  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暂且给不了女孩儿车,给不了女孩儿房,不能带女孩儿坐上跑车去豪华餐厅,也不能让女孩儿周游世界乘上游艇。他忽然收起了刚见到我们的笑容,忧郁地看着水面。
  
  “那个女孩儿跟你要求过这些奢华是么?”
  
  “没有,但社会如此,没人不喜欢。”
  
  “可是她现在没有要,你可以等到毕业以后好好努力。”
  
  “我上学本来就晚,又复课一年才考上现在的大学,等我本科毕业了,都要二十四了,而且我打算深造,那样毕业以后我都要快三十了,我什么时候才能给她房子和车子?”
  
  X是个好人,很好很好的人。善良、幽默、可以信赖和依托。我见过许多男孩子像X一样,他们是孝顺的,正直的,替人着想的。因为太设身处地,他们总是担心无法给父母好的生活和回报,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要让心爱的女人一起忍受贫贱,他们总是担心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上,没有背景的他们,最终会被平庸困苦吞没。
  
  就像陈孝正一样,他们最终决定忍痛割爱,尽管他们心里百分之十的地方也有雄心壮志,但是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存在着对自己过不上好日子的无限担忧。他们在那百分之十的动力之下去努力挣扎着,然而遇到稍许的困难和被否定,就被那百分之九十的担忧恐惧无奈淹没了。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3idiots》里面的男主,出身贫寒,仍然真诚地对待朋友,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相信爱情,这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
  
  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没有大是大非,大对大错。经常看到女孩子吐槽不要嫁给穷人过不了好日子的帖子,经常看到屌丝吐槽女人太势利的帖子,紧接着又经常看到女生跳出来大骂不是势利是社会如此的帖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想法都有一群支持者。而我要说的是,社会不是那么宽容,但也绝对没有那么残酷。
  
  对于那些明明自身很优秀的男生,要放松自己的心态,开开心心轻轻松松的去努力就好了,心态真的很重要,该有的都会有的,不要总是患得患失,不要总是把许多家庭压力和未来的财富压力架在自己头上。
  
  亲爱的身无分文自己奋斗的男孩子们,你要找的是一份真爱,你要追求的一种生活。你的梦想中应该是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间经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获得多少财富。
  
  如果你非要痛彻心扉地告诉我说,你爱的那个女人就要房子车子,那我要告诉你说你爱错人了,请她转身走人;如果你还要继续面色沉重的告诉我说,你爱的那个女人不要这些,你的岳父岳母要求,或者你不想要你的女人过苦日子,那么归根结底还是你太沉重了,慢慢奋斗,父母亲是不能将你们分开的,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把心情放轻松,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无法改变,你奋斗了一辈子终究没有达到别人的一个起点。但是归根结底,别人的那个起点真的是你一开始想要的么?每个人的理想应该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的,如果真的让你开着跑车满大街乱转吃饭唱K把妹,真的是你想要的么?给自己一个靠谱儿的理想,给自己一个沾边儿的目标,关注于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心态放轻松,自己开心最重要,不要每天想想社会残忍二代众多就心如刀绞。
  
  说个高考时候的小故事。
  
  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叫我和女生W和L三个人谈话。当然无非是要放松心态之类,那个时候大家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山东那种万人齐考,学霸纷飞的地域。W和我是同桌,在我们班成绩中流(我们班是全校最好的班,高考的时候全部超一本线几十分,只有一两个不是985)。一脸轻松,不大理解老师一直强调“放松心态放松心态”的教诲。
  
  W直接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生什么的,学历都不高,我就是考个好点的一本,我妈说家里祖坟就要冒青烟了。”
  
  W的妈妈我们也认识,是那种生活起来超级轻松潮流的阿姨。特别喜欢看电影,看到好看的就推荐给W一起看,W的妈妈家家庭条件很不错,W的爸爸当年就是个穷小子,穷小子很爱看书,她妈妈就攒钱给爸爸买书,她妈妈家里也很宽松,很接纳她爸爸,家庭幸福美满。完全没有提到过什么“下嫁”“高攀”之类。后来她爸爸很厉害,在我们那里是个挺厉害的干部。W高考前一个月都没有往家里带过书,倒是经常带一些蛋糕零食之类带我到走廊里吃。和她们一家人交流都非常开心,觉得世界上除了晴空万里就是万里无云。
  
