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没有人能给你无时不刻的安全感,除了你自己
11
05

没有人能给你无时不刻的安全感,除了你自己

  没有人能给你无时不刻的安全感,除了你自己

  文/卢思浩
  
  那年在飞机上,百无聊赖的我一边憧憬着所谓的留学生活,一边列了一个单子,写着这几年要做的事情。
  
  不怕大家笑话,这个清单上的第一条就是:考上剑桥,一如我在10年的日志里所说。然而除了考了3次的雅思最终考上八分以外,这一条我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妈还时不时地笑话我当时满嘴跑火车,放大话。
  
  第二条我也没能做到:出国之前总想着要跟各国人民打成一片,其乐融融。想象中的画面始终没有出现,电影里常见的大学镜头也没出现。如果真的有那么一部电影,我连龙套都不是,原因很简单,如果镜头能都扫到我,大概这时的我不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两点一线。
  
  那时的我自然没有预见到我的生活会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当然也没能预见到N年后的今天我居然在角落里找到了这样一张皱的发黄的单子。仔仔细细地把单子看完,除了略有进展的厨艺和略有减少的青春痘以外,其他的似乎都没能做到。
  
  然而我一点也不难过。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太多人觉得焦虑,是因为现在的他们自己,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太多人会一而再地回忆,大多说明他们现在过得并不好,于是一再美化过去讨厌改变。
  
  其实你仔细想想,去年的今天你在做什么,你还背着一样的包么,你还坐着一样的座位,留着一样的发型么,你身边的那个人还是当初信誓旦旦地说要跟你永远的那个人么?改变其实早就发生了,谁说改变需要五年,需要十年呢?
  
  永远不要回避你的过去,更不要用你的过去牵扯你的将来。
  
  上面说过如果真的有一部描写大学生活的电影,那我连龙套都不是,但是在我活的地方,我就是我自己的主角。我有个习惯,就是我会把所有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打败的人都列下来,超越了一个或者完成了一个之后就把它划掉。
  
  你知道有关未来的东西,总是不确定地让人犹疑不前。别人给你的动力是会用光的,你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到动力,找到你的发光点,然后为之努力,为之发光。
  
  这个世界是这样子的: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看得见,有的时候努力的成果被别人一带而过。你熬夜到凌晨3点,第二天还是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上班。你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第二天还是起早去赶那永远不会为你停下的地铁。别人总看到你的照片,说你过的真好呀,过的真滋润,然而没人知道你这个星期忙的几乎没有怎么睡觉。
  
  你以为找到了救星可以好好倾诉一番,可是他却不怎么在意。你想要打电话回家给爸妈,却突然觉得不能把这样的一面展露在爸妈面前。突然间你想问,为什么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那些曾经看起来无比接近的,现在突然变得无比遥远。
  
  然后你突然停下来问自己,然后呢,怎么办?
  
  我始终记得第一次一个人坐上去往异国他乡的飞机的那天,我离自己17岁生日还有3个月。我妈还在跟我打趣说:“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一会就没办法回头了哦。”我没有回答她,只是反复地想: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也注定了我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选择的。
  
  五年前初三,我几乎垄断了所有考试的全班第一,文科却总是只比平均分高一点,以至于后来我对我死党说我想写小说的时候,他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对我说:你还是去把古诗好好背一遍吧。
  
  高一的时候,幸运地考进了重点理科班,但是我却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早恋,手机,不穿校服,头发长,这些老师看不惯的情节里都有我的影子,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有些庆幸,还好我没有完全被磨灭自己的个性。
  
  也是这一年开始记日记,第一页抄写着五月天《倔强》的歌词: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然后写上一句话:我要做像陈信宏那样的人。
  
  好像出国了很久,那个我一眨眼就不见了,经历了2次跨国恋都是无疾而终,第一次一个人在墨尔本的晚上听着歌忍不住眼泪,第二次却连挽留的举动也没有,心里是不舍的,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有人肯陪我走过这么一段,我就已经很感激了。毕竟当时做出承诺的时候,我们都是那么的真心。
  
