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老师吟诵系列讲座》

时间:2015-08-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第一期吟诵讲座记录  

朗老师吟诵系列讲座

主题:吟诵
时间:2015年8月3日晚上8:00—10:00
活动地点:雅正文学研习古风部 【314448374】
活动讲师:朗老师
活动内容:郎老师吟诵讲座”旨在通过讲座的形式,为社员搭建一个全新、高效的文学交流平台,通过讲座,进一步提高社员对吟诵的兴趣及创作激情,强化社员对大中华雅正文学研习会的认识,培养社员与之相应的学习能力,提高社员自主创作意识,是社员在雅正大展风姿的机会,让社员在讲座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吟诵经验。

讲座内容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隋书》
吟诵的根本在于文字的读音有涵义,如此读法才会有涵义。什么是读法?就是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同一个字,可以读长,也可以读短,可以读高,也可以读低,读音是一样的,读法可以不同,而在句中的涵义就会有所不同。
“朗诵”对于五言诗,一律前二后三,七言诗一律前四后三,千篇一律,万句一律,其实就是从中间一刀切,也是没有读法的表现。还有的朗诵者,全凭自己的理解来读,想拖长哪个字就拖长哪个字,想抬高哪个字就抬高哪个字,这也是没有读法。而我们古诗文是一向有相对固定的读法的。
古书是一向没有标点符号,最多有句读,学生学习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意的过程,会读了自然就理解了。
孔子认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是靠“文献”的。什么是“文献”?“文”,就是经典,“献”,郑玄注为“贤”,就是懂得这经典的人。中国文化是靠经典和经师一起传下来的。
1995年,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赵朴初、张志公、叶至善、夏衍、冰心、曹禺、吴冷西、陈荒煤、启功九位委员的第0003号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最后这样结尾:吟诵是可以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一个入门,由此,可以进去。
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现在采取行动,尚可集中一部分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专科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

很多老师初次接触吟诵,第一个反应都是:它能帮助记忆吧?当然,唱的比念的记得牢。现在的记忆学很发达,证明吟诵有助于记忆是很简单的事情。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引入吟诵,也是着眼于此。尤其是高中的老师,现在高中语文一下子要学那么多古诗文,学生很难背下来,但是一用吟诵,很多就迎刃而解了。
吟诵也有助于心理和智力治疗。对于自闭症、多动症、孤独症、脑瘫、智力低下和语言障碍等等,吟诵都是有作用的。
对于正常人缓解心理压力,排解负面情绪和焦虑,很有效果
中国文化复兴,必从读古书开始。每个人都读读古书原文,而不是从课本上听说古代,这样传承文化才有了一个根基。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古书,为什么呢?太隔阂,太陌生。方苞说:“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桐城派主张“因声求义”,这也是汉诗文一直以来的传统
所以,学习吟诵还是要跟名师学习,跟真正明白的大家学习,才能领悟读书的奥妙。
如果听吟诵的话,确实就会变成享受。
读书一定要体会口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使是圣人,他说的话就能充分传达出他的意吗?况且还要再经过文字的转写。
那怎么办呢,文章的深意就在于读书的口气,所以古文读一定要重视虚词,那些地方都是语气
文字、语言固然重要,而其中深微精细之处,则只能靠心领神会。这种“体悟”,往往要靠神情语气的传达,或者神情语气,最可通达
吟诵的规则就是要读者重视虚字。关于虚字在古文中的作用,忽视虚字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错误等事,古人及前辈学者已经说过太多了。如李学勤先生说:“前人考释金文,每每于虚词有所忽略,以致误解全篇的文意,这种偏向应该纠正。”
我赴南京跟随陈少松先生学习吟诵,收获颇多,最重要的就在于他对于诗文细节之处的把握,可谓精准至极。
就以《论语》出现的第一个虚字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而”是第一个虚字。它的字本义,有说胡须的,有说鱼的,有说纺织的,不管是哪个意思,都是有方向的。今天我们一律平读,“学而时习之”和“学,时习”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呢?
“而”字在这里出现,就是要读者重读,重视这里面的意思。“而”作为一个转折意义的虚字,有三层意思:学和习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先学后习;学了一定要习。“学”是入声字,把“学”顿挫一下,把“而”字重读长读,这个意思就出来了。孔子说这句话时,其神情是在突出两件事的顺序,先学后习,方为完成。
理解文意关键之处在于虚词
吟诵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法。现在教中国文化,教汉语文学,总之是中国的东西,总得了解一下古代是怎么教的吧? 
古人学习吟诵很简单,跟着老师学就行了。每个老师都会一整套吟诵调,包括各个文体的,每个文体至少有两个调子(阴阳调)。老师一般也不讲什么规则、理论,就是一首一首地教,学生慢慢就会了。
现在会吟诵的老先生很少了,目前找到的只有七八百人,其中是正宗吟诵、会全套吟诵调的又很少,这样下来,也就剩百人左右了。
这些先生都是国宝。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传人。现在可以说没有一位这样的老先生是有称得上是传人的人的。
要学会传统吟诵,一是尽量学习传统吟诵调
好的吟诵不限于此。更重要的是篇章结构,是整篇的安排,古人称之为“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桐城派讲究“因声求气”。能把诗文的“气”吟诵出来,是最高级的吟诵
现在能教的也就三四十位
学习别人的吟诵调,最主要是要学习人家的“气”。仔细体会别人是怎么吟诵的,为什么这里高、那里低,这里快、那里慢,和自己的吟诵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就会进步很快。
听,仿,套,创,我的四步法
吟诵不是目的,而是品行的修炼和文化的传承
只有与古人有了共同的阅读体验,我们才可能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们会有那样的生命体验
这样的话,对于吟诵而言,声音的目标是传情达意,所以好听不好听不是最重要的。吟诵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好听不好听,只有感人不感人。只要感动自己,令自己满意,觉得准确地传达出了诗文的涵义,就是成功的吟诵。
不过,首先要从听入手,跟老先生学习,循环听,由气入手,心领神会之时,自然得道。
对于吟诵,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学就可以了。我说清楚没有,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解答。
吟诵就是古代人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自娱的方式,创作的方式。
吟诵就可以知人,了解些背景材料是辅助
好的吟诵不限于此。更重要的是篇章结构,是整篇的安排,古人称之为“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桐城派讲究“因声求气”。能把诗文的“气”吟诵出来,是最高级的吟诵
学习别人的吟诵调,最主要是要学习人家的“气”。仔细体会别人是怎么吟诵的,为什么这里高、那里低,这里快、那里慢,和自己的吟诵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就会进步很快。
只有与古人有了共同的阅读体验,我们才可能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们会有那样的生命体验
这样的话,对于吟诵而言,声音的目标是传情达意,所以好听不好听不是最重要的。吟诵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好听不好听,只有感人不感人。只要感动自己,令自己满意,觉得准确地传达出了诗文的涵义,就是成功的吟诵。
不过,首先要从听入手,跟老先生学习,循环听,由气入手,心领神会之时,自然得道。
对于吟诵,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学就可以了。我说清楚没有,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解答。
吟诵就是古代人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自娱的方式,创作的方式。
吟诵就可以知人,了解些背景材料是辅助
吟诵的难易顺序:近体诗,词,古诗,古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朗老师吟诵系列讲座》
本文地址: /shetuandongtai/5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