  老师看W心态挺好,就也没说什么了。转而向L,L是我们的尖子生,高中三年一直拔尖,经常在全市统考中全市前十,我们市有几万考生;在我们学校经常考年级第一,我们年级有三千个人。老师还没仔细问L呢,L就开始大哭不止,“老师,我们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生什么的,学历都不高……”
  
  很耳熟是不是?和W说的都一样是不是?接下来转了调,“我们全家都指望着我出人头地,如果我考不上名牌,我们家永远都不会出名牌了。我的目标就是北大,我能接受的最差结果是人大,但是我现在有时候模拟考成绩不够理想……”balabalabala瞬间哭成了泪人。
  
  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那么伤心,她每次模拟考的成绩都是680+,要知道,几年前,这个成绩在山东也很吃得开了,但是她总是担心自己不能一举成凤。她开始对老师讲她的人生观,考不上北大就是人生的失败,考不上北大我们家就要失败,考不上北大我就无法养活我们一家老小……而事实上呢,L的爸爸妈妈我也认识,想法同L有过之无不及。
  
  结果你可以猜得到,W考出了比平时水平高三十分的成绩,去了港大;L的成绩是三年来的最低谷,她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人大也进不去。但是L也活着,最终也接受了。那时候年纪小,阅历少,觉得高考不得了,是人生最大最大的事情。时过境迁,也不过如此,想来所谓房子车子佳人在侧都不过是浮云,放宽心只管努力只管开心。
  
  中国的家长多受传统影响,总觉得养儿防老。越是老了没保障的越是这种观念强烈,年轻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社会化的追求变得越来越物质,周遭越来越浮躁的时候内心也深深受压,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惶恐。殊不知放宽心,天无绝人之路。
  
  如果你真的还要有压力的话,请不要担忧你不能给你老婆豪车香房,只管想想能不能做到养活自己,在儿子长大的时候告诉他尽管去闯,老爹不需要你养老,让你的儿子没有压力地快乐地奋斗,轻松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太多人聪明又努力,有趣且宽容待人。这个世界上,太多事简单又可爱,追捧者众多。这个世界上,太多的机会,只要不停地学习和努力就不会被遗忘。做一个轻松的人吧,做一个别人靠近你就感到正能量的人吧,做一个阳光可爱向前看的人吧,青春不奋斗一回过上喜欢的生活,幸福感都没有那么强。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苦大仇深?
  
  些许小感受,Behappy!与诸君共勉。

  1. 清华差生10年奋斗经历
  2. 青春不奢华,我们需要奋斗
  3. 没有什么天生的好命,只有咬紧牙奋斗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不少关于习惯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很多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过,我想有三个困惑我们的问题:第一,既然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仍然会有差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优雅,有人懦弱?第二,对于企业而言,习惯是否同样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有的企业发展,有的企业挣扎乃至消亡?第三,对于社会而言,习惯是否仍然重要?有的社会和谐,有的社会动荡?有的社会祥和,有的社会不安?
  
