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ABC林书豪:当所有华人都处在梦与现实之间
11
12

ABC林书豪:当所有华人都处在梦与现实之间

  ABC林书豪:当所有华人都处在梦与现实之间
  
  一个华裔美国专栏作家眼中的林书豪。读完以后有种很复杂的心情。决定将全文翻译,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很特殊的角度,让读者可以站在亚裔美国人这样一个位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位置,去感受文化和理念带来的冲突,并去反省现实和梦想——当成长在一个追梦国度的华裔都开始反省的时候。
  
  译者:奶牛Denny(翻译辛苦,请尊重译者劳动。)
  
  作者:Danny Chau
  
  What I See In Jeremy Lin
  
  可能你从我的姓氏中已经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亚裔美国人。我很小只,而且有时我很不张扬、很温顺。和WesleyYang(前文引述的一名亚裔美国作者)一样,我对我黄皮肤的肤色并不总是觉得很自在自如。但是这个周五的晚上,在林书豪对阵洛杉矶湖人对的比赛中,我感受到一种引力。他的每一次触球都会让我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并且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和毫无修饰的激动。我从未叫喊得如此声嘶力竭,我也记不得自己上一次为一场体育比赛而落泪是什么时候。无论是否已经被大家强加到他身上,林书豪的肩膀上承载了几代亚裔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我很难再想出来另一个这样的历史瞬间:我们作为一整个社群,因为我们是亚裔而如此自豪。
  
  已经没有人知道应该对林书豪有怎样的期待了。本该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对阵湖人),变成了一个奇迹。我们不知道林书豪能够继续这样的表现多久;但对于所有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对他存有多多少少的怀疑的人们(包括我在内),他的表现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的怀疑无疾而终,几乎是用各种事实的证据逼着我们去相信他。
  
  这个现象的背后,大家不只是在庆祝记分牌上的得分,不是吗?什么是Linsanity(疯狂的林想象)?他如何影响了亚裔美国社群、和全世界的亚裔移民?林书豪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林书豪成为了过去的一周Twitter上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最让我惊讶是那些试图将林书豪和姚明联系的评论。不,如果姚明给NBA所留下遗产是一本书,那么林书豪并不只是一页附录。不,疯狂的林现象也并不会让姚明在联盟中的时光被人遗忘。没有人可以替代姚明作为一个大使对这项运动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人可以复制姚明身高7英尺6英寸却还拥有的优美的低位技术。姚明从来都只是一个个别现象。然而尽管他一直都只是他自己(还有谁能说要“梦想成为姚明”呢?),但是你不可能将姚明和中国分开。他的意志是中国的意志。他的努力代表着中国的努力。他被培养起来是为了他的祖国服务(举国体育),并宣传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两个所爱:他的国家、和篮球。对于我来说,林书豪所包含的含义不一样。
  
  “你是美国人!“我的父母总是这样告诉我,用微笑但带有嘲讽的语气。是的。我是美国人。我出生在加利福尼亚,我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是很好,而且我从未去过亚洲的任何地方(尽管我很愿意去)。在我还小的时候,我接受了许多基本的亚洲文化理论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孝道。尊重你的长辈,不要让他们失望。他们做出了你可以想到的所有的牺牲,换来你现在生活在美国的这样一个黄金机会。他们辛勤地工作,祈祷,并曾经为你流下了血和泪。不要浪费时间。努力工作,学习,锻炼,成为一个很好的人。我曾经见到我父母失望过一次。我再也不想见到那一幕了。我们了解到,为了自己和家庭可以过得更好,我们必须做出牺牲。这当中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我们自己梦想的消失。
  
  但我是美国人!要是没有了梦想我还有什么呢?那些“高级”的职业是亚裔父母评定好坏的黄金标准。这些职业收入稳定,是光环的标识。而且他们永远在招人。但我们并不都梦想成为医生、律师和金融分析师。对于那些并不能很好地被嵌到这些“模具”里的人来说,我们深陷危机。我们在一场拔河中挣扎:一边是植在我们基因中的华人的传统——我们要遵守的孝道和我们履行我们家庭的意愿的责任,另一边是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中的一些人从未在这场拔河中找到平衡。有些人在一种削弱人们意志的务实主义中忘却了他们的激情,有些人狠心地抛弃了所有我们祖先的传统。但我们中的一些人找到了这个平衡点,来平抚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林书豪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是那么重要。他证明了,有另一种方式。看到林书豪切入到内线,并在一群跃起的巨人的防守下得分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他还能在人生里做些什么别的。但这个故事也曾经可能变得完全不同:在过去的这一周前,存在在林书豪的整个篮球生涯中的,只有周期性的、如惯例一般的被轻视和被忽略。他完全可以离开这一切。我们都知道他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但他有坚持自己梦想的勇气和决心。而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种族优越感渐渐地消失,他的故事开始显得那么的纯粹。
  
