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女首富吴亚军:男人气魄女人细腻
11
12

女首富吴亚军:男人气魄女人细腻

  女首富吴亚军:男人气魄女人细腻
  
  8月16日,一手打造龙湖集团的女掌门人吴亚军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一职,但仍保留公司执行董事和董事长职务。接任CEO一职的是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商业地产部总经理邵明晓。
  
  宋卫平说:“做品质全国比我们做得好的地产公司最多只有一家半家,这一家呢就是龙湖,另外半家是星河湾。吴亚军有男人气魄,又有女人的细腻,我不吝啬把溢美之词送给她。”
  
  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重庆龙湖地产创办人吴亚军,以55亿美元的财富卫冕中国大陆“女首富”。
  
  当然,这背后是一个创业故事。
  
  吴老师
  
  吴亚军,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
  
  合川以前是一个县,现在是重庆市合川区。宋蒙时期的钓鱼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或者是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攻防战。2007年的时候,龙湖与合川区签订协议,整体打造合川钓鱼城及东城半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她小时候的环境同多数同时代的人类似,在县城营盘街的一个院子中,若干家庭公用一个厨房。吴亚军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母亲则是一位裁缝,也是一位创业者。
  
  中学的时候,吴亚军就读于合川二中,市重点中学。没有中学生爱情故事,她的高中老师回忆,一方面她的性格有点像男孩,另一方面当时他们管得也严。而她当时的人生目标是成为居里夫人。
  
  “当时她作文写得非常好,文科成绩超好,但她对人生有规划,认为女孩子缺少逻辑思维,于是硬生生放弃文科,读理工。”创业时期就在一起的同事张薇如是回顾。
  
  1980年吴亚军考入于西北工业大学,具体是导航工程系。1989年成立了航海工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学习之外,吴亚军司职西北工业大学校篮球队的前锋,篮球三级运动员。
  
  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前卫仪表厂,具体在16车间担任技术员。人才难得,还被安排在厂里的电大当老师,如此,周围人都称呼她“吴老师”,这个称呼一直延续着。每月薪水有100多元,那个时期无疑属于高薪。
  
  1986年,厂里引进技术,要与德国方面谈合作。吴亚军当翻译,这类事务形象也是一个方面,她自己做了件旗袍,这应该是继承了母亲的手艺,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如此到1988年,市场经济在渐行之中,人们开始面对更多选择,吴亚军的选择是到《中国市容报》担任记者及编辑。该报主办单位是建设部城建司及重庆市建委。实际上,一度是在报社的北京办事处。
  
  编辑部的机制似乎较为灵活,有报道说,吴亚军在画册的出版中体现出了能力。应该个人也有所回报。当然,基于报纸的行业特征,逐渐熟悉房地产领域也不奇怪。
  
  创业者也有情感生活,吴亚军结婚了。爱人蔡奎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通讯专业,如此在专业上有共同语言,据说吴亚军的专业涉及鱼雷控制,而蔡奎则是制导,公司内部开他们夫妇的玩笑,“一个指得准,一个炸得狠”。蔡奎在重庆机场建设总公司担任工程师,1993年他创办了重庆亚泰工贸发展公司,涉及快速充电器的开发。
  
  1994年吴亚军担任重庆佳辰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注册资本200万元,当时有四个股东,中国市容报社、重庆亚泰工贸发展公司,以及蔡奎、吴亚军的母亲高超,各出资50万元。当时有十几个同事,主要做装修,销售进口建材。
  
  第二年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元,其中吴亚军和蔡奎再出资750万元,报社的股权相对稀释,几年后退出了。(励志名言 www.lzdaxue.com)网上有一篇文字,从知情人的角度回忆,稍早前蔡奎独自做了一系列的生意,包括电脑组装,如此应该是获利颇丰。
  
  1995年,吴亚军成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从而进入房地产业。
  
  有关中建科置业,介绍是,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是一九九五年六月在重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壹仟万元,其中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占55%,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占45%。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是大型股份制企业,股东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
  
  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承担开发建设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即重庆龙湖花园示范区。
  
  龙湖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挂牌成立。面积为北京、上海、天津面积总合的2.39倍,具体为8.24万平方公里。
  