  读完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后,我找到了对上述三个困惑的解答,同时,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企业,让我们更加懂得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我们自己如何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是我们目前的样子,全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似乎都懂得良好的习惯会有好的美德和成就;似乎都懂得要想做得更好,就得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下足功夫。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两组斗士,另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好习惯,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习惯。我们成长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就是能否要更多地训练、指导、培养、激励、留引拥有好习惯的那组斗士,同时能否要尽可能地打击、呵斥、阻止、隔绝、消灭染上了坏习惯的那组斗士。每个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被激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有所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总会迅速地从偷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和发奋;总会迅速地从愤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感恩和感激;总会迅猛地从疯癫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以至于有人甚至鼓吹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就会无所不能。我们可以静下来好好观照一下自己:早上醒来后,我们是继续在床上迷糊一会,还是会立即起床?起床后,我们是直接回复邮件,还是先洗脸、刷牙,还是先到厨房吃一个甜点?吃完早餐后,我们是发呆,还是看会儿报纸,还是和父母、孩子聊会儿天,还是去健身,或者去上班??不少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不少人也可能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决策,殊不知这些都是习惯,而恰恰是这些貌不惊人的习惯,累加累积、聚集聚和,从而决定着我们后来要走的路。如同英国古戏剧家德莱顿所说:“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如同英国法律史学家梅茵所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改变,我们就得从我们的习惯开始,就得从我们的习惯着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因为它会促生神经渴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朋友们,你想做出改变吗?你要做出改变吗?你会为改变而舍得付出吗?那么请记住,需要决心。只有决心才行!1994年哈佛大学对大幅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少人的改变是因为遭遇了个人悲剧,比如遭遇离婚、失去父母、丧子之痛、身患重病等。我们要改变,就得拿出改变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才行,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最后,我们还要记住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有当好的习惯足够对我们有奖赏,足够有神经渴求时,好的习惯才能被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暗示和奖赏,就会慢慢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相信这种改变。如果有可能,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改变就会真正成为现实。
  
  企业如何改变
  
  《基业长青》中探讨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共性,而不少的共性与企业的核心习惯有关。核心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散到整个企业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习惯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核心习惯在重塑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娱乐、消费和沟通方式等。所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必须要找出自己企业的核心习惯,然后在改变核心习惯上着手,其他习惯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要辨别出最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作为有力的杠杆。比如,不少人减肥多年没有成效,但却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又能够准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体重在下降,居然减少了40公斤。作者写道:“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说来,做运动的人们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运动就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找到最重要的核心习惯,就是找到了改变企业的最好着力点。
  
  优秀的企业需要激发让自律成为习惯的特质。“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员工多少支配感,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多少自律性。也就是说,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自律变成习惯时,员工才可能静静地倾听顾客的要求,接受顾客的抱怨,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致谢,然后耐心解释问题的原委。这样,企业才能够打动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优秀的企业会把危机当作转机,会把危机当作机会。来自外部的尖锐的批评都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提升自我的一个开始。很多时候,企业内部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是失败。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逆境的鞭策,而企业的这些危机就是巨大的逆境,却能给企业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这一切。
  
  最好的营销是能够预测、计算甚至操纵消费者的营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让我感兴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处于二战中的美国政府游说本国民众接受动物内脏的故事;第二个案例是DJ说服听众喜欢听《嘿呀》的故事。我想说的是,完全可以说,读懂、读透这本书,你也就掌握了真正的营销秘籍。
  
  社会如何改变
  
  社会的任何可能的改变都孕育在可能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之中。在当今中国,民众的社会交往习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载体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交往和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运动的三个过程的描述: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的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的脆弱的联系。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作者在书里详尽描述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的确发人深省。“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当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抗议行动顺利地组织起来。”同时,“当友谊的强联系和同伴的压力的弱联系相融合,它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时候,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就发生了。”而今天,微博和微信很容易构建强联系和弱联系,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一些投诉和恶性事件时把握不好标准和尺度,后果就可想而知。基于这些考虑,我想这也是一本政治家或者政客们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无论对于个人习惯的改进,对于企业文化的优化,还是对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书里的两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005年,作家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巧看到一条大鱼在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这条大鱼对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啊。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外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1. 为什么你至今还是小职员
  2. 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
  3.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

  其实大家都比我们看到的更努力

  文/姜小姜够靠谱

  因为曾经复读的原因,我的很多同学都上班一年多了。陆陆续续的联系,让我这个赋闲在家不愿意学习就等着开学的人,越来越为自己的懒惰汗颜。

  高中同学留在天津做IT了,常常看到他朋友圈分享着自我励志的状态,每次问他还考研么,他从来都是斩钉折铁的迅速回答:考啊。隔着手机我都能感受到他充满决心的语气带来的风。有时候我会在早上醒来看到他前一晚的留言,一般都是凌晨以后的,在我已经昏睡的时候他发来的问候,不知道是不是刚刚编完一个程序准备睡了,还是跟我说几句只是休息下,还要接着工作。