  林书豪是谦虚的、是自律的、是有精神力量的。他也是无畏的、进取的、有创造力的。他已经找到了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及他对于成功的定义。无论他今后成为一个真正的NBA明星,还是打破了他的水晶鞋、回到替补板凳的末端,对我来说都不重要。Ethan Sherwood Strauss或许是对的。(
励志文章 www.lzdaxue.com)林书豪的存在可能永远都只会限于“林书豪”这样的一个标志—但这只是因为这个标志完全没有偏离“林书豪”这个人。是的,他激励了整个亚裔美国人社群;是的,他改变了美国人对于典型的亚洲拼命三郎的描述;但是,林书豪带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是他对于自己的能力的那种自在、以及他在与一群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在一起时对于自己所处的位子的那种自如。尽管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要相信不同文化决定了不同的对成功的定义,但是现在我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相信:我们有能力给自己的成功写下定义。如果林书豪已经证明了什么,那么一定是“忠于自己”有多么的重要。
  
  林书豪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生命中那些我们不曾真正相信的可能性。
  
  我是一个亚裔。我是一个美国人。我很小只,不张扬、很温顺。但我有我的声音,我有我对自己的掌控权。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自信地展示这个声音和这份权力。就像林书豪那样。

  欧阳夏丹:第一次的成功很重要
  
  欧阳夏丹说,她的家乡桂林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城市环抱着山水,青翠蕴含着灵秀,这个被桂林山水滋养出的南方女子,浑身透着一股灵气。她才气逼人,气质绝佳,似乎每次出现就是为了让人眼前一亮。
  
  有人说,这样的女子总是更容易被幸运女神眷顾。
  
  上高三的时候,老师告诉她北京广播学院正好要在桂林招生,鼓励她去报考。考试在省广电局,那年有几千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她一个。
  
  临近毕业,上海电视台到广院选人。尽管欧阳夏丹长相并不出众,但台长亲自拍板,说:“她的内涵会给新闻节目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而当时广院已经决定保送她读研究生,去上海就是违约。上海台无怨无悔地为夏丹向学校交了“悔约金”,广院也为她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幸运得一塌糊涂。
  
  四年后的2003年,央视二套经济频道在全国各频道“海选”主持人。二套节目组负责人每天从早到晚开着电视机,充当星探。又是欧阳夏丹,这个笑似飞花的女子,再次让人眼前一亮,试镜之后成为入选者中的首选。
  
  为什么她总能碰上“好事”、一帆风顺呢?就在别人羡慕嫉妒的时候,欧阳夏丹却没有时间春风得意。当更多人对“不屈不挠”的精神赞赏有加时,她却更看重第一次的成功。因为正是很多“第一次的成功”,才让她顺利走到今天。
  
  她一上初中,爸爸就开始生病住院,还要做化疗,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明显缩水。这让调皮爱玩的欧阳夏丹突然清醒了,“好像一下子懂事儿了”,从初一开始,成绩就突飞猛进。但改变她一生的还是班里的一次演讲比赛。
  
  看她光知道学习,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班主任罗宗昌就鼓励她参加班里的演讲比赛,还耐心地陪她一遍遍地练习。结果,她在全市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这第一次成功给了她巨大震撼:原来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大的潜力!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年获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
  
  高中学习紧张而充实,她又参加了学校排的话剧《项链》,并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这次成功让她更加自信,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倾向。所以,她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并在几千人中脱颖而出。
  
  在广院,她的文化课成绩是第一名,但专业一般。毕竟,在语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学有明显优势。但她并没有“认命”,每天清晨6点,她就起床,到学校的操场上,对着白杨和核桃树练声。到了第二年,没有老师督促,坚持练声的同学也少了,而她还一直坚持着。因为坚持,大二时,她的文化课还是第一,而专业课已到中上水平。
  
  老师总是喜欢进步快的学生,于是推荐她去主持学校艺术节的“歌手大赛”。这让她感到颇为紧张,因为广院的学生普遍都很活跃,在这类场合会动不动就起哄、叫倒好。但是那晚,同学们一直安静地看节目,没有人起哄鼓倒掌。(
励志文章 www.lzdaxue.com)她再次靠自己的实力,在广院取得“第一次成功”。这也让她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后面的成功就顺理成章、接踵而至了,甚至有些争先恐后。
  
  更大的成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每天凌晨4∶30,两个闹钟加一部手机把她唤醒,唤醒她进入工作状态。不管雨雪风霜,她都要直奔自己的岗位。
  
  即便已成为央视“新锐主持人”的代表,欧阳夏丹依然没有止步,又在分阶段地制订一些学习计划,补充一些新鲜的知识,加强英语学习,向一个双语主持人的目标迈进了。
  
  第一次成功很重要,而不断争取“第一次成功”,其实就是蓄势待发、厚积薄发。成功也正因如此才会可持续发展。

  现在问自己,你该坚持些什么?
  
  有一天上网,收到这样一份短消息,标题是:“现实中,我们该怎样权衡放弃与坚持?”
  