  之前的4月龙湖花园南苑奠基,这个楼盘打出广告“善待你一生”。
  
  如此属于有感而发,在成为开发商之前吴亚军自己有一次购房体验,房屋竟然延迟一年交付,入住之后天然气不通,客厅没有窗户采光差……如此种种,于是吴亚军愤然: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
  
  公司层面的一个变化是,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后来也更名为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
  
  几年后,龙湖的一篇新闻稿上如是谈及理念: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龙湖认为,住宅是综合性的,不能把有限的造房资源放到几个耀眼的卖点之上,而应依据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分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初的时光很重要,张薇2010年接受《重亲晨报》采访时回忆:我们去银行,她就给人家讲南苑的规划、理念,讲区域的未来。她用专业说服人家,银行很快放贷。我记得当时银行的一个领导说,一看你们就是做事情的人。
  
  龙湖花园南苑占地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包括联排别墅、多层公寓及高层电梯公寓。学校、超市、医疗中心、幼儿园、会所等配套设施前瞻。于1998年和2000年,蝉联第一、二届“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评选第一名。
  
  吴亚军语录:“可以带人去看我们做过的第一个项目,那时候虽然卖价只有一千多块钱,但是我们也没有糟蹋这一千多块钱。”这话看来平实不过,但掷地有音。
  
  创业者最爱思考,都是思想家,吴亚军有一个认识的延伸,媒体多有援引:为什么要做这个公司?生存以后干什么呢?我发财完了就是大家发财,那大家发财完了又是什么呢?如果我建了一堆垃圾,我发财了又怎么样呢?我想我不会开心的。
  
  房地行业的发展契机就是货币化分房,单位不再承担职工住房供给,而人们通过市场或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2000年10月开始发展第二个物业项目龙湖花园西苑。
  
  龙湖花园西苑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沿湖一侧建筑层数较低,由东向西渐次增高,围合成数个错落有致的庭院。项目获第三届“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评选第一名。
  
  龙湖创新了板式围合、样板景观,户型上则有阁楼户型和空中花园洋房。如此上市后便热销,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1683套房售罄。这是一个公司很好的起点。
  
  大股东中建科其实在逐步退出,1999年7月,佳辰公司以每股1元的价格,计112.5万元,受让了中建科产业转让的11.25%的股份。此后中建科多次减持,2003年10月,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将持有龙湖最后的5%转让给自然人吴亚军。
  
  四川大学教授李蔚,2000年曾给龙湖做顾问,如此近距离接触过吴亚军,后来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回顾,“外界有很多传言,说这个女人有后台,其实她并没有什么背景。吴亚军把自己的企业弄得像家一样,有分歧谁都可以跟她吵架,但她却拥有绝对的权威。龙湖很有凝聚力,很温馨,每个人都很努力。你干不好就觉得对不起她。”
  
  2001年10月北城天街项目奠基,龙湖开始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域观音桥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时尚生活购物中心,入选重庆八大新地标之一。作为商业步行街,北城天街已经引进了远东百货、UME国际影院、星巴克、哈根达斯、BMWLifestyle等品牌。
  
  吴亚军称员工为“兄弟”,于是员工很可能接到这样的电话:喂,兄弟,糊涂了吧。

  黄光裕和他的汕头老家
  
  汕头潮阳区与市区隔江相对,不远处就是入海口,看得见各式船只繁忙地运输作业。
  
  虽然仅隔了条江,可是即使是在潮汕地区,黄光裕的老家——汕头潮阳区也是被当做异类对待的,说起潮阳,潮汕地区人脸上很容易讪笑,说那里是海盗的滋生地;是经营天才的诞生地,“在南洋做生意的潮汕人里,潮阳的占了一大半”。
  
  潮阳人做生意:“资本游戏玩耍得极其流畅,而且,他们总觉得钱可以搞定一切。”在潮州待了多年的张更义这么说,他也是《潮商》杂志的主编,接触了众多的潮州商人。
  
  祖居和教堂
  
  曾化矛用一把漂亮的有包浆的古老瓷壶给我泡了杯功夫茶,这里是潮阳铜盂镇曾厝村,黄光裕数次对外界说起过他的老家。屋子里收拾得干净,环屋的却是乌黑的臭水沟,还有永远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的废旧塑料回收厂,曾厝至少有十余家这样的小工厂。
  