  时间和距离,到底有多强大呢?于是,我们牵起了谁的手;于是,我们学会付出与爱。于是,我们学会伤心难过;于是,我们学会武装自己。
  
  然而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你最终遇到的,那个可以让你脱下你所有防备的人,是有多可贵,你才会明白当有人愿意一起颠沛流离,陪你做梦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我成长的特别快,生活也算是波澜不惊地继续下去,认识了很多强悍的人,有的环游世界,有的会好几国语言,有的学习双学位的同时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有的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看书。
  
  从墨尔本来到堪培拉之后,这样的感觉就更加的强烈。去过一个朋友家里,书柜上摆满了书,都是有关金融的,他说每一本书他都会记笔记,每一本书他都会看三遍以上。又或者跟一个人交谈的时候问起她研究生想去哪里读,她直接回答我:“哈佛啊。”
  
  而我呢,跟他们比起来,没有波澜起伏的经历,没有日夜读书的毅力,成绩也是丝毫比不上他们。什么时候起,我的雄心壮志,我的年少轻狂就这么慢慢地没有了?
  
  很多人都说到处旅行很好啊,特别像留学生可以在异国他乡好好生活好好体验,可以跟老外交流交谈。我怎么觉得,我只是从一个很多中国人的圈子里,走到了另外一个人不多但也都是中国人的圈子里呢?为什么明知道这样,还是义无反顾地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呢?
  
  事到如今,我终于可以明白,这是因为我的野心,不是因为那些学术,也不是因为这里真的比较好,而是因为我想要经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想要我的世界有一些不一样,我想要一个人好好看看这世界,所以我愿意接受所有的苦逼,所有的孤单。
  
  因为我要的是那种闪闪发光的人生,我要的是一个不会让自己后悔的人生,我要的是那种能够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心平气和的心态,我要的是变成我自己的太阳。
  
  说穿了,就是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平稳地站在这个大地上。
  
  在《比起失败,我更害怕遗憾》里写:我从不觉得我是一个能很好面对孤独的人,直到最近回过头才发现一路上自己走了多长的一段路。人有的时候很脆弱,然而只要咬牙继续向前走,回过头看的时候都会惊讶于自己的忍耐力。
  
  只有从害怕一个人吃饭,害怕一个人坐车到习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波折而从容不迫,才能真正明白孤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你的一部分,它是天使也是魔鬼,它能让你变得更好,也能让你万劫不复,你无法逃离它,你只有面对它。孤独到最后都是一种极其真实的存在感。
  
  这些年来我搬了将近十次家,辗转了三个城市,已经记不得坐了几次飞机,马上又要离开这个已经呆了五年的澳洲了。我有留恋,但我并不伤感。前几天跟Faye 聊起来的时候,她说自己曾经一个人在缅甸住了七天,在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糟透了,然而现在回忆起来的时候,却觉得那是一段很珍贵的回忆。
  
  对于我的留学生活,似乎也是如此。回忆起来像是一场冗长的黑白默片,没有什么亮点,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有的只是生活的一点一滴。很多时候都觉得糟透了,但回忆起来却觉得特别美好。与其指望失恋之后会有一个王小贱,不如指望你自己坚强一点;与其指望每次失落的时候会有正能量出现温暖你,不如指望你自己变成一个正能量的人;与其担心未来,还不如现在好好努力。
  
  没有人能给你无时不刻的安全感,除了你自己。
  
  我不知道电脑屏幕另外一边的你在干嘛。是又熬夜吃泡面,是觉得这个冬天就要过不去了,是不是很需要一个拥抱一个安慰,还是看着论题痛苦地皱眉,还是你最爱的人离开你了。(励志文章 www.lzdaxue.com奋斗)可是相信我,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想要跟你说说话,你身后还有你的父母和朋友,不要不想到他们,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人生绝不会因为一件事情而停滞不前,也不会因为一件事情而一步登天。就像我以前从没有想到现在的我会是现在的一个我一样,要等到走完那段路,回头看的时候才会觉得两边的风景跟刚才来时有些不同。那些觉得过不去的,也许只是我们太倔强不愿意改变,也许只是我们习惯了那些不该习惯的习惯,可是那些伤总会慢慢地愈合,总有一天这些都会过去。
  
  这唯一的前提,就是你要走过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你可以说我幼稚说我矫情说我不切实际,这些都没关系。被看轻被怀疑被放弃,那都是别人的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一直相信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后悔的痛比跌倒的痛更难过,只有真心才能换真心。
  
