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 RSS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青春励志
03
21

暂时找不到梦想的人怎么办?

  暂时找不到梦想的人怎么办?

  文/水湄物语

  因为在我的书《30岁前的每一天》里面,放在第一章第一篇的是类似“寻找你的梦想”,于是书出版之后,这半年有不少人来问我说“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怎么办?”

  我觉得,有些问题比较具体就很容易回答,但是这么抽象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这要涉及到你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你的内在驱动力,等等等等。这个太个性化了,实在难以回答。

  中秋节节前去看了《士兵突击》。

  看红楼我很少看后四十回,源于我性格就是很阿Q,能有逃避现实的机会我绝不放过(现实已经那么可怕,没道理看书看剧还要看阴暗面),或者说是宝玉的性格,“只喜常聚不喜散”。所以虽然《士兵突击》我看过很多很多遍,但最喜欢看的桥段永远是333个腹部绕杠,老A初选大赛,老A的毕业考试等等高潮段落。不爱看的当然就是红三连五班和许三多独守军营那些低潮。

  但这次我打算从头慢慢看,尤其是红三连五班那一段。

  许三多刚开始当兵,他不知道兵应该怎么当,而且他知道自己资质愚钝,是高连长所说的“骡子”而不是“马”。也就当然的,被分配到红三连五班,鸟不拉屎的地方,整天和稀泥的上司,一群混日子的战友。

  正如那些问我“没有梦想怎么办”的小伙伴们,初入职场,周围人也都浑浑噩噩,薪水吃不饱也饿不死(真快饿死了估计反而会有动力),自认为也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前途简直一片渺茫。

  许三多同学不知道可以干嘛。 当然他可以学打牌,但他觉得“没意义”。所以他每天去踢正步,然后又找到“修路”这件事。而由此,他得到机会进入团长的视野,并由此开启他生活中的另一段路程。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公务员,薪水并不高,工作也不能算清闲,但总有一种无聊感,因为不是在业务部门,所以也无法在专业技能上磨砺。 那个时候有一项工作,就是把领导手写的稿件在电脑上打出来,然后校对。打字间是一个远离办公区域的小黑屋,我就玩自己跟自己竞赛,自己计算半个小时可以打多少字,用最快速度做完工作,然后再奖励自己打会儿游戏。

  还是觉得很无聊,于是在开会的时候背单词。其实做公务员并不需要英语技能,但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同事们也打牌,午睡,闲扯,看各种报纸新闻。我也隐隐有点像许三多那样觉得“没意义”,于是晚上再去读夜校,学的也是跟工作毫不相干的专业。

  学英语,读夜校,看了不少书,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若问我那个时候梦想是什么,我也只能回答“希望过得跟大多数人不同一些,希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金钱和时间”,不会像现在这般,对未来的道路看得比较清晰。

  直到工作了三四年后,才下决心要去读MBA,回首发现,学英语,读夜校,看那些乱七八糟的经管书籍,居然都没有白浪费时间。就像许三多,恐怕在钢七连体能出众,跟他在五班每天挖石头修路也有点关系吧。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许三多的战友李梦,李梦有一个明确的梦想“200万字的伟大小说”。李梦同学有能力(要不然后来也不会去做宣传干事),有梦想,也有条件(大把大把时间),但是,李梦同学从来没有写完过200字。

  一条路,是由一块一块石头砌成的,一部200万字的小说,是由一万个200字组成的。一个真正的梦想,是由每天做一点来达成的。

  所以若真要问我,“怎么找到自己梦想?”我还是没办法回答,这要你自己找,我是一个外人,空口说白话,既不享受好处,也不承担责任。但是如果你问说“暂时找不到梦想怎么办?”,那我建议你学学许三多同学,找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每天坚持干下去。看书也好,学英语也罢,哪怕每天只是把手上简单的工作干得漂漂亮亮,都可以,只要每天坚持着做下去,我猜你会发现,这一切都不会是白费功夫的。

  补充一个小故事,早上我在微博上说“对付心理低潮,我觉得我的阿Q精神大放异彩。就是找一个比自己还惨的倒霉蛋, 看发烧门诊的时候顺便去烫伤科转一圈。 脚骨折的时候就路过下癌症病房。世界上总有很多个比你还惨的人,这样想我心情指数瞬间飙升!”