  正文是这样的:“老师,在我看得许多有关励志方面的书中,有些里面提到要学会坚持,而且举了很多因为坚持最后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书中,里面也会告诉你要学会放弃,学会转身另辟蹊径,然后重新寻找适合你的道路。可在现实中,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很难分辨我们到底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回到起点,做出新的选择。在此,还请老师帮助指点迷津。”
  
  看到这份留言,我也深有感触,毕竟这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我想更详尽地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谈一下。
  
  人的一生当中要面临很多选择,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而变得成熟。问题是正如文中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么选择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而哪些又是应该坚持的?
  
  励志方面的书籍,大家并不陌生。他给了普通人一个伟大的梦想,并告诉你,在遇到难时,一定要坚持。同时书中还会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告诉你:他们都是通过坚持,最终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现在回到现实,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到底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我想,这无非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坚持?
  
  目标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源自内心的最原始的驱动力。有了目标,我们才不会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够坚持不懈19年,行程5万余里而不放弃,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普渡众生,把佛教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全部来自于目标的追求: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事业而坚持,在商场上忘我地打拼;也有的人是为了让女儿上学能够背上一个新书包,起早贪黑卖茶叶蛋。不管目标是什么,也不管目标的大小,但只要目标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我们前行。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也同样要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没有动力,到了职场上依然是这种状态,其根源便在于目标的缺失。而目标,则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具体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看到的时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写。不过,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而对于那些还在困惑、迷茫、郁闷、无聊中虚度光阴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呢?
  
  如果是我们生命中追求的东西,我们无疑要坚持。而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东西来说,过度坚持,则会更多地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把精力花在你认为该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义。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错的,一味坚持,只会把我们推向深渊。
  
  第二,我们凭什么坚持?
  
  一旦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我们常常会听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劝慰,“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
  
  对于坚持,我同样深信不疑。因为坚持的过程,是对我们毅力的一种考验,也是我们成功的必经历程。“磨杵成针”的典故,更是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我们都渴望“平步青云”,但那种几率,还不如买彩票中500万更为现实。
  
  回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之所以能够磨成“针”,是因为“功夫深”。这个道理,世人皆知。但大家却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前提,那就是“铁杵”。要想磨成针,只有“功夫深”是不够的,还需要“料”——铁杵。如果是一根木棍,到最后只能磨成一根棒槌。所以,在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还要问一句自己:“我到底是不是这块料?”如果不是这块“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你到底是哪块料?如果放对了地方,木头也会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钻石也可能一文不值。
  
  那么,决定“料”的性质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一是性格,二是优势。
  
  首先来看性格。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顾问罗杰安德生有一个惊人的发现: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相反,失败者们则总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适宜的领域获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一个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给了别人那样的天性,就一定会给你这样的天性,他让别人在这个领域成功,就一定会让你在那个领域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擅长的职业,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无论是哪一种性格,你都应该接受它,并按照这一性格去寻找适合的职业。然而,遗憾的是,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职业。
  
  性格无好坏优劣,只有合适与否。如果找对职业,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本人一直信奉一个观点: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这种用人观念,在一些优秀的外企,比如IBM,应用得非常成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异常地高。而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则连是起码的认识都不具备。他们更多地相信“磨杵成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由此造成本土企业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根源之一也就在这里。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种类型。有人向我求助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时,我通常第一步就是要看看他们的性格类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在第一职场论坛常用的《DISC性格测评》,一是因为这个工具比较实用,分析起来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二是因为大多数的世界500强都在使用这个工具进行人才测评。许多想进世界500强的朋友们,一定要想清楚应聘的职位是否与性格相吻合。这样录用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一些。同时这也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定要认识自我,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看优势。
  
  盖洛普将其称为“才干”。而中国人更习惯将其称为天赋。我们常常会发现,做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相当优秀;而有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则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在于后者不努力,而在于后者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你从事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你的天赋,那么,你极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同样,中国与此相反却非常盛行的则是“木桶理论”:更强调补短的重要性,而忘记了长处的发挥。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我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我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我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奥托·瓦拉赫是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同学,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同学当中,这位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奥托·瓦拉赫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你今生最大的缺憾。
  
  自尊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你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自我,把握你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
  
  切记: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赋。在中国,有一位无师自通的指挥天才——舟舟。这位重型先天愚患者,500万分之一的发病概率,却在音乐指挥方面取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成绩,这足以说明天赋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坚持还是放弃,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所做的事符合自己的目标,并且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困难对你而言只是暂时的,坚持下去,你会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
  
  如果目标本身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建议你放弃,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性格、优势三者吻合,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就做你适合的,同样会获得成功。

  1. 立刻,马上,坚持,不放弃
  2. 我想告诉你坚持的秘诀
  3. 坚持的力量
  4. 坚持就是相信梦想和奇迹作
  5. 坚持,有时就意味着成绩
  6. 我们失败,只是因为我们不再坚持
  7. 羊皮卷之三: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8. 坚持就是胜利
  9.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0. 坚持的名言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ABC林书豪:当所有华人都处在梦与现实之间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wenzhang/19095.html

励志文章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