  “能喝上这样的水还是俊烈的功劳,他帮村里修建了个蓄水池,花了20多万块,可是村里有些人还是总觉得他捐款少。”曾俊烈,是黄光裕曾经的名字,他父姓黄,母姓曾,父亲属于入赘母亲家族。“入赘当然跟我们这边姓。”曾化矛用再自然不过的语调说。
  
  曾化矛的家在黄光裕家的南首,村里有大面积的这种的“坐北朝南”的所谓“四点金”的民居,这种围合起来的房屋排列非常齐整。
  
  论起亲属关系来,曾化矛和黄光裕的母亲曾婵贞还有点表亲关系,不过这也很正常,曾厝的500多村民大多姓曾。曾化矛对黄光裕的有所了解,与其说是因为亲属关系,不如说是乡村里一个普通老者对同乡村的成功者的好奇和骄傲所致。
  
  1991年,曾俊烈22岁的时候,整个家庭改回了父姓,他变成了黄俊烈——现在他的身份证上还是这个名字。“‘光裕’是后来他在外面起的名字,据说是有高人指点,我们年纪大的人还是叫他俊烈。”
  
  俊烈早几年回家乡的时候,村里人不太知道他已经成功到了那种地步,“还是俊烈俊烈地叫他,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报纸上登的中国首富黄光裕”。他回村虽然也坐着轿车,但是大家也不奇怪,“汕头1990年就开始满街跑奔驰,大概5辆里就有一辆奔驰,所以我们还真不知道他有那么富”。
  
  黄光裕喜欢泡茶。“这是我们这里的传统,男人女人都能泡一手好功夫茶,有一年他回来祭祖,正好村里水库进污水了,他二话没说就出了几十万元,给村里修水利。”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黄光裕并没有在乡村显露他的富裕,“我们村里外出做生意的人非常多,而且各个城市都有,慢慢才传回来,原来北京、上海、沈阳都有我们俊烈开的店”。
  
  村里的干部们由此才后悔,没有喊以往数次回家的黄光裕多捐点款项:“捐款是我们这里的习惯,谁捐的少就要被人背后指手画脚。”
  
  2004年,黄家的老宅开始装修,当地在外成功的经商者,都有将自己的祖宅重新装修的习惯,“可是黄家的装修还是很让我们开眼”。
  
  曾化矛家不远处就是黄光裕兄弟姐妹4人共同出资装修的祖宅,也是四点金的结构,其实这幢色泽鲜艳的住宅自我们进村就注意到了,与众不同的深红色外观使它在村落里传统的一排排黄褐色住宅中非常显眼,外墙全是大块瓷砖,墙头装饰的全是潮州砖雕,却没有用别家惯用的戏曲人物,而是瓶花,原来这是这个天主教家庭特殊的装饰。曾婵贞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家里的4个孩子在出生后都受了洗,尽管黄光裕和他的哥哥黄俊钦都出生在“文革”中,“可是这里管得松,当时还是偷偷受了洗”。
  
  黄家大门现在紧闭,无从进入。“其实这样常年关着门的不仅仅是他们一家,我们这里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常年在外做生意,房子修建得很漂亮,但是不住人,请亲戚代管,一年只开两次:清明一次,春节一次,那时候全家回来,打扫房间,然后请亲戚朋友来喝茶,俊钦、俊烈这两年再怎么忙,清明也会回来。不过不会亲自打扫啦,全村沾亲带故的人都会去帮忙。”
  
  在曾化矛这个饱经世故的老人看来,这种帮忙很应该。“小时候因为他们是外姓人,经常被村里孩子欺负,现在去帮帮忙就当是赔罪啦。”
  
  黄家祖居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别人家进门横匾上都是某某堂,某某居,他家却是“圣家”二字,两边的石刻对联是“圣德古今第一圣,家道长流化万家”。曾化矛说:“我们几个老人看了这对联,觉得有点不妥当,可是说出来估计他们也不会听。”黄光裕一家早就全部去了北京,就是大家熟悉的曾婵贞夫妇,虽然穿着打扮还不怎么奢侈,“可是他们已经是另外的味道了,听说他们俩在北京也有自己的公司”。
  
