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刘宝林: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11
12

刘宝林: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刘宝林: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能采访到刘宝林极为有幸,而过程则甚为艰辛。从预约获首肯到时间冲突所致的委婉被拒,再到最后时刻的峰回路转。10月26日晚,与省委一墙之隔的“政协委员之家”,“咯噔”一声,门开了。记者终于见到了连日来忙碌于幕后台前的刘宝林,双方均未料到,这次来之不易的独家专访,一聊就是三个多小时,完成两个子日的跨越。整个采访,只身赴约的刘宝林都滔滔不绝,其间甚至没喝一口水。
  
  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刘宝林,语调里仍有着抹之不去的应城“味道”。聆听时,他会手托下颚专注凝神,描述时则挥动双臂谈笑风生。受访的当事人,无论同业者抑或朋友,都众口一词地认可他的诚信老实。相比于其他上市公司的老板的谨言慎行,无所不谈的刘宝林在没有工作人员陪同下的畅所欲言着实印证了他朴实忠厚的为人。然而,这份特质下的他,在生意场上,又可以做到分粒精算,不失方寸。
  
  关于上市:“高市盈率得益于团队和机制”
  
  《鄂商》:九州通创下65倍的高市盈率,您认为有哪些因素?
  
  刘宝林:医药流通业中,都是国企一统天下,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也有一些优势。首先,管理团队的责任心大,高效率低成本。其次,我们的激励机制比较灵活,比如我们63个高管都是我们的股东。因为是股东,他们有很强的归属感。他们的责任心和创造性都不一样。再次,我们的创造性。我们在医药行业的物流信息技术是绝对领先于整个行业内的。比如说我们有11套自行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医药物流管理软件、仓储管理系统,这在国内都是领先的。而运输管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更是绝对领先的。
  
  《鄂商》:上市以后对你在管理上,前后肯定有变化,会有大的变化么?
  
  刘宝林:我们本来就在调整,我们又请了一个咨询公司,在国内小有名气。这个咨询是全方位的,我们还没上市之前,咨询公司就请好了。咨询公司已经做了一半,还有两三个月就做好了,从战略到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做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出来。
  
  《鄂商》:上市之后最想做什么?
  
  刘宝林:最想看怎么做让企业健康稳健地发展,获得更多利润回报我们的投资者,因为投资者太信任我们了,给了我们这么高的市盈率。
  
  《鄂商》:外界认为九州通是内涵式增长,很少对外收购,上市后,未来有收购计划么?
  
  刘宝林:我有34个物流中心,现在还有6、7个物流中心在建设当中,还有几个要改造的,现在是13个工地在施工,招股说明书上写7个工地,在同时施工。
  
  这么多年来我做企业很少收购。我都是自己买地自己做的。不是我不想收购,也不是我不会去收购,我反复算账,只有我自己做物流中心最合算。以往内我收购一个公司,他们的物流信息技术几乎是空白,管理相差太远,收购过来不是很有价值,网络也不是很健全。所以我一个小办事处就抵过它的网络了。它没什么价值,报价还很高,最少十几二十倍市盈率。
  
  当然,现在,我也在研究我再去怎么收购。如果收购企业,会针对我们的短板,比如长于医院系统物流的企业,或与我们的新兴业务有关的。
  
  《鄂商》:您提到新兴业务有哪些?
  
  刘宝林:中药、医疗器械、电子商务还有增值服务及零售连锁,这些都没有违背我的主业,跟我的主业有联系的。我只做跟终端相关的,我要突出主业,它整合的风险要小些,也轻车熟路。
  
  关于管理:“统一高管的思想是主要工作”
  
  《鄂商》:现在还跟高管谈话么?
  
  刘宝林:我们经常沟通。高管跟企业思想吻合很不容易。特别是“空降兵”,来的时候有很多不融合不适应的地方。这是一个需要磨合的过程,我的工作就是跟他们真诚地交流和谈心,为他们做服务。
  
  对于公司核心的人才,我经常和他们保持沟通。他们吃的住的家里生活有什么困难,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关心他们呵护他们,他们工作上有什么障碍,我都尽量帮他们协调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我们是服务行业,一切都是为了做好服务。
  
  《鄂商》:日常的管理,除了和高管谈话,还有哪些是你必须做的?
  
  刘宝林:我主要管人事,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其次就是接待,再是战略方面的事。
  
  《鄂商》:外界看来,九州通大量聘请湖北人,成为“湖北人模式”,您怎么看?
  
  刘宝林:武汉的人才还是很多的,大专院校很多,武汉的孩子还是很聪明的,湖北人还是不错的。再则,湖北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我们比较倾向湖北人。
  
  《鄂商》:提到您的公司,不得不提您的四弟,法律出身的刘兆年,他在您公司扮演什么角色?
  
  刘宝林:他主要在管理体系上帮忙,比方说公司的章程,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股权关系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鄂商》:那么战略性的决策是您决策的么?
  