  然后有个长投的院生“空”来跟我说,肿么办?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比我厉害?!她是学画画的,数学基本上是零基础,初级课买了2次才学完。

  我跟她说,不怕不怕,你比画画的人懂投资,你比投资的人懂画画。 (这个安慰很阿Q吧?)

  然后,然后,我们两灵机一动,想说,干嘛不把这两种东西结合起来,这样就变成她的优势了?!其实她之前已经这么做了 。

  在这之前,她也并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只是决定给自己定一个战隼所倡导的100天计划,在这短短的100天做一点事而已。

  如果没有梦想,就请用100天做点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吧。减肥也好,学化妆也好,画画也好,哪怕每天看10页书也好,总之,正如我常说的 Just do it !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年轻人整体性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美国八九成青年最担心的也是饭碗,但中国人口忒多,瞧见满大街的人群,我有时也会莫可名状地恐慌。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部分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生理层面绝对进步了,我们那会儿整年都不会下馆子,谁家有冷热水设备?狗一般活着,还穷开心,头发留长点就算打扮了。今时今日,一个打工仔还能脚蹬皮鞋,染一头金发,穷姑娘包包里,多少有支廉价口红吧。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50后的青春:1973年的北京街头

  但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那会儿没得比,现在样样比。同学的家境、同事的升迁,悬殊多大。多少屌丝瞧着中档小区,攒钱攒到五十岁,怕也买不起小区保安那座岗亭啊。

  要说传统文化的割裂,50后空前绝后。别指责年轻人不懂传统文化。谁有资格?除了万万分之一的所谓国学家。谁懂?干吗要懂?如今除了知识题,又哪来什么传统文化?别拿传统文化说事儿了。咱们文化传统的一大项,就是动辄拿着大道理指责年轻人。我虽不很同意“五四”那代的激进主义,但这一层,我站在胡适、鲁迅一边。

  责难80后、90后割裂传统,是轻佻的。以我的观察,情形正好相反:从部分70后开始,越来越多有头脑的青年,默默回归传统。虽然他们不见得清楚什么是传统,但显然迷恋被历史割裂的那一端。极端的例子是:好几位青年告诉我,班上仪表堂堂的高材生,硕士、博士毕业,忽然就进了寺庙,剃度为僧,有法号,开始传教了。

  准确地说,是百年中国折腾出来的“新文化”,将传统和一拨拨后代生生割裂。割裂后,拿不出什么好饲料喂后代,孩子们当然“青睐”西方和日韩的文艺——注意,不是“文化”。看英美剧、日韩剧的青年未必了解什么是人家的文化。可是50后、60后年轻时,对外头不是了解不了解,而是根本不知道。

  80年代的“文化热”,是校园里热衷读萨特、读尼采,因为上一个十年是文化沙漠,人人无知。年轻人热衷日韩剧,是他们的上一个十年二十年,全社会世俗化、商业化、资讯化,他们受的教育明明白白教会他们什么是权力和权利,教会他们别再像爹妈那样,做人太累,读萨特、读尼采,有个屁用。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1972年的广州,在操场上玩耍的女学生

  这样子对吗?不很对。可是50后、60后那种生活,那种意识形态,留得住吗?行得通吗?所以出来80年代的哲学热、文学热,都想换个脑子,但多少有点夸张。在正常的国家和社会,读哲学的读哲学,看俗剧的看俗剧,不像我们这里,阶段性群体转向,忽而全都去求真理,忽而个个认世俗,一个均衡正常的生态,迄今还没有。