  曾厝在潮汕地区属于不发达的乡村,村里很多房子都租给了外地人办各种小工厂,说是工厂,倒不如说是工棚,紧挨着黄家的祖宅的围墙,就势搭起了几个塑料棚,前是拆废物的车间,一个是焚烧废塑料的,一个是拆旧电器的。“经济落后才这样,当时村里到外面还没有水泥路,所以村里几个管事的去北京找到黄家,想让黄家兄弟出钱修一条通往外面的公路。”(励志名言 www.lzdaxue.com)没想到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无论是话少的哥哥还是说话利落的黄光裕,都没有一口应承,最后是几个村里联合修建通往县城的公路,各村联合集资,剩下不足的部分由黄家兄弟补足。但是路名还是要叫“国美大道”。这样,村里开始流传黄光裕不够大方的传闻,那正是他登上排行榜成为首富的2004年。
  
  与此同时,在母亲照管下,一座投资400万元的天主堂开始在乡村对面的农田里兴建,平心而论,那是一幢辉煌的建筑,周围新栽种了不少樟树,把它和破旧的村庄隔离开来,附属的客堂就有3层楼高,比村里的小学要大一倍多。建成的那天,从北京请来了歌星,节目一直演出到深夜零点,这次盛大的庆典,成为村里至今还偶尔谈起的盛事。而黄家开来5辆名车,跟随着大批随从的排场,也使见过世面的村里人终于开了眼界。
  
  曾化矛替他说话:“其实那条路各村捐款的只有几十万元,剩下的几百万元都是两兄弟出的,村里的幼儿园和敬老院也是两兄弟出的。”可是潮汕地区又有这样的传统:只要你发达了,就必须捐款,捐多少大家也不觉得多,何况,黄光裕还有中国首富的名头。
  
  父系和母系:17岁的少年
  
  如果说对黄光裕的印象是漫画式的,村里人对曾婵贞印象就出奇的好,觉得她说话爽快,肯帮忙。“有恩报恩,有德报德。”她年轻时候身体不好,十几岁的黄光裕骑着车带她四处找医生,附近镇的一名老中医见他们贫困,不收钱给她治疗,结果这个老中医前些年成了黄家的座上宾,经常被请去北京,他的女儿被安排进深圳国美工作,后来自立门户,成了国美的供销商,“都是婵贞安排的”。
  
  在村口卖凉茶的曾庆水和曾婵贞的弟弟是朋友,沈阳国美开业的时候,黄光裕任命他舅舅负责沈阳片区,曾庆水那时正在沈阳开小店,他说:“我们经常去他那里喝茶,他和我们说起他姐姐来也很佩服,觉得黄光裕能有今天,他母亲的功劳很大。”
  
  曾婵贞管家很严,“那时候他们家很穷,黄光裕的爸爸黄昌义12岁来我们村投靠,后来干脆入赘曾家,也没什么活计,就在村里卖豆浆。我们这里是侨乡,虽然穷,但是家家户户都有些海外关系,可入赘来的黄昌义好像就没什么关系,最困难的时候,别人家有海外寄来的包裹,可是他家就没什么”。
  
  曾婵贞的祖上在泰国也是很有名气的商人,经营大米和布料,按照曾婵贞的说法,老祖的名气大到一定地步,在泰国,谁要是挂上仿冒他们老祖的招牌,谁家的店就能火起来。可是年代久了,海外的亲戚已经疏远,只留下了一些光彩的传说,被她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国美成功后,她曾经很骄傲地对记者说,黄光裕在北京的名气,终于和她老祖在泰国的名气一样大了。
  
  那时候还叫做曾俊烈的黄光裕家中只有两亩地,村里人还记得他家的贫困。“婵贞很争气,即使别人欺负到他们家,她也教育孩子不要反过来去欺负别人,而是要争气,不在外面惹祸,对人要礼貌,兄弟姐妹要团结。而且,她从来不打孩子,最多只是说几句。”
  