  而我的清单上还剩着最后三件短期目标要达成:第二本书,微电影,和考研。
  
  一如我在《要么滚回家里去,要么就拼》里所说:我不能在这里变老。我要在变老之前,做一些到了80岁还会微笑的事情。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个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虽然每一步都走的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缩过。
  
  有的时候,你需要伸出你的中指,对着这个操蛋的世界说 fuck you。告诉这个世界,滚你的,我是我,你是你,我依旧相信爱情,我依旧相信梦想,我就喜欢听喜欢的歌大声嘶吼,我就是要追求我在意的而你们不在意的东西,我就这么我行我素地过,对不起,坑爹的世界,我跟你不熟。
  
  所有的牛逼后面都是一道道苦逼的高墙,所有的苦逼背后都是一次次别人看不见的坚持。我们能走到我们一生中那一次发光的那一天,我从来没有怀疑过。
  
  再给自己一个交代之前,再还没有彻底甘心之前,请继续努力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都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平稳地站在大地上,那是属于你自己的力量,不必害怕它消失。

  1. 曹国伟:除了自己没有对手
  2. 除了自己,没有谁能冒犯你
  3.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潘石屹:放大人生格局,成功自会降临
  
  文/潘石屹
  
  当我们抬起头来,把我们的注意放在精神成长、知识的增长和为他人的服务上,我们就得到快乐;当我们低下头只关注物质的东西,关心得失,关心名利,关心如何能比别人优越,我们得到的就是痛苦、仇恨和嫉妒。
  
  人生的目标很重要,须天天提醒自己,人生的目标是自己进步,同时促进社会改善,这是人生两重性的目标,互为前提,两个目标谁也离不开谁。人生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对这两个目标不断学习—反省—行动的深刻理解。对于这种人生目标的设立与实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宗教信仰都是在实践这一目标,也可以说信仰是人生进步的原动力。你问到快乐的来源,我想,如果你把人生的格局放大一些,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人生的目标和意义,那快乐自然会超脱于很多的世俗烦恼而降临于你。
  
  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只因为他们原有的资源,比如地缘优势,比如父辈的资本积累,就轻而易举完成了别人数年才能完成的事。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要想走出困扰,我想应该先搞清楚为什么奋斗。
  
  我们奋斗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培养了我们勤奋、诚实、责任感、团结合作等美德,同时也会发现我们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如果没经历这些,那可能就错失了人生最宝贵的收获--精神的成长和进步,而那些表面的物质层面的目标,只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这就像考试,考试前你是不知道题目和答案的,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成为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机会,而如果在考试前老师把答案告诉了你,那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我们只从物质层面,从名和利的角度去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天生就拥有比别人多的优势和资源,比如美貌,家世,地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局限在这个层面看待自己的人生,那就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力量。(励志文章 www.lzdaxue.com)俗话说的“人比人气死人”,就是从物质层面去看问题,这只能让我们产生嫉妒、仇恨,消耗我们快乐、智慧和人生奋斗的力量。
  
  相信命运给我们安排的每一个困难和考验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智慧,愿你能明察。
  
  从爱你的亲人、爱你的家庭开始,爱你所处的社区,爱你服务的机构,爱你的国家、民族、一直到热爱全人类,你爱的范围越大,你获得的力量就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梦想,社会责任等等都会统一起来,从一个纯洁的爱的动机出发,找到美好的归宿。

  1. 你所不屑的成功
  2. 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晃花眼睛
  3. 没有进取心的人永远不会得到成功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不少关于习惯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很多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过,我想有三个困惑我们的问题:第一,既然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仍然会有差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优雅,有人懦弱?第二,对于企业而言,习惯是否同样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有的企业发展,有的企业挣扎乃至消亡?第三,对于社会而言,习惯是否仍然重要?有的社会和谐,有的社会动荡?有的社会祥和,有的社会不安?
  