  说90后解构一切?恕我无知,我一点不知道90后解了什么构。网络上或许全是他们的聒噪,那是因为没有别的出口可以表达。我所知的状况正相反: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至于他们的娱乐怎样地没禁忌,怎样恶搞,我蛮想知道。人肉搜索、网络唾沫,固然有的,这一层,倒像是红卫兵文化的遗传基因,那会儿是现场批斗羞辱,现在是网络羞辱形同批斗。以我的观察,80后、90后的这点娱乐,几乎谈不上娱乐。他们兴许“恶搞”了什么无关紧要的事,原因是,他们除了考试升学谋饭碗,没什么可以“搞”。

  但愿我是完全胡说——纵向比较,80后、90后的表达欲望和空间,不如“文革”初年的50后,50后当年的表达空间,则远不如“五四”前后的年轻人。

  至于对“主流价值”的“反抗方式”,免了吧,哪有这回事?就算有,我也不主张孩子们反抗。反抗的时代与文化过时了,全世界为“反抗文化”付够了代价。不要反抗,也不要试图改变社会,能一个个改变自己,就是功德无量。

  我和年轻人之间当然有代沟。代沟是好事,是常态,说明一切在变化。重要的不是代沟,而是父子双方如何看待代沟。

  和我离开美院的1981年比,现在的变化太大了。那时的同学关系就是没日没夜地“沟通”,谈艺术,谈一切;据我所知,现在的同学关系没那么粘稠了。公寓和单间长大的独生子难免如此,我不觉得是坏事,但可能无趣:友谊、校谊、私谊、室谊,是青春的胎记,当然,还有恋爱。2013年看赵薇拍的那部青春片,70后告诉我拍得很准确,他们说,80后、90后已经缺少,甚至没有这种浪漫泼辣的校园记忆了。

  迷茫,就做好当下

  文/wu老师

  在校园里生活了5年,从学生到辅导员老师,听到的很多很多的声音就是“迷茫”,上周和学生的谈心谈话中,又一度又一度的听到这两个字。

  在校大学生,无论大几,仿佛都迷茫,不迷茫就不正常。听了学生们的尽诉愁肠,大体就是说经历了大一从“忙”到“茫”,再到别人学习我就学习,别人做社会工作,我就做社会工作,别人做项目我就做项目,别人兼职我就兼职的“盲”,总结出来就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用,也不知道不这样做会不会后悔。比如:不喜欢学习、不喜欢专业、不知道以后的出路在哪里,想转专业不知道能不能转、不知道转什么,想以后工作不知道做什么,想考研不知道考不考的上……

  尽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号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也不应该迷茫,很受一句话的鼓舞,这么说的:“如果你看不清自己的未来,那就做好现在”。

  我总是像扎鸡血一样的号召大家努力,碎碎念的天天叫嚣着做事要踏实,因为未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其实,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作为一个“辅导员兼准研究生”的我也有我的问号和不确定,刚参加工作,工作经验、方法上没有优势,还时刻面临着学生工作和个人发展的双重压力,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平衡好学习和工作,不知道我的这批学生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读完研26的我还能不能嫁的出去,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养活自己……

  但我相信,我每天努力一点点,就会有所收获。每次晚点名,我都会认真准备,无论是校院通知还是思想教育内容,我都会提前写下来,尽量记下来用演讲、对话、交流、PPT等方式在晚点名时分享给大家,也许很多老师只是单纯的走个过场点个名,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学生不喜欢晚点名,学生不会仔细听你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在做无用功。可是,如果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就不去做,就迷茫、倦怠,那我的工作就会越来越没有激情和热情,人生就越发没有目标,工作做不好,学生带不好,那对我而言才是真的没有未来,甚至会输掉现在。

  不记得是在书里还是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话,说,如果你觉得没有目标,看不清未来,就抓住现在,哪怕每天练一次字,读几页书……所有这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就会成就你。

  从今天开始运动,就可以在未来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体魄;

  从今天开始认真读书,就可以在未来给自己更多的知识;

  从今天开始拓展能力,就可以在未来给自己充满自信的从容。

  如果你看不清未来,那就做好现在。

  青春不过几年,今天,你努力了么?明天,你会努力么?

主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暂时找不到梦想的人怎么办?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Time时间,yyyyMM]/45552.html

青春励志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