  曾庆水还记得黄光裕兄弟在村里的集市上帮他父亲卖豆浆收钱递货的身影,“在我们这里也很平常,孩子们从小就要帮助父母亲做生意”。可是那个小生意小到根本不需要几个人去做,上世纪70年代末期,汕头地区开始流行的走私家电、手表,才把十几岁的黄家兄弟卷了进去。
  
  作为潮汕人的吴二持还记得那个年代这里的疯狂,乡镇上时常看见卖走私表的孩子,拿着一麻袋的电子手表,不一会时间就能换成一麻袋的钱。“只要有这种门路,很少有人不干这个的。”
  
  而流传的黄光裕兄弟少年贫困,甚至“捡垃圾为生”——其实也和走私生意有关,曾庆水这点记得很清楚:“曾厝有些能干的人从海上运回来好多电视机、收录机,说是从*、香港那边弄回来的,别人再从他们手上收来,把这些来路不明的电器运到城市卖掉。有半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做这些生意,其中有些是旧电器,很脏,可是也有办法重新组装,村里堆得像垃圾堆,很赚钱,我记得黄光裕兄弟俩就常常骑着旧自行车去各村收旧电器,收来再出手。”那还是80年代初期,黄光裕还只有十几岁,却已经成为精明的“下家”,收来的货全部能出手。1986年,他17岁的时候,就和哥哥带着一批旧电器出门远行内蒙古了。“村里像他这么出去做生意的人很多,像他那么大年纪出去的也很多,要是他不发大财,大家还真记不得他了。”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下来,铜盂镇附近的贵屿镇现在还是国内电子垃圾的处置中心,只是现在收回来的都是国内的电子垃圾罢了。
  
  曾庆水自己也是在那个年代挣到了第一笔大钱,3000元,那还是1983年,他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出门做生意的,“到处开店铺”。潮汕人不喜欢替人打工,称为“工字不出头”,所以有了点钱都是直接做买卖。
  
  20多年过去了,曾庆水却回到了家乡开凉茶铺。“店全部给子女看管,自己不愿意再到北方受苦。”他在东北地区开了一家建材铺,规模只有几十万元,“和黄光裕比起来差远了”。
  
  在曾厝,黄光裕的父亲给人印象并不深,村里人就知道黄昌义十几岁就来到曾厝,是因为在老家西胪镇波美村无法立足,“土改的时候,昌义那一支的土地被没收了”。
  
  相比起在曾厝谈起黄光裕还不免谨慎的说话方式,在波美村,黄光裕就更像公共话题,在大庭广众之下,只要说到这3个字,成年男性就会骄傲地说,他是六房的吗,和我要算堂兄弟、堂侄孙之类。尽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没有见过黄光裕,甚至他的父亲黄昌义都只见过一两次。
  
  “黄昌义和老婆回来过一次,说是要找些自己那支的兄弟,可是没找到几个,所以也没有翻修祖宅。”这里也有幢辉煌的天主教堂,是曾婵贞捐款200多万元的产物。
  
  波美村在黄光裕发达后,派遣几个头面人物上北京找过他,想让他捐款修村里的水库。“可是那20多万块他都不肯出。”黄光裕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波美村人,兄弟姐妹也从没有回乡认过祖。这在波美村人看来简直是不可原谅的事情。要知道,修祠堂捐款是已经富裕了的潮汕人的比富方式,“清明节的时候,从广州、深圳回来的豪华车辆把公路都堵死了,按照规矩来讲,他肯定应该回来祭拜我们这里才是”。
  
  2006年的“荣归”
  
  2006年6月,潮商大会在汕头举行,当时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第一次在汕头的公开场合亮相,受到了热烈欢迎。张更义非常清楚记得黄光裕在那次会议上的风光。“他剃了个光头,当时汕头的报纸都用‘酷极了’来形容他,我记得还开了一场公开见面会,会上的许多中学生一起大叫,你是我们的偶像,场面比明星出现隆重多了。”后来大家才知道,之所以剃光头,是因为此时的黄光裕已经开始脱发。
  