  刘宝林:战略性的决策我们是商量的。最开始没有战略性决策,后来我们决定是以零售为主还是批发为主。我们选择了做批发没有做零售。
  
  关于未来:“九州通要做百年老店”
  
  《鄂商》:十年中国变化太多了,没有动摇过么?
  
  刘宝林:没有想过,曾经只是想过要去搞药厂,后来供应商不高兴,就没有做了。家里人要我去做房地产,好多人都说过。我们就说,医改的预期,我们做物流,把这一块做好就不得了了。
  
  美国的麦凯森销售额是一千二百多亿美元,美国前面三家就占到市场份额的96%,前面三家每家都超过一千亿美元。(励志一生 www.lzdaxue.com)日本五家就占了85%。他们的企业历史最短六十年,最长一百多年历史,非常稳固,想去撼动也不可能。
  
  我看中的是我想做百年老店,把系统建立起来后,谁想撼动你都不可能。中国人的用药连美国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个行业有巨大的空间,再一个中国的市场还尚不成熟,这样才有机会。
  
  《鄂商》:怎么看待新医改?
  
  刘宝林:这是个机遇,第一,国家提出保基本;第二,医院也在改,转为按病种付费。
  
  《鄂商》:华润这样的国企进入医药流通行业预计会冲击第一梯队,九州通的排名可能会因此变化,如何看待?
  
  刘宝林:通过兼并扩大规模大,可能排名到前面,我们排到第四位,这是有可能的。
  
  《鄂商》:作为湖北民企老大,谈谈鄂企发展困境。
  
  刘宝林:我们企业没有感觉在湖北发展的困难,相反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从区政府到市政府省政府,还给我们补贴,并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作为小企业的话,我为小企业说话,我们整个湖北省的投资环境,跟沿海一带,甚至河南、安徽、湖南等省还有差距。
  
  关于财富:“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鄂商》:对于可能成为湖北首富,您怎么看?
  
  刘宝林:对湖北首富,老百姓和报纸舆论都非常地敏感,非常地记得住。从我理想上,我是想做一个百年老店,希望做一个规范的企业、做一些规范的事,取得一定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公司上市就成了首富,这是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和无限的期望,首富应该更多的是责任,更多的是不辜负投资者的希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杨澜成功的背景揭密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才不过30多岁,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嫁给了好丈夫,生了好儿女,开创了好事业,而且她的精彩人生才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而已……
  
  杨澜之正大综艺时期起跑线上
  
  上中学时的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当然也就不是那种巧解难题的高手,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上了大学之后的杨澜骨子里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你能相信杨澜曾经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吗?那时好多同学听力能得A,杨澜老是得A-,B+什么的,这让她非常苦闷,每天晚上都在日记里写上:明天开始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定要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听力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听力课,还是听不懂。妈妈一度害怕杨澜因为挫折感太强得了自闭症。半年多之后,杨澜的听力慢慢上来了,她才恢复了信心。她说:“我很羡慕周围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创见和个性的人。”“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
  
  一战成名
  
  决定杨澜命运的一个契机,是《正大综艺》全国招聘主持人。当时的杨澜并未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正是《正大综艺》,把她送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她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许多人还记得1990年,一个清纯自然的长发女孩出现在《正大综艺》中,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纯真的学生气息使她备受瞩目,迅速走红,像是坐着高速电梯,一下子升到了很多人营营役役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机会来了就开门
  
  1993年底,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给了杨澜一个惊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我当时没有认真,我开玩笑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他说没有,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我非常感谢他,他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这是杨澜遇到的第二次机遇。
  
  杨澜之负笈美国时期
  
  男人不是女人的目标而是伙伴
  
  与吴征的相爱和结婚,是杨澜继主持《正大综艺》,得到谢国民先生资助之后的第三个人生机遇。这一次机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说,没有吴征,就没有今日的杨澜和阳光卫视。
  
  杨澜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质,这毋庸置疑。她聪明、刻苦、敬业。但是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为他可能没机会。
  
  杨澜遇到了机会。
  
  杨澜曾经说过,最难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老公。出国之前的杨澜已经结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生活,初恋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吴征,这一回,杨澜确定了:吴征正是她需要的人。
  
  自欧美完成学业后,吴征先在美国开设博纳投资公司,商务涉及高科技、媒体、资讯及投资。后与美国华纳唱片公司合资中国电视企业。吴征与杨澜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应该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制作。这部片子是以独立制作人的名义与哥伦比亚电视台合作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此片的大受好评使杨澜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其中吴征功不可没。
  
  杨澜视线——实现了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在这个时期,杨澜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
  
  上学期间,杨澜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杨澜视线》是杨澜头一回以独立的眼光看待并介绍周遭世界。杨澜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并赢得好几个“第一”:内地的记者中,她第一个进入美国凤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访,第一个亲身采访资深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总共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虽然不免粗糙,但是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杨澜之凤凰时期
  