  读完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后,我找到了对上述三个困惑的解答,同时,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企业,让我们更加懂得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我们自己如何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是我们目前的样子,全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似乎都懂得良好的习惯会有好的美德和成就;似乎都懂得要想做得更好,就得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下足功夫。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两组斗士,另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好习惯,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习惯。我们成长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就是能否要更多地训练、指导、培养、激励、留引拥有好习惯的那组斗士,同时能否要尽可能地打击、呵斥、阻止、隔绝、消灭染上了坏习惯的那组斗士。每个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被激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有所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总会迅速地从偷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和发奋;总会迅速地从愤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感恩和感激;总会迅猛地从疯癫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以至于有人甚至鼓吹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就会无所不能。我们可以静下来好好观照一下自己:早上醒来后,我们是继续在床上迷糊一会,还是会立即起床?起床后,我们是直接回复邮件,还是先洗脸、刷牙,还是先到厨房吃一个甜点?吃完早餐后,我们是发呆,还是看会儿报纸,还是和父母、孩子聊会儿天,还是去健身,或者去上班??不少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不少人也可能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决策,殊不知这些都是习惯,而恰恰是这些貌不惊人的习惯,累加累积、聚集聚和,从而决定着我们后来要走的路。如同英国古戏剧家德莱顿所说:“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如同英国法律史学家梅茵所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改变,我们就得从我们的习惯开始,就得从我们的习惯着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因为它会促生神经渴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朋友们,你想做出改变吗?你要做出改变吗?你会为改变而舍得付出吗?那么请记住,需要决心。只有决心才行!1994年哈佛大学对大幅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少人的改变是因为遭遇了个人悲剧,比如遭遇离婚、失去父母、丧子之痛、身患重病等。我们要改变,就得拿出改变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才行,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最后,我们还要记住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有当好的习惯足够对我们有奖赏,足够有神经渴求时,好的习惯才能被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暗示和奖赏,就会慢慢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相信这种改变。如果有可能,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改变就会真正成为现实。
  
  企业如何改变
  
  《基业长青》中探讨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共性,而不少的共性与企业的核心习惯有关。核心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散到整个企业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习惯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核心习惯在重塑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娱乐、消费和沟通方式等。所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必须要找出自己企业的核心习惯,然后在改变核心习惯上着手,其他习惯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要辨别出最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作为有力的杠杆。比如,不少人减肥多年没有成效,但却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又能够准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体重在下降,居然减少了40公斤。作者写道:“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说来,做运动的人们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运动就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找到最重要的核心习惯,就是找到了改变企业的最好着力点。
  
  优秀的企业需要激发让自律成为习惯的特质。“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员工多少支配感,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多少自律性。也就是说,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自律变成习惯时,员工才可能静静地倾听顾客的要求,接受顾客的抱怨,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致谢,然后耐心解释问题的原委。这样,企业才能够打动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优秀的企业会把危机当作转机,会把危机当作机会。来自外部的尖锐的批评都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提升自我的一个开始。很多时候,企业内部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是失败。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逆境的鞭策,而企业的这些危机就是巨大的逆境,却能给企业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这一切。
  
  最好的营销是能够预测、计算甚至操纵消费者的营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让我感兴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处于二战中的美国政府游说本国民众接受动物内脏的故事;第二个案例是DJ说服听众喜欢听《嘿呀》的故事。我想说的是,完全可以说,读懂、读透这本书,你也就掌握了真正的营销秘籍。
  
  社会如何改变
  
  社会的任何可能的改变都孕育在可能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之中。在当今中国,民众的社会交往习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载体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交往和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运动的三个过程的描述: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的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的脆弱的联系。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作者在书里详尽描述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的确发人深省。“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当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抗议行动顺利地组织起来。”同时,“当友谊的强联系和同伴的压力的弱联系相融合,它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时候,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就发生了。”而今天,微博和微信很容易构建强联系和弱联系,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一些投诉和恶性事件时把握不好标准和尺度,后果就可想而知。基于这些考虑,我想这也是一本政治家或者政客们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无论对于个人习惯的改进,对于企业文化的优化,还是对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书里的两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005年,作家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巧看到一条大鱼在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这条大鱼对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啊。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外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1. 为什么你至今还是小职员
  2. 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
  3.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励志文章: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够帮助你
  • 推荐:任何人不能剥夺你追求梦想的机会除
  • 推荐:谁都不能安排你的生活,除了你自己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没有人能给你无时不刻的安全感,除了你自己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wenzhang/18724.html

    励志文章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