  公开见面会上黄光裕确实是唯一的明星,许多同是重量级的潮商抢着和黄光裕合影,交换名片,称呼他为“潮人骄傲”。一位学生家长问问题,说作为“比尔·盖茨式”的中国偶像,他能不能给点建议给孩子们,究竟是读书好还是不读书好?黄光裕说,他的成功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如果他读书了,国美的成就可能会更大。
  
  张更义说,在论坛上,有人问他要是美国的电子产品巨头百思买进入中国后,国美怎么办的时候,黄光裕说:“我应该是家电连锁的祖师爷的祖师爷的祖师爷了。我去美国考察百思买时对他们说过,你在世界上很大,但进入中国市场会变得很小。我不理你,你要5年后才能追得上我,我要理你,很难把握在竞争中取胜的肯定就是你。这就是国美的未来!”
  
  这次潮商大会上,汕头市领导才知道黄光裕早就多次回到家乡,“可是他从来不去见市领导,也不在市区停留,都是直接回曾厝”。
  
  这次不一样了,汕头市领导想请黄光裕帮助家乡发展,至少在这里开几家国美的连锁店。可是黄光裕却始终没有决定在这里开店,也许在他看来,这几年经济欠发达的汕头不值得做大规模投资。
  
  曾化矛记得,黄光裕曾在村口的古渡口旁边许下了愿望,要在练江上修建大桥,准备投资1800万元,把曾厝和对岸的司马浦镇连接起来,并且直通广汕公路,他说不能让现在的孩子像他小时候那样游泳过江,有生命危险。
  
  当然,目前这句承诺无法兑现了,练江现在很肮脏,发黑的河流里面,还是有大批孩子在玩耍,其中一半是废弃物回收工厂的外地工人的孩子——这点大概和黄光裕童年的时候非常不同。

  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合肥,客居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个高体壮的男生,对方在沙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政治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取掉小白花,赵普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别上话筒,有模有样地播报次日气象。为了这3分钟出镜的兼职,他常常要在路上折腾很长时间。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为别人的父亲写过讣告,鞠过躬,见多了生离死别,临到自己,仍是眼泪热流。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在艰危岁月。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光在北京就搬了13次家……“我是搬家高手,速度奇快!”
  
  赵普曾写过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爸为生活奔波,自省城下放到山乡,又从山乡调到滨江小城,再调回省城……上中学时,一家人渐次团圆,生活逐步安定。此时的我年轻气盛,觉得爸爸守道而不能达变,忠厚而不用智巧……退伍以后,历经就业、下岗、上大学、再就业,渐知好歹,想起小时候,爸启我以智慧,授我以操守,不禁自惭形秽,始有曲意承欢之意,此时的爸爸已形容枯槁,暮色苍茫了。”收笔一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路漂泊,旅程短暂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赵普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来到北京。1996年年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哑然失笑。
  
  “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赵普还是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10平方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是没有机会上镜,他每天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老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招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赵普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烟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老家,等到机会上镜,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1999年,赵普和一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辉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竟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赵普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现场说一句话就OK:“朱朝辉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沮丧的赵普仍然具有行动力。当时电脑还不普及,他在来之前就特意查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后马上收集实际情况。然后他到瀑布现场考察,决定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捆紧。这个角度能拍出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越”的前晚小组开会。王惠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别人都说一两分钟。赵普一气说了10分钟,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赵普的镜头最多。变化随之而来。(名人名言 www.lzdaxue.com)赵普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赵普却在2006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台的《魅力新搭档》比赛。
  
  “在选手里我是资深人士,其他人要么刚毕业,要么刚入行,他们都喊我老大。跟一帮小弟弟比赛,我要是跌出前三甲,就已经败得一塌糊涂。”
  
  他最终拿下了赛事第三名。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赵普主持。赵普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当时赵普在北京台刚好干了10年,单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象征性交上10万就能拿到钥匙。负责人说:“房子给你留着,你再考虑!”赵普说:“您把10万退给我吧。”对方劝:“你在这里,是制片人,一哥,又有房……”赵普笑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1. 从保安到央视著名主持人
  2. 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胡立阳:我如何出人头地
  4.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5. 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
  6.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
  7. 褚时健的逆袭
  8. 郑裕彤: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9. 史玉柱:创造500亿的财富指南
  10.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女首富吴亚军:男人气魄女人细腻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392.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