  预留管线
  
  策划人王志纲在《策划旋风》一书中提出过一个理论:在策划中不能只满足于成果出来了,市场上出现回报就以为策划成功了。策划的关键在于整个操作过程中要预留管线,留出日后更大发展的战略空间。
  
  杨澜未必看过这本曾经风靡一时的书,然而她的人生规划却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步都为下一步预留了管线,预留了发展空间。
  
  首先,栏目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使栏目不再是只属于电视台的品牌资源,杨澜与《杨澜工作室》之间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其他栏目可以换主持人,《杨澜工作室》不可以,否则,就不成其为《杨澜工作室》了。
  
  同时,吴征作为杨澜的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为杨澜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居功至伟。
  
  第三,杨澜在凤凰卫视不只是主持人而已,她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她笑称自己是个小管家婆,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都必须精打细算,如果到外地做一个人物采访节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费、住宿费,都要想办法从制作费里挤出来。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第四,1998年1月正式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在两年时间里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等等。这些都是时代顶尖人物,与之同行,杨澜受益良多。
  
  与精英同行
  
  经常作人物访谈节目,杨澜接触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名流,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和杨澜仍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
  
  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节目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动阅读,节目进行中一问一答之间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储备进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机会吸收了解了许多信息和知识。
  
  凤凰卫视的两年对杨澜意义非凡。这时期的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进军商业只欠“资本”二字了。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不像很多“海龟派”(海外归来)回国创业还要做“扒路军”现挖管道现铺管线,她已经留好了战略发展的管线,振翅欲飞了。
  
  杨澜之阳光文化时期
  
  2000年是杨澜大放异彩的一年。
  
  从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位置上退出之后,杨澜一度沉寂,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边新闻。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阳光卫视的出现适逢其时,是时势造英雄的绝佳样本。
  
  高调出场
  
  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刊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报道,杨澜谈家庭,杨澜谈女人,杨澜谈时尚,杨澜谈电视……杨澜还与陈冲、瞿颖、张天爱等人一起,被选为亚洲70位美女之一。
  
  杨澜说过,她在上海生活,在北京交朋友,在香港做生意。北京是全国的传媒中心,在这里交朋友的直接效果就是她的曝光度一时无俩。这一回,杨澜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从一个传媒做出来的名人变成了一个做传媒的名人。
  
  申奥成功之后的杨澜更加光芒万丈,她在陈述中的表现为她提供了更高的事业台阶和更广阔的舞台,人们已经在纷纷议论她从政的潜力了。
  
  幸运之源
  
  年轻女人的成功在人们心目中的评价容易走极端,要么是被神话,要么是被轻视,特别是当她有一个博学又富有的丈夫时。
  
  培根说:“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
  
  个人的优良素质是杨澜的幸运之源。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她一直用心,努力,从不对现状满足。
  
  杨澜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灵感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999年在上海采访《财富》杂志主编时,开始那位主编态度并不十分认真,但聊着聊着,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因为杨澜当时的提问已经具体到:“在你就任主编之后这十几年当中,世界财富前10名的排列有过什么样的变换?(励志一生 www.lzdaxue.com)这些又集中反映出国际产业结构什么样的调整?而那些被换下去和换上来的大企业领导,又是怎么面对这种变换的?”在随后30分钟的采访中,洋主编很吃惊地说:真没想到你的“家庭作业”准备得这么好,在你之前的采访,别的记者一直都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问题:“你对中国是什么感觉”,“你对上海有何感想”。
  
  接受过杨澜采访的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Grove)曾总结说他来中国有两件事出乎意料,一件就是看到联想第一百万台电脑下了生产线,第二就是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出色的记者。
  
  杨澜在《凭海临风》中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正是乘坐热气球的魅力所在——既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确设定的飞行都来得刺激。
  
  “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如是说。
  
  杨澜简历
  
  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同年从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女主持人,为中国观众家喻户晓,并于1994年荣获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4年至1996年杨澜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并获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纪录片《2000年那一班》,在哥伦比亚电视网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之先河,并获评论界好评。
  
  1996年被选入英国《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同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杨澜视线》节目成功发行于全国52个省市电视台。
  
  1997年4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作为东亚唯一代表,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97世界电视论坛”。
  
  1997年7月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担任制片和主持双重任务,采访了多名著名时事人物。
  
  1999年2月被《亚洲周刊》(Asiaweek)评为泛亚地区20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
  
  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
  
  2000年1月,出资4000多万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良记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担任集团主席。
  
  2000年3月,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杨澜仍任主席。
  
  业务方向定为建立一个以历史和人物传记为主题节目的巨大资料库。
  
  由于在国际传媒领域的重要影响力,2001年1月杨澜被北京2008年奥申委聘为申奥形象大使。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上代表中国奥申委作文化方面的申办陈述,并亲眼见证了北京申奥成功。

  曼德拉:唯灵魂不可征服

  文/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异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栈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果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1. 曼德拉的励志 诗篇
  2. 走出心中的监狱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刘宝林: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400.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