  朋友在香港面试,结果最后一轮加了远程英语面试,人力资源隔着电脑跟他交流。他本身的大学是有英文授课的,而且还考过几次GMAT,结果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表现,郁闷了好久。

  北京的小姑姑,现在做了美术总监。刚到工作单位的时候,好几次在公交车上背单词都坐过了站,孩子今年快两岁了,才第一次回老家。

  其实大家都比我们看到的更努力

  妈妈朋友家的儿子,比我小一年级。年初参加雅思考试,打了7分。想要申请的学校分数好像不够奖学金,放假在家玩命儿整英语呢,他妈带他出去吃饭都不肯去。

  在事务所上班的同学,晚上加班到跑才赶上地铁的最后一班回家。跟我开玩笑说,自己包车回来的,好像得几百万的车吧……那时候她还没吃晚饭。

  许多朋友都羡慕油田子女毕业就能回来上班。我以前的一个姐姐,休年假出去旅游了,好像还带着要考核的书,那天还跟我抱怨说,真的岁数大了么,怎么记东西这么费劲儿了呢。我几个好朋友参加工作不久,申请了北京带薪进修的机会,十天的准备时间。我了解的朋友,高中时候我一回头找她唠嗑,她就是在半梦半睡中。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努力,脱颖而出的。

  曾经的同桌做了妈妈,我觉得她又轻松又幸福。前段时间聊天,为家里刚刚起步的店面加班加点的奋斗着,常常收拾完已经凌晨三四点,早上八九点送酒水的来的时候,她往往脸还没来得及洗。

  爸爸单位一个阿姨,几年前单位定岗,她因为缺一科资格证。同组的同事每个月都比她多拿奖金,她说,我俩干一样的工作,为啥他就多拿钱,领导对他说话还客气呢。一咬牙一跺脚,自己也报名参加考试。后来也的确考下来了,就是CPA。

  六楼的阿姨,参加工作时候是院长办公室收发报纸,打扫卫生的。五年里去长春考了不知道多少考试,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日本留学的姐姐,去年在北京恋爱了,对方是清华的硕士,在研究所做科研工作。两个人还没等多你侬我侬,对方家长就去了北京见了姐姐,言辞之下,不单单炫耀了自家家世背景,还居高临下的对姐姐提了很多要求。(www.lzdaxue.com)姐姐一气之下,辞了工作,回日本考上了研究生。我跟她说,日本研究生多难毕业啊,她回我的是,她现在还在一家机器人公司兼职,觉得生活挺有意思的。

  在英语小组学习认识的辽宁小哥,那时候看他准备出国考试日,日签到都很早,前几天说留学的事得推迟了,我知道他已经考过了,很奇怪,问他这是要放弃么?他说,家里的公司的一个项目需要他签字。

  一个副总裁在微博里说,他从毕业开始,就很少凌晨前回家了。也的确,他日常的微博总是在两三点更的。

  回忆小马甲是靠在微博里展示他的猫猫狗狗赚人气的,我却总看到他也是零点左右发出去跟妞妞玩的照片的。

  我还有很多朋友,都在发奋努力着。他们许多人付出着自己念书时候,觉得自己死都不会累成这样的汗水。甩掉了念书时候,怎么都甩不掉的肥肉。工作了的他们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更加的努力着。

  念书时候,我们容易更懈怠,因为父母不会根据你每天有没有收获来给你生活费,但是工作了,你每天付出的汗水,一定是比你每个月拿的工资多的,老板是根据你干多少活给你加薪。如果把生活费看成你努力所得呢?大学里安逸的生活是不是过得更不踏实了?

  我们看到的每天悠哉的挥霍混日子的人可能也有,家里强大的后盾支撑着他们更享受自己肆意的生活,可是生活最可怕的就是,家世比我们好的仍比我们努力着,就像那个出国念书的小哥。

  你继续努力,你想要的,岁月都会还给你。

  而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人都比我们看到的更努力着。

  • 我如此努力,才得以坐在你身旁
  • 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努力
  • 负能量: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要知道奋斗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苦大仇深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wenzhang/18670.html

励志文章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